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國順

實施健康中國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四個堅持”“三個著力”,即堅持正確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堅持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水平、堅持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著力推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著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著力發揮廣大醫務人員的積極性。要做到“四個堅持”“三個著力”,首先要處理好“四個關系”。這既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需要,也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經常遇到且必須解決好的重要問題。
黨中央制定的原則是基本醫療主要由政府負責,市場發展壯大非基本醫療。但從目前情況看,政府在基本醫療方面作為不夠,而市場在政府缺位越位下,非基本醫療既沒得到很好的發展,又有一些地方亂象叢生,損害了白衣天使形象。這就需要改革創新政府職能,使政府首先種好自己的“田”,即保證人民群眾能按有關政策享受足額優質的基本醫療服務;同時“修渠放水”,讓非基本醫療有序而順暢地發展起來,以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
處理好公益性與積極性的關系關鍵在于,制定落實有利于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特別是基本醫療事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放活醫療衛生單位,讓醫院根據國家規定自主經營,通過實施“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分配原則,讓醫務人員得到更多的實惠。而不是將公立醫院定為“公益性”醫院,私立醫院定為“非公益性”醫院。相反,應對所有醫療衛生機構一視同仁,鼓勵它們依法依規同臺競爭,在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服務中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但由于各種原因,以預防為主的方針一直得不到貫徹落實。一方面,這有傳統慣性作用:以前經濟基礎薄弱,人們只能把有限的錢用在救急即治療上,習慣成自然,治療就成為衛生工作的主體工作。另一方面,也有政府原因:如預防投入不足,許多應開展的工作無法開展;政策引導不夠,沒有將人們的注意力引導到預防上。此外,更有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不懂健康知識,一直奉行不健康生活方式。習總書記曾說:“健康既是一種權利,也是一種責任”,這都要求我們轉變觀念、調整政策。比如,硬性規定預防經費的投入比例;將部分防“未病”開支納入醫保范疇等。
中醫和西醫的關系問題是長期難以解決的老問題。難以解決的結果導致中華民族的燦爛瑰寶——中醫越來越弱化,有人甚至提出要取消中醫。這使許多有識之士痛心不已。這里有認識問題,如許多人不知道中醫在治“未病”、在增進全身健康和疾病康復中的特殊優勢;也有政策問題,如基本藥物和基本醫療中中醫藥比重太低,客觀上限制了人們對中醫藥的認同和使用;還有客觀原因,中醫院與西醫院相比,經濟效益相對低下。建議可擴大中藥在基本藥物和基本醫療中的比例,擴大中醫藥市場,也可以建立中醫藥扶植發展基金,扶植中醫院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