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空明
摘要:在我國城市與工業用地不斷擴張的背景下,城市中的可利用地塊越來越緊張。在產業、經濟等發展需要建設用地時,便需通過舊城改造來得以實現。綜上所述,改造舊城時,城市規劃的相關部門,應該發揮自身的公共服務以及公共政策的作用,因地制宜,使合理的城市規劃在舊城改造項目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關鍵詞:舊城;改造;城市發展;城市規劃
一、關于舊城改造,城市規劃的實際角色與相關影響
第一點,舊城改造既是我國人民關注的熱點,又與城市經濟、發展等有著密切的聯系。在舊城改造中,城市規劃是其重要依托與落實綱領。舊城改造是否成功、社會發展是否和諧平穩,以及對舊城的改造與規劃是不是具備公平性、合理性與科學性,都與城市規劃對角色的定位有著直接關系。在實際的舊城改造里,城市規劃仍然從本身的專業作為出發點,充當著求得投資建設的整體經營收益以及將非長期的土地價值收益給政府的角色,對居民的實際居住和就業需要考慮不周,這會使舊城改造工程難以開展。例如,由于城市規劃對于舊城改造工程的建設資金的出處與主體的效益訴求判別不夠明確,使得改造工程往往僅為對黃金地段的改造,對其他地段的改造不積極,進而破壞了舊城改造與整個城市中的整體性與協調性。此外,還有對于中心位置的區域過度開發,使得中心位置的居住情況呈空心型,嚴重還會侵犯到城市中公共設施的場地,使公共設施和交通密度加大到難以負荷的程度,進而令舊城的整體環境更不如從前。
第二點,目前國內的大部分城市的開發與建設正逐漸從外圍拓展的模式向“新城區與舊城”共同發展的模式轉變,這是在我國城市中,可應用于城市建設的地段越來越少的趨勢,以及可持續發展對城市的集約型發展所提出相應要求的作用下而形成的。不過,我國大多數的舊城改造項目是在改善城市面貌、相關部門尋覓城市地段財政收益的推動之下進行的。對于相關部門應付出的費用以及應擔負的改造維護職責,其常常將此推遲到遠期才予以落實,而政府相關部門確實城市土地的余富價值的受益者,其往往僅關注于眼前的一次性地段收入。此外,利益相關者還常常使原始住戶應得的經濟補償和權利受到了侵犯,并且于舊城改造與建設之時沒有對社會存在的復雜問題以及城市中的歷史文化給予足夠的重視。
第三點,現階段,實行于舊城改造之中的關于城市規劃的方法和理論仍存在亟待完善之處,這會引發城市規劃中的角色錯位,也會使城市規劃中的角色轉化遇到障礙。由于在西方的發達國家,其城市規劃的歷史進程是以自由的市場經濟以及土地產權私有化的情形中逐漸發展而來的,但是我國城市規劃仍存在計劃經濟以及由上往下的特色,這說明國內外于此存在沖突,因而導致雖然中國對于舊城改造、建設的相關理論和經驗都是在參照西方的發達國家的經驗,卻無法將其完全應用于我國的舊城改造的實際施行之中。
二、舊城改造在城市規劃中遵循的原則
(一)關于舊城改造的重點
舊城改造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而城市規劃的資金有限,舊城改造的資金更為短缺,因此,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城市,都要根據各自的財力、物力情況,從實際出發,解決生產、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一般地說,舊城改造還是要遵循加強維護、合理利用、適當調整、逐漸改造的原則。改造的重點是危險房、棚戶集中地段,市政公用設施簡陋、交通阻塞和環境污染嚴重的地區。城市的基礎設施落后,特別是大城市的基礎設施長期超負荷運行,拖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后腿,已經到了非改造不可的地步。
(二)關于舊城改造的效益
衡量舊城改造的效益,要以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三者相協調的綜合效益為準。在舊城改造資金短缺的條件下,舊城改造和城市城市規劃與其它各項事業一樣,要注意經濟效益,同時也必須注意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當然,不能不顧客觀條件片面地強調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而忽視經濟效益,以免影響城市建設和舊城改造的活力。但是,當前的問題是要防止片面強調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近年來,有些城市和單位在舊居住區的改建中,以多出房為目標,片面追求余房率,在改造地段的選擇上挑肥揀瘦,把一些不應改造的房屋拆除了,而把一些迫切需要改造的地段拋在一邊,在舊居住區改建中甚至隨意更改規劃要求,取消必要的綠地和公共服務設施,或者只建住房,不相應地建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等等。這種以盈利為目的、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做法,不僅不能改善和提高城市的整體功能,反而給當前的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甚至給今后的改造帶來困難。這種做法應予以制止。我們所要求的是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三者相協調的綜合效益;當然,這種綜合效益不是三者的平均分配,而是要結合各類城市、各個改造地段的具體條件,進行具體的協調和平衡。
(三)關于舊城改造的速度和標準
舊城改造的標準和速度要取決于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要與國家的經濟實力相適應。城市中舊居住區和住宅的改建,應當根據具體條件采取多種標準,把改善、改建、整治和改造結合起來,不宜強求一致。例如,有些城市對那些房屋質量一般,數量比較大,但還不是危險房的舊居住區和舊住宅,在近期內加強維修,并積極改善供水、排水、道路、綠化、商業網點等條件,爭取再使用一段時期。有些城市將一批年久失修的破舊房或危險房,在近期內先按較低的標準改建成簡易樓房,使居民的居住條件有一定改善,等將來國家經濟進一步發展了,再按更高的標準進行改建。
(四)舊城改造中要重視保護有價值的文物建筑和歷史地段,以保持傳統文化特色。
1.在有價值的文化建筑的歷史地段周圍地區,需要增補新建筑時,新建筑在規模、尺度、體型,色彩等方面,要跟原有的文物建筑和歷史地段的傳統風貌相協調。
2.舊城范圍內必須安排利用外資的項目時,需要為這類項目提供適當的投資環境,但是,項目的選址應當符合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不能為了利用外資而遷就外商的不合理要求,而破壞有價值的文物建筑和歷史的地段傳統風貌。
三、結束語
總之,在舊城改造過程中,要權衡利弊、高瞻遠矚,要使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三者協調發展、高度統一。
參考文獻:
[1]袁也.舊城改造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湘潭大學,2012.
[2]黃崇明.舊城改造房屋拆遷中的利益沖突與平衡[D].廣西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