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聯體建設——
2017年,李克強總理在山東省威海市視察時說,中醫講“通則不痛”。我們就是要讓優質醫療資源上下貫通,以醫聯體之“通”,破解群眾看病之“痛”。隨著醫聯體相關文件的出臺,所有三級公立醫院都要啟動醫聯體建設,醫聯體也成為推動分級診療制度的抓手之一。醫聯體建設路在何方,代表、委員有話說。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院長 華樹成
建立多層次的醫療聯合體,是落實公立醫院改革和維護公益性的重要抓手。特別是城市大型公立醫院,在改革中要明確自身功能定位,切實承擔起醫學研究、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引領作用,帶動和扶持縣級公立醫院提升綜合服務能力,緩解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建立醫療聯合體既能使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水平得到提升,又暢通不同級別、不同類別醫療機構之間雙向有序轉診的渠道。
如何全面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我建議,要落實上級醫院責任。制訂工作方案,派駐專人管理,定期下派專家,并開展骨干醫師培訓。此外,建立雙向轉診機制。醫聯體之間要建立便捷、合理、綠色、暢通的雙向轉診機制。既要實現下級醫院的向上轉診,更要暢通上級醫院的向下轉診渠道,同時兼顧患者的多向選擇,真正形成緊密、雙贏的責任共同體。同時,加強遠程會診系統建設。醫學遠程會診系統可以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降低群眾就醫成本,緩解醫療資源分布不平衡的矛盾。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依托城市大型公立醫院建立遠程會診網絡,提高優質醫療服務資源的可及性。
隨著醫聯體的不斷推進和完善,百姓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信任度會不斷提高,良性的就醫氛圍正在逐步實現。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國際醫院院長 陳仲強
近年來,社會資本辦醫療機構發展迅速,在全國大力推進醫聯體建設的趨勢下,社會辦醫應著力突破市場開拓、管理能力和技術水平三大發展瓶頸,提升綜合醫療實力,成為醫聯體內優質醫療資源的補充主體。
2017年5月,北京大學國際醫院被正式納入昌平區醫聯體建設隊伍,并牽頭組建中部地區醫療聯合體,目的是強化優質社會資源辦醫的社會導向,著力形成市屬、區屬、社會多級聯動的辦醫模式。2017年10月,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又正式簽約成為海淀區東北部醫聯體核心醫院,成為北京市首家跨行政區劃的社會資本辦醫醫聯體核心醫院。作為醫聯體的牽頭單位,應將現有資源統籌起來,共同思考和探索區域內的整體溝通協調機制;嚴格落實工作,把握時間節點;加大宣傳,引導基層就醫,讓基層群眾享受優質便利的醫療服務。
從目前情況來看,由公立醫院主導的醫聯體建設模式正在發生新的變化。接下來,醫聯體應由公立醫院和社會資本辦醫療機構共同參與、共同構建。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 張 偉
在現階段的醫改當中,醫聯體是醫院為適應醫療需求,滿足社會、患者、醫院發展需要而形成的一種新方法、新策略。醫聯體有助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衛生資源上下貫通,提高醫療衛生體系效率。
醫聯體建設有兩個關鍵因素:第一個是系統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即醫聯體內部及各成員單位之間要有嚴謹的醫療管理制度,以此來保證彼此之間的工作協調。第二個是醫保的政策支持,醫保如何支付影響著醫聯體開展的積極性和分級診療的可持續性,有些地方反映醫聯體開展困難,很大原因就是因為醫保的支付政策支持不夠。可見,行政、財政、醫保、牽頭醫院以及成員單位只有明確分工、積極合作,才能真正發揮醫聯體的作用。
為貫徹國家醫改精神、深化公立醫院改革,2017年,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牽頭成立了包括呼吸、疼痛、康復、血液、急診、重癥醫學在內的6個全省專科醫聯體,充分發揮了醫院的學科優勢,形成多方共贏的局面。過去一年,醫院舉辦了多種類別的短期培訓,深入基層開展各類疾病防治知識講座,推廣普及各類疾病診療規范,促進專科醫師診療水平同質化;依靠遠程會診平臺與59家省內外醫療機構建立連接,全省25個貧困縣已有21個對接成功;共完成遠程會診270余例,遠程視頻教學140余次,使1.8萬名基層醫務人員受益。接下來,醫院將通過專科聯盟、遠程協作等形式,保障醫聯體健康高效發展。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神經外科主任 牛朝詩
當前,全國各省三級醫院都通過不同渠道建立了不同形式的醫聯體。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與潁上縣人民醫院也探索建立了緊密型醫聯體,由省立醫院對縣人民醫院進行全面托管。兩年來,省立醫院派出人員擔任縣醫院院長,并派出多名管理人員和臨床醫技人員,通過省立醫院的醫療技術下沉,隨著多項新技術、新項目的開展,不僅把更多患者留在了基層,還使得這個有著200萬人口的大縣醫療技術和管理水平在短期內得到明顯改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有大幅度的提高。通過這個案例來看,加強醫聯體建設是今后醫改已經找準的方向之一。
從當前醫聯體建設情況來看,有緊密型的,有松散型的,由于形式不同三級醫院對基層醫院起到的幫扶作用也各不相同。那么,對于省級醫院的醫聯體建設如何評價,醫聯體內部又該怎么考核?目前從全國層面來講,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因此,建議進一步加強醫聯體建設的頂層設計,在源頭上制定醫聯體更為具體的管理辦法。

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