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親切
摘 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懂得應用情境,建構數學模型,對學生進行創設情境,模擬訓練,最后通過綜合實踐,提高他們的應用能力。
關鍵詞:情境;模型;實踐
目前,我國大多數學生在數學領域中,特別在解決問題這一目標上仍然面臨許多困難。如何根據基礎性、可接受性和發展性原則,將學生創新學習意識滲透到教學的每個環節,將每節課堂教學轉變為學生主動有序,獨立自主地感知、感悟數學真諦,是小學數學教育面臨的重要研究課題,也是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下面,根據我在教學中十幾年的實踐,在這方面談談我的點滴體會。
一、應用情境,建構數學模型
提前讓學生預習教材之后,留心周圍事物,探索與教材內容有關的數學模型。小學數學中的概念、性質、法則、公式和解題方法等是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必須讓學生切實學好,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路徑與思維過程,通過操作、觀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綜合,加以抽象、概括,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學生才能獲取真正的知識。例如在教“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之前,讓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與現實世界的聯系進行討論,發現我們周圍的世界充滿了長方形、正方形,如居民區、辦公區、學校、商店、快餐店、樹木動物,沙發椅、床鋪、手槍,電腦等。當他們看到自己創作出來的成果時,個個興高采烈,對數學產生了濃厚興趣,極大地發揮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意識。例如,學習應用題之前,引導學生根據周圍的事物編題,“根據自己平常愛喝的AD鈣奶編加減法應用題”“用校園的樹木,教室里的桌椅,自己的積木等編乘法應用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打破常規,別出心裁,從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問題,使思路由一條擴展到多條,由一個方向轉移到多方向的思維方式,也是在多種假設或方案中圍繞問題的解決。
二、創設情境,進行模擬訓練
在傳統教學中,上課時,老師認真地、嚴肅地把自己的思維模式或教材里的理論強加給學生,之后,讓學生照模式模仿練習,因為數學知識是抽象的,這種“填鴨式”教學,不結合實踐活動,不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怪不得常聽見有些老師嘮叨:“這樣的知識我都教了好幾十遍了,他們怎么還不會考呢!”我認為要激發學生的創新力,關鍵在于尊重學生,要相信學生的創造力。所以我們在課堂上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問難,對于發問者,即使提的問題沒有什么價值或意義,教師也要給予其善意的回應,同時給予一定的鼓勵,并抓住有利時機進行引導,教育學生怎樣提出問題更加具有實際意義。
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主動參與,敢于提問,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敢于暴露自己思維過程和學習上存在的問題,才能使所學的知識得到深化、鞏固。例如:在教“單價×數量=總價”時,在輕音樂中讓學生模擬買賣貨物的情境進行收錢和付錢的訓練,分組讓學生輪流當售貨員或顧客,各小組可以買賣不同的商品。如賣橡皮擦、本子、杯子、鉛筆、文具盒、玩具等,然后師生共同總結出:“單價×數量=總價”這一抽象的數量關系。在教學中,賣買活動有各種形式:如折折疊疊、排一排、摸一摸、拼一拼、量一量、稱一稱、做一做、游戲、競賽、自編應用題、統計等。適當應用這些實踐活動,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在實踐活動中的作用及數學知識與實踐的聯系。
三、綜合實踐,提高應用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我經常在鞏固新知階段設計一些變式題、綜合題、開放題、發展題、采用競賽、游戲等有趣的形式,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了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是和現實生活聯系最密切的學科之一,許多數學知識來源于實際,又服務于實際。所以教學應從學生所熟悉的實際情境出發,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提出有思考性的問題,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師可采用讓學生通過學生思考、創新學到分析問題的策略方法。如在講解“比多少”的應用題時,我首先讓9名男生、6名女生站出來各站一隊,前后對齊,讓學生根據這一實際情況編題解答時,分成小組,展開討論,協作學習、主動交流,使每個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生主動思考,最后小組代表把組中意見概括起來,看哪個組的學生編得又多又好。
例如教完“簡單的數據和求平均數”后,組織同學們分組測量身高和體重。求出某幾個同學的平均身高、體重;或帶同學們到菜地里,對某塊菜地的菜產量進行估算。龍眼熟了,對學校周圍的龍眼樹的產量進行估算等。還有通過做數學游戲、開展數學競賽、講數學故事、舉行數學講座、閱讀數學書籍、參加實踐、制作教具學具等多種形式進行訓練。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心理不是一朝一夕或者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應該融入每天的教學當中,學生的創新心理才會日趨完善,同時要結合教學內容,巧設習題、結合學生實際、結合學校條件和周邊環境,采用靈活的方法,才能培養具有創新意識、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羅增儒,李文銘.數學教學論[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唐瑞芬,朱成杰.數學教學理論選講[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