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蘇琴
[提要] 為了解湖南省城鄉發展協調現狀,通過城鄉之間聯系的3個判斷準則來揭示。結果表明:2008~2016年湖南城鄉相關系數整體上是遞減態勢,偶爾有波動出現;湖南城鄉增長水平差異系數由1.117減小到0.749,下降明顯;2008~2016年城鄉增長率差異系數均小于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農村居民增收速度高于城鎮居民。由于存在多個制約因素,仍需要持續統籌城鄉協調。
關鍵詞:城鄉協調;制約因素;湖南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8年7月9日
近年來,湖南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創新發展策略,并取得顯著成果。但是,城鄉產業分割嚴重,城帶鄉動力不足等問題使城鄉統籌面臨挑戰。
國外在城鄉協調發展等相關領域已經取得一定成果,雖然國內外城鄉概念、觀念不同,但對我國還是有重要的借鑒意義。葉建平等提出德國巴伐利亞州城鄉協調對我國的啟示。我國學者主要從不同尺度出發分析、評價城鄉協調發展的時空格局演化,王艷飛、劉晨光、張立生研究中國城鄉發展格局及影響因素,張竟竟、楊娜曼、王維則是從中尺度研究湖南省和長江經濟帶的城鄉協調評價。另外,在評價城鄉協調方法上,顧益康、曾福生等從不同角度建立了城鄉協調發展評估指標體系,得出符合實際研究結果。
湖南省處于中國中部地區,位于108°47E~114°15 E、24°39N~30°08N之間,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起到承東接西、疏通南北的作用。全省土地總面積21.18萬km2,土地肥沃,水網密布,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產地,向來被稱為“九州糧倉”、“魚米之鄉”。近年來,湖南省經濟發展迅速,2017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31,244.68億元,居全國第9位,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都有顯著提高,城鎮、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為29.9、31.7。湖南交通基礎設施日趨完善,鐵路干線、高速公路橫跨東西,貫穿南北,4個機場與國內各主要城市相連,并開通了多條國際直達航線。全省都保持著積極的發展態勢,為湖南省城鄉協調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一)研究方法。城鄉協調發展基于城鄉聯系及其要素流動,基于此,本文采用覃成林、李二玲等提出的城鄉協調發展的3個判斷標準來測算湖南省城鄉協調現狀,城鄉相關系數表示兩者的關聯程度、增長水平差異系數和增長率差異系數用來表示兩者的經濟增長水平與差異狀況。
1、城鄉相關系數。城鄉相關系數在0~1之間,值越大兩者聯系度就越高;反之,城鄉關聯度越低。其計算公式如下:
Rnc= (1)
式(1)中,Rnc是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間的相關系數,也就是兩者的關聯程度,Xi和Yi是第i個城市的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是全省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n是湖南省地級市數量。
2、城鄉增長水平。城鄉增長水平差異系數的數值越大,城鄉的相對差距越大,表明兩者之間越不協調;反之亦然。其計算公式如下:
?琢i= (2)
?酌i= (3)
式(2)中,?琢i是城鄉增長水平差異系數,n是全省地級市,Xi和Yi是第i個城市的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酌i是第i個城市的人均收入。式(3)中,?酌i是第i個城市的人均收入,Pic和Pin是第i個城市的城鎮人口與鄉村人口。
3、城鄉增長差異。城鄉增長率差異系數值愈小,城鄉差異愈小;反之則愈大。其計算公式如下:
?茁i= (4)
式(4)中,?茁i是城鄉經濟增長率水平差異系數,n是湖南省地級市數量,δi和φi是第i個城市的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λi是第i個城市的人均收入增長率。
(二)數據來源及處理。數據主要包括: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城鎮、鄉村人口等,數據來源于2007~2016年湖南省統計公報、2009~2016年湖南統計年鑒等。主要利用Excel2013做數據運算得出各項指標。
研究時間段為2008~2016年,以湖南省作為分析對象,通過測度城鄉協調度來分析城鄉協調發展程度的演化。
(一)湖南省城鄉協調發展的演化。湖南省城鄉不斷朝著協調的方向發展,城鄉協調測度結果如表1所示。從表1可以看出,近年來湖南省在統籌城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與協調仍存在一定差距。(表1)
1、從城鄉關聯程度看,發現其數值呈現遞減的趨勢,偶爾有起伏,2008~2010年系數微弱增加,主要由于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的滯后性出現反彈,之后出現反復??傮w來說,2008~2014年城鄉關聯程度出現下降趨勢。(圖1)
2、從城鄉收入差異看,城鄉增長水平差異系數從2008年的1.117減小到2016年的0.749,2008~2016年湖南城市與農村增長水平差異系數呈下降趨勢,即城鄉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差別越來越小,說明湖南省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在不斷減小,城鄉一體化有一定成效。
3、從城鄉增長率差異看,2008~2016年城鄉增長率差異數值均小于零,而且在2013年為-0.249,達到最小值;表明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幅度大于城鎮居民。從整體上看,城鄉協調朝著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并且發展速度要高于全國水平。
雖然城鄉差距明顯縮小,但城鎮在各方面的資源配置上均遠高于鄉村,如何更好地利用城市在人才、資金、技術方面的優勢作用促進鄉村發展,實現城鄉優勢互補仍是一個有待繼續研究的問題。
(二)城鄉協調發展制約因素分析
1、城鄉居民差別待遇現象嚴重。戶籍制度導致了城鄉居民在福利保障和權利分配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城鎮居民在養老保險、工傷、失業、醫療等各種方面享受了社會保險,同時,低收入者還可以獲得低保、廉租房等等。但是,農村在養老、失業保險和醫療等方面遠遠達不到城鎮的水平。雖然近年來農村居民可以享受的社會保障權益越來越多,但是其在養老、醫療等方面能優惠的比例很低,資金相當的少。
2、農村居民數量與質量的對立統一。湖南省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積在不斷下降,人多地少的現象日益嚴峻,化肥農業的使用,耕地的質量也在不斷下降。盡管近年來,農村人口大量流動到城市,但還是剩余大量的素質偏低勞動力,難以滿足勞動力市場的需要;另一方面農民的整體素質不高,無法創新農業生產方式,也直接影響了他們對農業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提高農業綜合效益的能力。
3、缺乏足夠資金滿足協調發展的需要。目前,涉農行業的資金很少,盡管國家多次出臺相關政策引導資金進入農業部門,但是金融機構變相的把資金用于其他見效快或回收快的地方,加之和農村聯系的政府末端鄉政府,財政往往難以為繼,僅僅只能維持自身機構的管理和運作費用,農業的投入達不到需求,大量規劃中的建設項目難以得到實施。
4、湖南省土地流轉制度實施有較大阻礙。在我國耕地紅線的限制下,農地難以流轉作建設用地,而大量的農村勞動力流動到城市,出現“空心村”,土地撂荒,降低農業的生產效率,也阻礙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形成一邊浪費土地,一邊緊缺土地的現狀。一方面想促進農村農業快速發展;另一方面由于農業和農村的低效率承接機制,而使“高效率”落空。
(一)優化農村產業布局。一要根據高規劃起點、高建設標準、高管理水平來發展小城市和中心鎮市,并在發展中融合本身特色,結合自身優勢進行產業布局;二要提高村鎮企業在產業布局中的比重,快速發展鄉村工業以便對接城市相關產業。此外,增強農產品附加值加工,將鄉村優良生態和優質資源轉化為農民的增收。
(二)創新土地管理和流轉制度。土地流轉過程中容易出現不公平交易,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及利益受損,最后打擊農民積極性,要創新流轉制度來調動農戶積極性。另外,培養農民自身的規?;洜I帶頭人,通過對農民進行創業及企業經營管理的培訓,從而激發農民創業的積極性,提高農民自身“造血”能力。
(三)制定城鄉協調規劃,實現城鄉統籌發展。一是要規劃城鄉協調發展的整體藍圖,以城鄉為空間規劃的重點。抓緊建立和完善湖南省的城鄉、城鎮、鄉鎮、村莊布點規劃編制體系及相關的專項和詳細規劃,統籌考慮;二是要摒棄城鄉二元觀念,這種二元結構是長期歷史遺留觀念中存在的問題,而現今的發展則要求突破城鄉規劃分離的現狀,建立多規合一的城鄉協調的理念。
本文以湖南省作為研究對象,對湖南省城鄉協調的總體評價結果表明,雖然湖南省近年來在經濟方面的發展呈現出良好的勢頭,城鄉差距逐步縮小,但尚處于初期階段,對于協調大城市-中小城市-鎮-新農村的良性互動的城鄉協調的發展體制和機制還沒有完全形成,由此制約了湖南省城鄉協調發展進程和質量。我們必須認識到,從城市和農村兩個方面著手才能達到實現統籌城鄉發展的目的,一是加強以城帶村的作用;二是要發揮農村自身的潛力。
主要參考文獻:
[1]葉劍平,畢宇珠.德國城鄉協調發展及其對中國的借鑒——以巴伐利亞州為例[J].中國土地科學,2010.24(5).
[2]王艷飛,劉彥隨,嚴鑌,李裕瑞.中國城鄉協調發展格局特征及影響因素[J].地理科學,2016.36(1).
[3]劉晨光,李二玲,覃成林.中國城鄉協調發展空間格局與演化研究[J].人文地理,2012.27(2).
[4]張立生.基于市級尺度的中國城鄉協調發展空間演化[J].地理科學,2016.36(8).
[5]張竟竟,郭志富.縣域尺度的河南省城鄉協調發展空間格局研究[J].經濟地理,2013.33(9).
[6]楊娜曼,肖地楚,黃靜波.城鄉統籌發展視角下湖南省城鄉協調發展評價[J].經濟地理,201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