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雄麗
【摘要】目的 對心絞痛患者的臨床治療方法和效果進行探討。方法 選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心絞痛患者137例,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臨床治療,對比患者在治療前后的生命體征和焦慮評分。結果 本次選取的137例心絞痛患者在進行臨床治療后,心臟指數、血壓、焦慮評分等明顯優于治療前。結論 在對心絞痛患者施治時采用有針對性的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防止病情惡化,可考慮臨床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心絞痛;臨床治療;方法;效果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5.14..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effect of angina pectoris.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hirty-seven cases of angina pector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6 to July 2017 were selected for targeted clinical treatment.The patients' vital signs and anxiety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Results Afte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137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the cardiac index,blood pressure,and anxiety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Conclusion The targete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and prevent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disease.Clinical extension and application can be considered.
【Key words】Angina;Clinical treatment;Method;Effect
心絞痛是由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急劇的暫時缺血與缺氧引起的一種臨床綜合征,以發作性的胸部不適或疼痛為主要癥狀,疼痛常表現為陣發性和壓榨性的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心絞痛常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所導致的結果,劇烈運動、情緒激動、受寒、飽食等皆為常見的誘因。心絞痛發病多見于腦力勞動者,在40歲以上人群中的發病率較高,以男性患者居多。為探究針對性臨床治療對心絞痛患者的治療效果,指導臨床實踐,本文選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心絞痛患者137例,對患者實施有針對性的臨床治療方法,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心絞痛患者137例作為觀察對象,其中男性患者91例,女性患者46例,患者年齡介于43~76歲之間,平均年齡54±1.1歲。對137例心絞痛患者的臨床一般資料進行分析,結果顯示P>0.05,即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臨床病癥等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分析方法
在心絞痛的臨床治療中,常將其分為穩定型心絞痛和不穩定型心絞痛。本次探究,針對患者的病情施以有針對性的治療,因此需要先明確患者的心絞痛類型。針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常由于患者勞累過度,引起心肌缺血,胸部及其附近出現不適,患者可能伴有心功能障礙,但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無心肌壞死等癥狀。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特點是前胸出現窒息感,多位于胸骨后部。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表現介于穩定型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猝死之間,常見的臨床癥狀主要有初發心絞痛、靜息心絞痛、惡化勞力性心絞痛以及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絞痛等。針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其心絞痛的癥狀呈進行性增加,患者心絞痛的持續時間可能延長或出現夜間性心絞痛。因此,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施以及時恰當的治療極為重要,否則可能導致患者的病情惡化,發展為急性心肌梗死。以下對患者的針對性治療方法進行介紹。
針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在其急性發作期,應以保證患者得到充足的休息為主,緩解疼痛;對癥狀不能得到緩解的患者可服用硝酸甘油,平臥休息,以促進患者的血液循環。在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應當結合藥物治療和護理干預,根據患者的病情決定用藥方法,并對患者施以有效的護理干預。與此同時,叮囑患者注意飲食,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盡量避免各種心絞痛的誘因。
針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其病理生理機制和臨床預后具有一定的獨特性。為了降低患者發生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減少冠脈內凝血,患者應立即口服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等,同時靜脈注射肝素。若在治療24~48 h后患者癥狀無明顯好轉,則應當根據患者的病情采取更為積極的治療方法。
1.3 統計學方法
本次探究所涉及到的數據用專業的統計軟件SPSS 19.0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在對137例心絞痛患者進行針對性治療后,患者的心臟指數、血壓值、E/A值、EF值等都明顯優于治療前,此外,患者由于疾病造成的焦慮癥狀也得到了明顯的緩解。
3 討 論
近年來,在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生活方式不斷改變的同時,老齡社會的到來使得心絞痛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基于此,積極探究與分析有效的心絞痛臨床治療方法,在了解患者的發病原因的基礎之上,選擇有針對性的臨床治療方法,對緩解患者的病癥,促進患者的康復有著重要的意義。
從心絞痛的發病原因出發進行分析,心肌供血不足是眾多原因中最直接的原因,主要由冠心病引起,高血壓或其他心臟病有時也會導致發病。心絞痛患者的治療,改善冠脈供血是治療的原則。針對發作期心絞痛患者,可舌下含化0.3mg-0.6mg硝酸甘油;針對緩解期心絞痛患者,可采用β受體阻滯劑和鈣拮抗劑配合硝酸異山梨酯進行治療。β受體阻滯劑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壓和心率,從而緩解患者心絞痛的發作,在停用β受體阻滯劑時,應當以逐漸減少用量的方式,避免突然停用。結合鈣拮抗劑,能夠有效擴張患者的冠狀動脈,擴張周圍血管,減輕心臟的負荷。
本次針對心絞痛患者臨床治療方法的探究,旨在驗證針對性治療方法的治療效果。在對137例心絞痛患者進行臨床分類的基礎上,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并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治療效果。因此,在臨床治療心絞痛患者時,根據患者所屬臨床類型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病癥,對臨床應用具有指導性作用。
參考文獻
[1] 宋雪蓮.心絞痛患者的臨床治療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3(36):89-89.
[2] 潘 寧,呂 燕.119例心絞痛患者臨床治療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20):85-86.
[3] 于 洋.急性心絞痛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分析[J].家庭心理醫生,2014(12):175-175.
本文編輯:王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