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敬博 耿青
【摘要】目的 試分析冠心病患者發生心血管事件與動態心電圖心率變異之間的相關性。方法 選取2014年5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治療的患者58例為觀察組研究對象,并選取同期接受體檢的健康人群中的58例作為參照組,均同時進行24 h動態心電圖分析,對兩組24 h心率變異性時域、頻域實施對比分析。結果 觀察組LF、HF、ULF、VLF以及LF/HF心率變異性頻域指標均低于參照組,各指標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rMSSD、SDANN、SDNNI、PNN50、SDNN心率變異性時域各指標值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患有冠心病患者的心率異變性會出現明顯的下降,可作為早期診斷與預防的參考指標。
【關鍵詞】冠心??;心率變異;動態心電圖;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5.14..02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dynamic ecg rate variation.Methods In May 2014-June 2017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of 58 cas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have a medical examination during the same period of healthy crowd randomly selected 58 cases as control group,both for 24 h the dynamic ecg analysis at the same time,the two groups of 24 h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time domain and frequency domain analysis.Results The indexes of LF,HF,ULF,VLF and LF/H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index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Observation group rMSSD,SDANN,SDNNI,PNN50 and SDN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were all low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an decrease significantly,which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index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Key words】Coronary heart disease;Heart rate variation;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The correlation
冠心病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心血管多發病,主要是由于冠狀動脈血管內膜上存在脂質沉積,并形成粥樣硬化斑塊,使患者冠狀動脈出現阻塞或狹窄,并由此導致心肌供血不足,而在長時間缺血缺氧的影響下誘發冠心病。心率失常是冠心病患者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會使患者的病情進一步加重,并使患者生命安全遭受嚴重威脅。變異性使近年來對心臟自主神經病變實施定量評價的無創性方法,可對心臟自主神經的平衡狀況實施有效評價。為了進一步探究心血管疾病與心率異變性的關系,本研究對冠心病與動態心電圖心率變異變化的相關性做如下分析總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5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治療的患者58例為觀察組研究對象,經心電圖、超聲以及X線片檢查確診為冠心病,均未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合并癥,無心律失常病史、無嚴重器質性疾病及惡性腫瘤。其中男31例,27例,年齡38~69歲,平均年齡(53.5±5.2)歲;隨機選取同期于我院接受體檢的健康人員58例為參照組,心電圖、心動圖均未見異常,其中男28例,女30例,年齡32~73歲,平均年齡(52.5±6.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研究對象均接受24 h動態心電圖監測,并記錄患者雙通道24h動態心電圖,對兩組患者的動態心電圖利用Century Holter Series 3000動態心電分析系統實施分析,并計算出心率變異的各項頻域以及時域的指標值。
1.3 觀察指標
記錄觀察兩組的心率變異性頻域指標值以及心率變異性時域指標值。
心率變異性頻域指標:①LF:低頻功率;②HF:高頻功率;③ULF:≤0.003 Hz的超低頻功率;④VLF:0.03~0.04 Hz頻段的低級頻功率;⑤LF/HF;低頻功率與高頻功率的比值。
心率變異性時域指標:①rMSSD:24 h內相鄰的正常心搏在RR期間差值均方根;②SDANN:24 h內連續5 min的RR期間平均值標準差;③SDNNI:24 h內每5 min一般正常RR期間的標準差平均值;④PNN50:24 h內正常心搏總數中,相鄰的正常心搏在RR期間差大于50 ms心搏所占的比例;⑤SDNN:24h內全部正常RR期間的標準差。
1.4 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 20對研究內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兩組中的所有計數資料均選擇n(%)表示,計量資料選擇x±s表示,所獲取的結果分別用x2以及t進行檢驗。若獲取的P值<0.05,則進一步證明了兩組間所存在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的24 h心率變異性時域指標值以及24h心率變異性頻域指標值均遠低于參照組,且兩組間各項指標值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冠心病主要是指冠狀動脈管腔因為動脈粥樣硬化而出現狹窄或阻塞,也可能是因為冠狀動脈出現功能性改變,進而導致心肌供血不足,并在持續供血不足的狀態下因為缺氧、壞死而形成心臟病[1]。冠心病也是臨床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因動脈粥樣硬化而出現的器質性病變,近年來的發病率呈現出明顯上升趨勢,成為對人類生命安全構成威脅的主要疾病之一。
心率變異性是指在一定時間內竇性心律所發生的周期性變化現象以及逐次心搏間期存在的微小差異。心率變異性在生理條件下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呼吸活動因素以及神經中樞壓力反射借助交感以及副交感神經對心臟竇房結自律活動發揮一定的調節作用,進而使心臟在每搏之間通常會有幾十毫秒的差異存在,因此臨床中對自主神經活動進行判斷時,通常將其作為常用的定量指標。而有相關研究中發現心臟自主神經功能受損的情況下,心率變異性會隨之出現降低,認為心血管疾病與自主神經功能的失衡狀態有著較大的關聯性。而從本次研究結果中發現,觀察組各項24 h心率變異性時域指標值以及24 h心率變異性頻域指標值均遠低于參照組,由此表明冠心病患者的交感神經活動增高,自主神經調節功能出現失衡,心血管調節功能遭受損傷[2]。
心臟自主神經在正常生理情況下通常是由迷走神經以及交感神經所實施的雙重控制,以此使心臟正常節律變異性的均衡得以有效維持。而當交感神經出現過高的張力時,就會導致心率變異加快,而心率在迷走神經活性出現增強時而出現變緩趨勢,所以當任意神經出現損傷時,均會導致心臟正常節律出現失衡,進而導致心率變異性出現降低。所以認為冠狀動脈損傷程度直接影響著心率變異性降低程度,當心肌出現缺血癥狀時,會使心臟自主神經調整的均衡性發生改變,進而影響迷走神經張力出現下降,而交感神經張力則出現相應增強[3]。而臨床實踐研究中發現,機體自主神經功能遭受損傷時易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并且主要以交感神經活性增強為表現,所造成的損害主要為功能性損害和器質性損害。其中功能性損害就是患者機體會因為嚴重疼痛的刺激下而處于應激狀態,主要以迷走神經功能性對抑制、交感神經神經興奮性提高,并且血清中兒茶氨酚含量增多,進而使患者表現出心功能不全、心動過速以及惡性心率失常,嚴重情況下還可造成患者猝死[4]。而器質性損害,主要是因為心肌缺血出現節段性心肌運動不良,進而會對心肌節段性神經末梢遭到機械性牽拉,增強了交感傳入沖動異常,進而產生中樞交感優勢。
綜上所述,心率變異性分析是對心血管系統自主神經功能實施檢測的重要無創性指標,可作為早期冠心病診斷的重要指標,對疾病預防及治療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崔吉宏,張金蓉.心率變異性與老年冠心病者嚴重心律失常的相關性[J].海南醫學,2016,27(13):2187-2189.
[2] 王雪玲,李澤華,段永利.老年住院患者心率變異性和24h平均心率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7,9(1):50-52.
[3] 李靜芳,張蘇河,張東銘,等.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率變異性及其與心臟結構功能變化的關系[J].山東醫藥,2017,57(17):13-16.
[4] 王麗華,王志國,唐海紅,等.心臟病患者心率減速力與心率變異性的臨床意義分析[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6,11(3):239-241.
本文編輯:王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