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秋瑜

摘要:邊采區煤柱回收工作面空巷多,空巷支護困難,為提高回采速度,保證順利通過空巷安全技術,確保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關鍵詞:煤柱回收工作面;空巷;巷道支護
一、煤柱回收工作面概況:
工作面西側為邊3Ⅰ工作面、東側(自北向南)依次為:邊3Ⅱ工作面、邊3Ⅲ工作面、邊3Ⅴ工作面;北部為井田邊界。
(一)空巷情況
工作面有3條老空巷,4條聯絡巷;且工作面在回采時會逐步揭露、并通過邊3Ⅱ運輸巷、邊3Ⅲ運輸巷、邊3Ⅴ運輸巷。如圖1:
(二)工作面參數
運輸巷全長440.5m,回風巷全長440.5m,均采用11#礦用工字鋼支護。工作面切眼長31.4m.開采對象為山西組中下部3#煤層,煤層賦存較穩定,平均厚1.60米,含一層夾矸。煤層坡度平均8.。
(三)工作面主要設備
切眼:22架液壓支架;1部SGZ-730/400型刮板輸送機;I部MG200/500-AWD型采煤機;運輸巷:1部SGW-40T刮板輸送機;3部DSJ80/2×55型膠帶輸送機。
二、工作面的支護技術
(一)切眼:采用22架ZZ4400-14/30型支架。
(二)上、下端頭支護:工字鋼梁采用長2.8m和直徑大于160mm、厚80mm的半圓木進行更替,半圓木下方采用DW-25型單體柱配合3.6mπ型鋼梁(與木料方向相互垂直)架設邁步對梁抬棚支護。
(三)端頭、端尾空間支護:兩端頭采用對梁形式支護,兩根π型梁內錯為0.6m,柱距1.6m,里排單體柱距支架0.3米,隨工作面推進交錯前移,步距0.6m。
靠老塘側打設兩排密集型切頂柱,排距離0.8m,靠老塘側(第一排)單體柱柱距為0.25m,外側一排(第二排)單體柱柱距0.5m。回采推進時,循環替柱方法:先在距外側切頂柱0.8m處增設一排(第三排)循環切頂柱,第三排與第二排單體柱打設呈一列,柱距均為0.5m,然后方可回收老塘側(第一排)密集型切頂柱,回收完成后,在老塘側切頂柱(原第二排切頂柱)間均增設一根單體柱,增設完成后單體柱柱距為0.25m,如此往復循環作業。
(四)超前支護:運回兩巷超前維護設計為每1.2m架設兩根鉸接梁和兩根DW25-300/110型單體柱組成的大于20m長的走向抬棚。鉸接頂梁分別距梁端200mm。靠近工作面6.4m范圍棚梁中部下方打設一列3.6m長π型鋼梁加DW-25型單體柱一梁三柱管理頂板。
替棚期間超前支護方式:替棚前在每架棚間架設一根2.8m半圓木棚臨時支護,即在半圓木中部下方、巷道外幫側梁端分別打設一根DW-25型單體柱進行支撐;架設好替棚后,采用單體柱推頂回收工字鋼棚。工字鋼棚回收后及時在半圓木棚下方距梁端200-300mm處兩側分別打設1.2m鉸接梁及單體柱(從工作面向外逐步架設,鉸接梁與半圓木棚向垂直),待替棚長度達到3.6m后,回收半圓木棚中部下方單體柱,在巷道中部下方架設3.6mπ型鋼梁加單體柱一梁三柱支護,單體柱緊貼40T溜槽打設。
工作面推進時,靠近煤壁側木料一端架設在端頭/尾支架頂梁上,回收煤壁側鉸接梁及單體柱,巷道外幫側端頭仍采用DW-25型單體柱支撐。
三、工作面過空巷施工方法:
(一)與工作面在同一煤層內的空巷施工方法
1.距空巷20m前將工作面調斜,調斜時機尾超前機頭推進,整體采用工作面與空巷斜交的方式通過。
2.距邊采區配電點、邊1#聯絡巷、邊采區補給站20米時,將空巷內的調節風門回收,在巷道兩端不大于5m處采用木板或風筒布設置兩道風障,并安裝好風機,對膠帶聯巷內通風,空巷內采用2.8m長直徑大于160mm的半圓木加單體柱一梁三柱支護替換巷道內的工字鋼支護棚,單體柱距梁端1.0m,棚距0.8m。并使用雙股16#鉛絲將單體柱柱頂捆綁固定在半圓木梁上。
3.回收工字鋼棚方法:
采用單體柱頂倒工字鋼棚進行回收,施工期間按順序先支后回,在供液管路中部接口處設一截止閥,采用單體柱斜戧在被回工字鋼梁中部(30°-40°角),支撐有力后,將管路中部截止閥打至關閉位置,采用雙股16#鉛絲將供液槍手把捆綁固定在供液位置,人員撤離至安全地點后,遠距離供液,使單體柱升緊,從而推倒工字鋼棚,工字鋼棚推倒后人工將工字鋼棚梁、腿回收出工作面。
工作面推進割透空巷煤墻幫后,采用支架頂梁或護幫板將該區域內半圓木托起,支架托起棚梁長度達0.6m后回收靠近工作面的單體柱,支架托起半圓木長度達1.5m后將另一側單體柱回收。
(二)從工作面下方穿過的空巷施工方法
與工作面在同一煤層內的空巷施工方法基本相同,但需要在沿頂板掘進段,替換空巷內工字鋼棚后,在其余區段打設密集型木垛支護,木垛間隙用研石充填實,以防過機組、大溜時降塌,巷口向里大于33m范圍不進行支護。作業期間始終確保風筒出口距作業地點不大于5m。
四、結語
(一)回采煤柱使用支架配合特殊支護切眼、兩巷超前、端頭及超前維護空巷技術,保證支護安全可靠。
(二)回采煤柱使用支架回采生產效率高。
采用“三八”制作業方式,2班生產,1班檢修。工作面正規循環生產能力:
W=L×S×h×γ×c
式中:
W——產量t;L—傾斜長m;S—有效截深m;h—采高m;c—回采率%;γ—容重t/m3。
邊采區煤柱回收工作面正常段每正規循環產量為:
W=31.4×0.6×1.85×97%×1.38=46.7t。
目前單班循環10刀,圓班生產20刀。單班生產達467噸,圓班934噸。工作面每班推進6米,圓班可推進12米。煤柱工作面長440.5米,37天即可回采完畢。單班生產率高,推進速度快。
參考文獻:
[1]李鑫,蘇海,李宗濤,等.煤柱回收工作面過空巷技術[J].煤炭科學技術,2012,40(11):45-49.
[2]馮建川.煤柱回收工作面過空巷技術研究[J].技術與市場,2014,21(1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