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莉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使得建筑工程得到快速發展,其建設規模以及建設難度也隨之擴大與增加,從而導致近些年來建筑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量大與相關監督機構人員嚴重不足之間的沖突不斷加劇。實現現場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安全監管人員不得不面對多方指責,這種情況十分令人堪憂。不難看出,傳統建筑質量安全監管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前建筑工程的形勢。基于此,本文筆者結合多年實際工作經驗,針對當前建筑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的現狀,詳細分析了有效的解決對策,望借此為實際監管工作提供參考的依據。
關鍵詞:建筑工程;建筑質量;安全監管;問題與對策
隨著建筑工程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當前建筑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相關機構需要面對更多的挑戰與更大的壓力。這主要是因為整個社會都高度重視施工的安全,但是監理單位、質檢單位、施工單位以及基層施工人員的安全施工意識卻沒有得到同步提升;不僅如此,隨著工程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施工難度也隨之提高,但監督機構(本文以建筑安全監督站為主)相關工作的人員明顯不足,且需要負責的項目太多,無法做到面面俱到。這就導致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時有發生,使得建筑質量安全監督站的工作人員需要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基于此,如何強化建筑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的效果與質量是當前建筑監督站首要解決的難題。
一、當前建筑工程建筑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的現狀分析
在我國范圍內,已經就建筑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制定了一套規范化、標準化、完善的管理模式;但是,因為制定的標準存在一定的綜合性與概括性,所以在落實到地方上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出現理解或者認識層面上的差異。這就導致同一省,不同市、不同縣、不同區建筑安全監督站的不同職業素養的工作人員在認識標準以及掌握標準的程度上也存在明顯差異。當建筑安全監督站的工作人員將這些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認識帶入到施工現場并落實實際檢查工作的時候,不可避免會讓施工單位對施工安全標準產生更大的誤解。曾經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某一施工單位在進行自查的過程中,由于聽取部分業內人士錯誤的指導,導致施工現場機械設備以及三線五線制電箱的接零保護線與接地保護線改了又拆、拆了又改,反反復復,最終也沒有達成統一;最后,當建設部專家組趕到施工現場進行核查的時候,發生線路搭接仍舊不正確。不僅延誤了施工進度,而且也給施工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隱患。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某地政府就建筑質量安全監督管理開展群眾性的滿意度活動中,部分施工單位反映:一些市、區建筑安全監督站工作人員在進行實地檢查的過程中,普遍存在檢查標準不統
一、看法不一致的現象,一方面降低了行政執法的客觀性與公平公正性,使行政管理部門在群眾中的權威性、認同性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也大幅削減了一線施工人員工作的熱情。
除此之外,當前建筑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模式也存在諸多漏洞。一般來說,在落實建筑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的過程中都會將整個工程平均劃分成三個不同階段,從而完成整個安全驗收工作,即裝飾、主體與基礎,三個階段都需要組織相關監督人員定期或者不定期開展施工現場的抽檢工作。具體檢查內容包括:檢查施工現場文明施工與安全生產是否滿足相關規范要求;檢查施工現場與施工企業的安全生產責任制與安全生產保障體系是否落實到位;檢查相關工作人員以及各方主體的安全資質是否達標;檢查施工現場工程建設各方的安全行為是否符合規范;督促與監督施工單位組織安全重要環節與重要部位的驗收工作等等。這種傳統的監管模式無法滿足當前建筑工程發展的實際需求,仍然沿用則可能暴露各種問題,例如:不能落實信息化管理、安全監督檢查的內容死板與固定、工程危險系數增加、項目沒有大小區別等。
二、強化建筑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流程規范化
安全監督流程規范化通常是指從辦理監督手續開始知道整個工程完工后安全監督抽查表進行歸檔結束,整個過程的不同流程都需要進行規范。因此,制定詳細的流程至關重要。筆者認為一套完善的安全監督流程圖應該是:辦理監督手續~監督人員熟悉相關資料與施工圖紙~確定項目種類~挑選安全監督抽查表~根據項目特征對表格進行逐步完善與補充~遵照安全監督表落實安全監督抽查工作(若是此階段發現新的安全問題,則需要重新選取安全監督抽查表)~把安全監督抽查表進行歸檔。當建立完善的安全監督流程圖后,建筑工程安全監督站的工作人員就可以按照此流程,同時結合實際狀況與工程施工進度,逐步落實每一個項目的安全監督工作即可。
(二)對象差異化
對象差異化簡單來說就是不同的項目需要制定與之對應的安全監督方案,不能一概而論,也就是落實差異化的監督。不同建筑工程項目的規模存在明顯差異,大到幾十萬平方米的小區住宅、小到幾百平方米的工業廠房,不同項目的施工安全程度也存在較大差異。基于此,對建筑工程項目的類別進行明確劃分,并落實差異化的安全監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建筑工程安全監督站的工作人員需要針對施工現場周邊環境、施工難度以及工程類別等對工程實施差異化監督,同時就不同施工標段制定針對性的最低安全抽查次數與頻率,例如:若是工程類別屬于一級別,則抽檢次數至少七次;若是工程類別屬于二級別,則抽檢次數至少五次;若是工程類別屬于三級別,則抽檢次數至少三次;人工挖孔樁與鉆孔灌注樁施工階段的安全抽檢至少一次。
(三)內容表格化
內容表格化則是把通過表格的形式把施工現場安全監督的實際狀況進行分類與統計。由于建設工程施工現場安全監督的內容相對交廣,因此需要從工程著手施工開始,一直到工程竣工結束都需要落實安全監督管理;其具體內容一般涉及:起重機械安全監督、施工現場安全實體監督以及安全生產行為監督等。當中,起重機械安全監督一般涉及物料提升機、人貨兩用施工升降機以及塔吊等內容;施工現場安全實體監督一般涉及文明施工、施工用電、安全防護、幕墻工程、腳手架工程、承重支模架工程、基坑工程等內容;安全生產行為監督一般涉及危險系統較大的由企業安全責任部門負責的分項分部工程主體的行為等內容。不難看出,若是通過表格的形式將事故現場安全監督的內容進行分類管理,一方面能夠簡化安全監督的工序,另一方面,也能夠為實現信息化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抽檢隨機化
過去建筑質量安全監督抽查工作開展之前都會事先發出通知,對將要進行的安全監督內容進行明確規定。因此,在每次檢查工作開展之前,被檢查施工單位就會針對需要檢查的內容進行針對性的整改,從而導致檢查機構無法掌握施工現場實際狀況。基于此,為了強化建筑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的效果,建筑工程安全監督站必須提高安全監督檢查工作的隨機性,盡可能采取飛行檢查、突擊檢查以及隨機檢查的方式落實建筑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不僅如此,為了能夠進一步掌握實際施工狀況,建筑工程安全監督站工作人員在落實實際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時候還需要堅持實行直插施工現場、直奔基層、不陪同接待、不聽匯報、不打招呼、不發通知的“兩直四不”檢查模式。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監管工作與工程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密切關聯,因此必須引起建筑工程安全監督站高度重視。相關工作人員應當結合實際狀況,在當前建筑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模式的基礎上,不斷對其進行完善與創新,從而使其發揮真正作用。在增加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前提下,進一步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王東風,許艷婷.論述強化建筑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對策[J].建材與裝飾,2016(37):118-119.
[2]龔發[J].強化建筑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對策[J].建材與裝飾,2016(29):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