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玉萍
小學美術新課標的新學習方式和教育理念打破了傳統美術教學的模式,以不斷提高學生智力發展,以課堂教學為基礎,積極研究學生的心理因素;從學生的美術興趣入手,和學生進行有效的情感溝通,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參與機會;通過指導學法,指引正確的方法,讓全體學生活潑、積極、主動地發展,成為有健全人格,有創新精神的樂學者,在樂學中打造高效的美術課堂。近年來,我校在藝術教學中,實施了個性化體驗教學,以尊重學生的個性感受,強調學生對藝術的需要、自由、平等,提升了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完善了學生的審美人格,促進個性情感的深層發展,實現了對每個學生的個性培養。筆者結合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和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培養意識,喚起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直接意識的學習動機,是學生探求知識、發展思維的巨大動力,是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在教學中,有效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現美的意境,呈現神奇的效果,傳遞生動的畫面,激發學生渴望美的動機,才能開啟思維想象的翅膀,和師生、生生互動交流,動手實踐,主動探索,獲得自己所感興趣的知識,激發對美術的探求和創作的靈感。新奇的東西往往會激發學生探索事物的強烈欲望,也是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的有效途徑。如在教學《會變的顏色》一課時,教師把三原色中的兩種顏色相調和,就會呈現出另一種顏色,這對于學生來說很新奇,也很好玩,也想自己動手做一做,通過放手讓學生嘗試,最后學生發現了規律:紅色與黃色調和變橙色;紅色與藍色調和變紫色;黃色與藍色相調和變綠色。這樣將學生的注意力和精力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學生動了情,有了趣,與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形成了同頻共振的情感,有助于學生動手探索實踐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二、指導學法,誘發興趣
美國教育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最好的動力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毙W生學習的好與差,與誘發其興趣有密切的關系,因為情感決定著學生的行為、方法、效率。而美術課對技法的要求很高,這是學生正確創作、創新的基礎,教師在講解新課時,要做好技法的訓練,如泥塑課的揉、搓、粘、畫;手工課的折紙、裁剪、粘貼、上色;蠟筆水彩畫的造型、上色、勾線等,在課堂練習或者作業中,既要進行難點引導和創作示范,又要表揚鼓勵,因材施教,誘發學生的創作興趣。如在教學《畫一頂帽子》一課時,可以先講解帽子的基本畫法、款式和創新點,再通過多媒體讓學生觀察各式各樣帽子的外形、顏色、用途等,聯系生活實際,學生在創作過程中,手、眼、耳、腦全面協調發展,使學生始終在注意、好奇、自信及對成功的期望中進行,加上想象力,創作出了讓人意料的防雨帽、飛行帽、防風帽等新品種,充分展示了他們的創作天賦和藝術才能。
三、創造條件,提高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思維敏捷,想象豐富,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教師要營造這種良好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走上講臺,展示成果,增強學生學習信心,鞏固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在做的同時,說出自己的創作過程及心得體會,共同交流,共同進步。與此同時還要讓學生學會評價,參與到“說”中去,教師可以采用師生互評、生生互評、學生自評等多種評價形式,根據學生心理特點與能力,欣賞與評價,讓學生去發現美、認識美、創造美,提高學生欣賞美、表現美的能力,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動手、審美、創新等美術素質目的,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進而為學校藝術教育的開展搭建了平臺。近年來,我校在市縣團委組織的《我的夢 中國夢》書畫比賽,市縣教育局舉辦的《在陽光下成長》少兒書畫比賽等競賽活動中,均獲得了很好的成績。
四、巧用媒體,升華興趣
美術教學的本質是通過學習達到對美術文化的提升和拓展,是和音樂、舞蹈、體育、信息技術等其他人文學科密切聯系的。因此,教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有必要與其他學科有機結合,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激發學生的美術潛能,提高美術素養,享受成功的喜悅?,F代信息技術在美術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可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枯燥、抽象、靜態的畫面教學變得異彩紛呈,把教師的講解、教材的培養目標、學生的活動創作融合在一起,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難點,達成對事物的深刻理解,突破學生的思維定勢,開闊視野,突破課堂的重難點,使學生得到美的熏陶。讓課堂的每一個環節在生動、活潑、愉悅的氛圍中演繹。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最后階段,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作業展評、課堂小結時,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可遵循針對性、趣味性原則,精心設計一個新穎有趣的作業展評區和課堂小結,讓學生將自己創作完成的作品放在載物臺上予以展示,對典型的問題予以指導、點評,較好的作品給予表揚和欣賞,使每個學生的作品都有機會展現,最后小結所學內容,讓學生對本節課的收獲胸有成竹。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升華對美術藝術的興趣。
總之,在大力推進小學美術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現實的因素,是創造的動力,樂學的核心,已成為優化課堂教學,提升教學重量的一個重要途徑和基本保證,作為美術教師,應在課堂內外發揮主導作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在親身實踐和互相評價中掌握知識,喚起對美術的學習、創作熱情,從而打造高效率的美術課堂教學。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