劉宇
我做電視新聞的時間不長,沒有什么新聞天賦,相反還有點魯鈍。但我固執地認為,電視新聞與報紙新聞的區別較大,要做出一條有新意、有深度、有影響的電視新聞,就要在分析策劃、采訪寫作和攝像編輯等環節上下功夫。
分析、策劃是電視新聞的生命線
從剛獲得新聞線索開始,就必須開動大腦,注重分析和策劃。首先要對別人提供的新聞線索進行價值評估,找準其的新聞點,在進行量化“考核”,看看新聞價值究竟有多大?
余家慶先生在《新聞學辭典》關于新聞價值的解釋是:“新聞價值是選擇和衡量新聞事實的客觀標準,即事實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構成新聞的特殊素質的總和。”而在我們生活中的所謂新聞價值,就是指凝聚在新聞事實中的社會需求,是新聞事實本身所包含的滿足社會需求的素質的總和。在我們比較固定的認識中,它包括時效性、重要性、顯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幾個基本屬性。新聞事實所包含的價值要素越豐富,級數越高,新聞價值就越大。
對新聞價值的分析決定你做這條新聞的意義和在采訪中如何這手?如何提高新聞的高度和彰顯出它應有的價值及社會效應的前提條件。否則就存在好題材做不出好新聞的現象。
分析好新聞價值之后,新聞策劃是一位優秀的記者必須經歷的環節。
這里所指的新聞策劃,即新聞業務中的“戰役”策劃,也就是指記者對將要采訪的新聞事實所作的事先謀劃或籌劃。對已經發生或將要發生的新聞事件如何進行報道,進行分析、構思,經過反復醞釀、調整,從多個報道方案中優選出最佳報道方案來加以實施,以達到一定的報道目標、實現預期的傳播效果的過程。
首先要找準新聞點,圍繞新聞點思考用什么樣的標題才能體現出新聞價值,讓標題產生轟動效應,吸引觀眾的眼睛。其實這個過程在分析過程中已經在進行了。其次是要思考在采訪中應從哪些方面入手,如何體現或提高新聞價值?對這些問題,可以形成提綱,或在腦海里要有個基本框架。要考慮哪些問題不該深挖?那些問題一筆帶過?哪些問題重點深入?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寫出初稿,再按稿紙的內容進行采訪,但在采訪過程中,要隨著采訪的深入,及時整理自己的思路,分清主次,抓住要害,有的放矢地進行。為新聞要達到的“轟炸”效果服務。
采訪、寫作是電視新聞的重心
人們常說,采訪是新聞的孕育期。只有深入采訪才能打造出好新聞來。
采訪收集信息一定要圍繞新聞點輻射出去,反過來,信息又要能夠把新聞價值提升到一定高度。所以,采訪深入與否,決定了做一條好新聞的成敗。
筆者在《赫章——500名農村家長進城陪讀》的采訪中深刻體會到:只有深入采訪,才能彰顯新聞價值。
首先,農民鄧維相進城陪讀,成功將兩個孩子送進重點大學的事例體現出家長的偉大。但在深入的采訪過程中,筆者發現家長進城陪讀的因素較多,有的為了孩子的成長,有的為了孩子不學壞,有的是因為鄉下教學質量較差,有的是為了來城里做生意,所以都戴上了“陪讀”的帽子。然而,針對這一現象,教育主管部門的看法又是什么呢?接下來,筆者對教育主管部門有關領導進行了采訪。這樣一來,新聞價值在采訪的過程中不斷得到提升。教育主管部門將如何縮小城鄉教育的差距?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成為了百姓最為關注的焦點。新聞播出之后,引起了社會對“陪讀家長”和現代教育的廣泛關注,達到了“轟炸”效果和媒體效應。
然而,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為了提升新聞價值,要廣泛收集信息,同時又要對有效信息進行篩選。部分記者在正式采訪之前往往忽略信息的收集過程。例如,記者到某縣采訪某一典型事件,從接到報料到現場采訪之間需要對信息進行收集,如果不是突發性事件,那么到縣里之后,需要與了解情況的有關人員進行座談,徹底了解事件的相關細節,有利于對做好這條新聞進行第二次策劃,也有利于在正式采訪過程中把握主次。而在正式采訪中,采訪對象可能不完全配合采訪活動的開展,因為種種原因可能會避開某些細節或事件真相。在這種情況下,就是考驗記者采訪能力和采訪藝術的關鍵時刻。記者要想方設法把自己需要的東西讓采訪對象心甘情愿、毫不保留地說出來。只有采訪深入細致,寫出的稿紙才全面。這里和報紙新聞的采訪是基本一樣的。
在寫作過程中,稿件的合理布局和語言使用準確、恰如其分是觀眾評價這條新聞的重要內容,結構緊湊、布局合理、語言準確通俗是電視新聞寫作要把握的三要素,要利用各種寫作技巧將這三個要素凸顯的靈活自如、恰如其分。觀眾才樂意接受。同時要不斷對照采訪所得的信息加以過濾,把握好主次之分。使稿件寫出來具有簡潔明快的效果。
筆者在創作《農民鄧澤深:榮獲國家六項專利權》時,第一次寫出的稿件較為繁瑣,經過認真思考、琢磨之后,將服務主題的多余語句去掉。達到了簡潔明快的目的。
攝像編輯是電視新聞的動力
一條新聞在經過分析策劃、采訪寫作之后,實際上已經基本成形了。但要把它生動、形象地展示在觀眾眼前,還需要攝像和編輯這兩道工序精致裝點。
那么,根據稿紙內容,記者要考慮到取什么鏡頭才能展示稿紙內容,而在攝像的過程中,要牢牢把握住“用圖像說明問題”的理念,根據當時的環境因素,盡量使鏡頭產生美感,推拉搖移的靈活運用,也有利于說明問題和避免單調。同時讓觀眾讀圖像就知道新聞的大概內容。實際上,記者拍攝的過程就是對整條新聞的初編。鏡頭拍得好,編輯編起來就少費勁。
而編輯首先要把握好文字關,確認記者的稿件完美無缺后,才能進行圖像編輯。圖像編輯要熟悉稿件內容,根據稿件內容對圖像進行篩選,讀懂圖像表達的意思和記者意圖。再根據文字稿件進行搭配、組裝。必要時還需要運用特技效果,給觀眾以美的享受。如果把新聞的分析策劃、采訪寫作看作是汽車運送的貨物,那么攝像和編輯就是拖動貨物的動力了。
總之,要做好一條好新聞,需要記者和編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斷學習和總結經驗,充分發揮創造力,努力突破思維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