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通訊員 盧 驍 本刊記者 郝金剛
作為山東省經濟欠發達地區,菏澤市優質醫療資源總量相對不足,醫療機構自我“造血”能力不足,僅靠上級“輸血”難以取得持續性效果。近年來,山東省借助醫聯體建設,集中省內優質醫療資源,針對區域精準發力,幫助菏澤市結合各縣區特點綜合運用內引外合、上掛下聯等形式,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合理分配。
“以前有了大病就得跑到濟南、北京,現在好了,省級專家就在咱家門口,再也不用千里奔波到外邊看病了。”剛剛在菏澤市立醫院泌尿科做完手術的趙老先生說。讓他贊不絕口的主刀醫生就是在此掛職副院長的山東省立醫院泌尿微創外科主任趙勇。
山東省醫聯體建設啟動后,菏澤市立醫院成為山東省立醫院集團的合作醫院,專家技術幫扶是重要的合作內容,作為省立醫院業務骨干的趙勇被選派到菏澤市立醫院掛職一年。在菏澤市立醫院的短短幾個月內,趙勇就已經完成腹腔鏡膀胱全切術、首次B超引導下前列腺穿刺活檢術等疑難或特殊手術70余例。一些以前需要到省級甚至北京大醫院就診的疑難疾病在市立醫院就直接完成了,相關住院費用比在省級醫院節省約1/3,而且避免了來回奔波之苦,讓群眾享受到市級醫院的收費、省級醫院的服務。
“趙院長發揮的帶動作用是巨大的。以前我們前列腺手術只會開‘大刀’,他帶給我們微創手術的觀念和技術,讓我們泌尿科的知識水平和技術架構整體得到了升級換代。”市立醫院泌尿科主任李洪洲告訴記者。
此外,山東省立醫院還組織相關科室專家定期來市立醫院進行業務和技術方面的溝通與交流,定期舉辦學術講座和專業培訓,深入科室進行查房、手術、病歷討論等業務指導。趙勇對自己的定位也并不僅限于某個科室,他緊鑼密鼓籌備的院內“百科講壇”馬上就要啟動,目的是提升市立醫院的學術思想和學術氛圍。
近幾年,山東省衛生計生委根據菏澤市的申請,每年從省直醫療機構選派專家到菏澤市直和縣(區)醫療機構掛職副院長,并結合“千萬工程”和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工作,每年從省直醫療機構選派60名專家,通過坐診、培訓、帶教等方式,到菏澤市各縣(區)開展技術幫扶。同時,省直醫療機構每年接收菏澤市10名業務素質高、創新能力強的技術骨干,進行重點培養。
“我們基層醫院最渴望的是提升技術和管理水平。”曹縣人民醫院醫務科科長魯立軍對醫聯體感受頗深,基層醫院人才總量不足,已成為醫聯體發展的最大掣肘。
曹縣人民醫院作為山東省千佛山醫院的醫聯體單位,根據學科建設需要,分批次聘請千佛山醫院專家作為科室的第一主任,按照集團統一的標準進行學科建設。同時,通過預約的方式,千佛山醫院派出副高級以上專家團對醫院申請的高難度手術及疑難病例進行手術示教、查房、坐診、會診,帶動曹縣人民醫院一批業務骨干快速成長。由于學科建設采用統一標準,雙向轉診更加順暢。
以前,因婦科力量較弱,曹縣人民醫院一直將婦科和產科合在一起開展工作。2016年年初,在千佛山醫院婦科指導下,曹縣人民醫院將婦科單獨分開,采購了腹腔鏡等微創手術設備,經過一系列技術指導和醫護人員帶教,目前醫院已經能夠獨立開展婦科手術。據魯立軍介紹,“住院手術比例達到60%,其中絕大部分是微創。”
“借助千佛山醫院各種國家級培訓基地,分批次派住院醫師、臨床藥師等方面的人員進行規范化培訓,派中青年業務骨干進行深造,參與在職研究生培養,醫院人才隊伍得到源源不斷的補充。醫聯體帶來的人才儲備是我們醫院發展的希望所在。”曹縣人民醫院副院長朱穎說。據悉,2016年9月,曹縣人民醫院順利通過三級乙等醫院評審。
日前,成武縣九女集鎮賈樓村村民姜慶令感到心慌氣短,村衛生室的鄉村醫生賈丙欽建議她做個心電檢查。因為對心電圖判讀不確切,賈丙欽開啟了遠程會診系統,將心電監測結果上報給成武縣人民醫院,專家很快就發回結論,認定為竇性心動過速。姜慶令覺得:“如果騎電瓶車去縣醫院檢查要40分鐘,在村衛生室只要5分鐘就出結果了。檢查只需17元,又快又便宜。還是縣醫院醫生出結果,放心!”這套系統也讓老村醫賈丙欽夸贊不已:“我干了30年村醫,以前想都不敢想,太方便了!”
在基層也能得到上級醫院專家的服務,而收費卻還是按照基層的標準,患者當然愿意留在基層。“讓技術跑,而不是患者跑”,是成武縣組建醫聯體的初衷。當前,成武縣200余處村衛生室都投放了縣域內遠程醫療會診網絡終端,縣、鄉、村三級聯網,實現化驗、輔助檢查、診斷等信息資源的共享。
在遠程會診平臺上,基層衛生院治療方案拿不準時,可以通過網絡預約指定專家的遠程門診,專家會及時給出建議。雙向轉診過程中,縣級醫院接診醫師能更準確地了解患者信息,實現醫療聯動。成武縣人民醫院院長平雨華說,正是有了新技術幫扶,兩年間,縣人民醫院就向托管的孫寺鎮和白浮圖鎮衛生院下轉患者500余人次,從而讓一些治療穩定、診斷明確、術后康復期的患者及時騰出了醫院的資源。
截至2018年3月底,菏澤市已建立醫聯體關系的醫療機構有196家。其中6家二級以上醫院與6家省級醫療機構建立了多種形式的醫聯體,6家市級醫院與市內13家二級及以下醫療衛生機構(含3家民營醫院)建立了醫聯體,24家縣級醫院(含3家民營醫院)與149家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立了醫聯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