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 馮翔
[提要] 全世界城市發展指標體系數量很多。本文通過分析八大全球指標,建議上海重點掌握倫敦、巴黎、東京等全球城市發展規劃中最常被提及的那些城市排名指標體系,和這些全球城市共用一種評價模式,將有利于上海盡快了解自己與國際上最知名的全球城市相比的不足,并有的放矢地進行改進。
關鍵詞:全球城市;全球城市指標體系;上海
中圖分類號:F29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8年6月7日
倫敦、巴黎等城市最常提及的全球城市指標體系一共有八個之多。分別是以“全球實力城市指數”、“全球城市狀態指數”、“全球城市指數”為代表的全球城市綜合排名;以“城市品牌指數”、“城市聲望指數”為代表的全球城市品牌排名和以“創新城市全球指數”、“全球宜居城市指數”、“全球目的地城市指數”為代表的城市特殊類別排名。八個指標體系有五個(占總數的62.5%)由美國公司研發出品,剩余三個分別由日本、澳大利亞和聯合國人居署開發。
其中,“全球城市指數”由美國ATKearney公司研究出品,旨在明確世界各城市的全球化整體實力水平;“全球城市品牌指數”由美國的GfK公司研究出品,衡量全球城市的世界品牌,追蹤研究城市品牌每年的升降趨勢;“全球宜居城市指數”由美國Mercer公司研究出品,以城市的生活質量為比較依據;“全球城市聲望指數”由美國BluePedal公司研究出品,以G8國家的100個國際性城市為研究對象;“全球目的地城市指數”由美國MasterCard公司研究出品,用國際過夜游客數量比較全球城市國際旅游狀況;“全球實力城市指數”由日本都市戰略研究所研究出品,衡量城市經濟、社會、環境等方面的發展優勢;“創新城市全球指數”由澳大利亞2thinknow公司研發出品,創建創新城市的原始模型;“全球城市狀態指數”由聯合國人居署研究出品,比較世界城市的繁榮度。
八個全球城市指標體系均涵蓋經濟、文化、政治、環境等四大方面的指標,同時也出現了例如“網絡化市場、人文基礎設施、城市的安全性、居民的友好度、居民的社會融入、城市信息交換”等較為新穎的系列指標。在城市經濟衡量方面,或從城市經濟發展現狀即GDP、經濟資產、世界知名企業數量、產業多樣性等方面進行研究;或從城市經濟發展潛力即投資供給、經濟和商業環境、產品服務等方面進行研究;或從生產力狀況即產品和服務輸出等方面進行研究;或從城市商業活動即國際會議數量、商品流轉(海運、空運)、資本市場、全球top40服務公司數量、擁有世界500強企業總部的數量等方面進行研究。
在城市文化發展方面,或從城市文化即歷史文化、文化節慶活動、建筑等方面進行研究;或從文化體驗即博物館、視覺表演藝術、主辦的體育賽事、國際游客、與姐妹城市關系等方面進行研究;或從教育發展現狀即大學質量、國際學校數量、居民學歷程度等方面進行研究;或從教育發展潛力即教育聲望、教育投資等方面進行研究。
在城市政治水平方面,或從政府實力即反應力、穩定性、執政透明度、公務員專業化等方面進行研究;或從政治執行即國際組織、大使館、智囊團、政治會議、有國際影響的當地機構等方面進行研究;或從政治存在即國際政治地位和狀態等方面進行研究。
在城市環境質量方面,或從環境發展現狀和可持續性即空氣質量(PM2.5濃度)、二氧化碳含量、能源資源、室內污染等方面進行研究;或從生活質量狀況即居民生活津貼和物價水平等方面進行研究。
此外,八個指標體系中還從城市居民和城市國際交流的角度提出一些較為新穎的系列指數。如從地理、進出口貿易、地緣政治因素、市場規模、外交等方面衡量城市與全球市場關聯度的“網絡化市場”指數;衡量公交、金融、大學、醫院、鐵路、公路、法律、商業、新型公司、醫療、電信等基礎設施軟硬件建設的“人文基礎設施”指數;衡量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的“城市安全性”指數;衡量居民熱情程度的“城市居民友好度”指數;考量居民在城市社會、政策、文化方面參與程度的“城市居民社會融入”指數;研究國際旅游、國際新聞局數量、新聞審查制度水平、當地報刊上刊登的國際新聞數量、寬帶訂戶率等“城市信息交換”指數。
從八個指標體系2014年的城市排名中來看,排名前10的就可以成為“全球最精英城市”。共有16個城市不止一次排名進入世界前10。巴塞羅那、愛丁堡、日內瓦、威尼斯、蘇黎世、奧克蘭、舊金山、波士頓、西雅圖、羅馬、多倫多、芝加哥、北京、曼谷、迪拜、伊斯坦布爾、吉隆坡、赫爾辛基、奧斯陸、都柏林、柏林等21座城市有一次擠進全球前10。不難發現,倫敦是世界上實力最強的全球城市,其次是維也納、紐約和悉尼。亞洲實力最強的全球城市為東京,其次是香港、新加坡、首爾。(表1)
從八個指標體系2014年的城市排名中來看,排名前100就可以成為“全球領軍城市”。中國城市在五個排行榜中榜上有名,而在“全球城市品牌指數”、“全球宜居城市指數”、“全球城市聲望指數”等三個排行榜上,中國城市整體實力略顯不足,無緣前100排名。
上海在4個指數排名中榜上有名(前100名),且排名處于中上位(16~35名不等),屬于排在前列的全球領軍城市。分別為:“全球城市目的地指數”(第16位)、“全球城市指數”(第18位)、“全球城市狀態指數”(第26位)、“創新城市全球指數”(第35位)。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城市指數”這一排行榜的“細分指數”排行榜中,上海在商業活動分指標體系中處于世界第八位,其中的海運排名為世界第一,在文化體驗分指標體系中,“與姐妹城市的關系”排名為世界第一。然而,上海在文化、政治、環境等方面的全球實力則有所欠缺,尤其在城市居民所受高等教育程度、國際新聞局數量、新聞審查制度水平、當地主要報刊上刊登的國際新聞數量、空氣質量、政治執行、信息交換等方面最不盡如人意,博物館數量、視覺表演藝術數量、主辦的主要體育賽事數量、國際游客數量方面與其他全球城市相比差距巨大。
對于上海而言,在接下來的日子里,要想打造全球城市,就必須了解自己的全球同比,經常和全球城市作比較;與全球城市相比較,了解最知名的全球城市排行榜及其衡量指標,明確上海的全球地位,進行有針對性的發展調整,縮短和全球其他城市的差距。
此外,尤為重要的是,要鼓勵上海本地的科研單位設計研發出一些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全球城市指數體系排名。比如日本森紀念財團的都市戰略研究所研究出品的“全球實力城市指數”,該指數的研發目的是為明確目前東京與全球城市在城市實力方面的比較地位、明確東京所面臨的全球城市挑戰和東京所具有的全球城市實力優勢,一方面為東京政府和在東京的國際企業樹立信心;另一方面也為其出臺政策和商業策略提供參考依據。同樣的,上海的科研單位也應設計研發出以上海為主要研究對象、為上海政府和位于上海的國際企業服務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全球城市指數體系排名。
主要參考文獻:
[1]王穎,潘鑫,但波.“全球城市”指標體系及上海實證研究[J].上海城市規劃,2014(6).
[2]高維和,史玨琳.全球城市文化資源配置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及五大城市實證評析[J].上海經濟研究,2015(5).
[3]于宏源.世界城市綜合實力排名的八大指標體系與功能界定[J].上海城市管理,2015.24(5).
[4]屠啟宇.世界城市指標體系研究的路徑取向與方法拓展[J].上海經濟研究,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