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鋒
【摘要】目的 考察血管鏡輔助下半閉合式內膜切除術治療長段股腘動脈閉塞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我院我科進行治療的長段股腘動脈閉塞患者45例,進行手術麻醉后的血管鏡輔助下半閉合式內膜切除術,考察患者手術成功率、手術時間、術后血管通暢率、踝肱指數等指標。
結果 所有手術均順利完成,成功率100%。動脈內膜切除長度9~36 cm,平均長度(22.4±8.1)cm。手術時間80~220分鐘,平均手術時間(150.4±80.9)分鐘。術后踝肱指數提高至0.94±0.39(P<0.01)。術后2周經動脈置管造影證實股腘動脈通暢率100%。隨訪結果,累積通暢率85.7%,保肢率100%。結論 血管鏡輔助下半閉合式內膜切除術治療長段股腘動脈閉塞操作方法簡單,技術成功率高,手術創傷小。
【關鍵詞】血管鏡;長段股腘動脈閉塞;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R654.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15..02
股腘動脈閉塞具有多階段性和多平面性特點,是臨床上常見下肢動脈閉塞的類型之一[1]。可將股腘動脈閉塞分為短段股腘動脈閉塞和長段股腘動脈閉塞,對于短段股腘動脈閉塞緩則,介入治療具有較高的成功概率[2]。而對于長段股腘動脈閉塞,介入治療由于入路選擇問題、股淺動脈起始端閉塞問題或者球囊擴張仍無法造影顯影等問題,成功仍然較低[3]。血管鏡最初臨床應用于血管疾病診療內鏡,可進行肉眼直視下的人體血管腔內疾病治療,隨著技術的發展,血管鏡成為了提高介入治療精準度的手段之一,治愈成功率也大大提高[4]。本院利用血管鏡輔助半閉合式內膜切除術對長段股腘動脈患者進行治療,取得滿意聯系。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我院我科進行治療的長段股腘動脈閉塞患者45例,入選標準:(1)臨床資料完整;(2)患者進動脈彩超聯合動脈造影確診;(3)股腘動脈閉塞長度≥10 cm;(4)TASC(泛大西洋協會公約)分級為C或D級;(5)肢體遠端流出道良好;(6)脛前及脛后通暢至少1支。排除標準:(1)臨床資料不完整;(2)缺乏手術治療指征。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本研究參與研究患者均簽署《參與研究知情同意書》。
經入選及排除標準后入選研究對象45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分布49~69歲,平均年齡56.25±19.66歲;病程分布1.5~6年,平均病程2.5±1.9年;左下肢病變23例,右下肢病變22例;臨床表現包括間歇性跛行、靜息痛和足趾潰瘍,分別有22例、29例和10例(部分患者有多種表現);影像學結果顯示,病變累及腘動脈21例,合并同側股深動脈閉塞7例,同側短段髂動脈狹窄4例,對側髂動脈狹窄1例;TASC分級C級20例,TASC分級D級25例。術前踝肱指數0.46±0.25。
1.2 方法
患者采取平臥位進行硬膜外神經阻滯麻醉。術中靜脈滴注肝素,以30~50 mg為宜。術中進行患側股動脈位置置管,用于術后防止血栓的局部用藥。顯露并控制股總、股淺、股深動脈及病變遠端的股腘動脈后,在病變動脈遠近端前壁進行切口,切口方式為縱行切口;使用硬膜剝離器將粥樣硬化內膜分離并切斷;使用圈套式剝離器將分離并已經切斷的粥樣硬化內膜套入,鉗夾并進行仔細牽拉,同時推進剝離器械,實現動脈粥樣內膜與動脈管壁分離。切除近心端粥樣硬化斑塊;縫合。
使用血管鏡進行內模斑塊是否存在殘留,并進行Fogarty取拴導管或內膜剝離器進行二次處理,如有必要,應增加手術切口再次切除。使用濃度為1 %的肝素進行動脈管腔快速沖洗。
7例股深動脈起始處狹窄或閉塞者行股深動脈擴大成形術,其中自體靜脈補片4例,PTFE人工血管補片3例;4例合并髂動脈短段狹窄者同時行同側或對側髂動脈球囊擴張及支架植入術;4例同側髂動脈閉塞者行逆行內膜切除術。
術后處理:術后進行2周溶栓藥物防止血栓形成;術后常規予阿司匹林100 mg,1次/d、波立維75 mg,1次/d。術后第1、3、6、9、12、18、24個月時門診復查,行動脈彩超或CTA檢查明確股腘動脈通暢情況。
2 結 果
所有手術均順利完成,成功率100%。動脈內膜切除長度9~36 cm,平均長度22.4±8.1 cm。手術時間80~220分鐘,平均手術時間150.4±80.9分鐘。術后患者的間歇性跛行、靜息痛等癥狀消失。術后踝肱指數提高至0.94±0.39(P<0.01)。術后2周經動脈置管造影證實股腘動脈通暢率100 %,未發現>30%的殘余狹窄。45例患者均獲隨訪1~24個月,累積通暢率85.7%,保肢率100%,其中5例分別于術后9、12、14、19、24個月時出現患肢間歇性跛行或靜息痛,影像學檢查提示股腘動脈慢性閉塞,其中3例再次手術行股腘動脈旁路術治療,術后患肢血運改善,隨訪期間旁路通暢;2例行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治療后血運改善,靜息痛癥狀消失,仍殘余間跛距離200~300 m。
3 討 論
血管鏡輔助半閉合式內膜切除術治療長段股腘動脈閉塞優勢明顯:①手術時間短,本研究顯示手術平均時間為150.4±80.9分鐘。半閉合式內膜切除術使用套圈式內膜剝脫器操作時,順行、逆行剝脫相結合,有利于徹底切除內膜[5,6]。②血管鏡有利于及時發現動脈管腔內殘余斑塊或內膜,降低術后急性血栓形成發生率,提高手術成功率[7,8]。本研究手術成功率100%。
該術式應注意以下問題:①術中盡量避免廣泛游離病變動脈。因動脈游離后,動脈壁的血液循環遭到破壞,影響管壁新陳代謝及動脈內膜再生長[9,10]。②術后常規使用抗血小板藥物,防止血栓形成。股動脈需留置導管,以便于術后應用抗凝、溶栓藥物(治療2周),保證手術效果,同時便于及時經管動脈造影了解管腔通暢情況[11,12]。
綜上所述,血管鏡輔助下半閉合式內膜切除術治療長段股腘動脈閉塞性病變操作方法簡單,技術成功率高,手術創傷小。
參考文獻
[1] 王 盛,陳 忠,劉 暉,等.腘動脈逆行穿刺治療股腘動脈閉塞癥[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7,32(6):501-504.
[2] 鄭加賀,暢智慧,王傳卓,等.經腘動脈入路逆行治療同側股腘動脈長段慢性完全閉塞性病變[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7,28(2):133-136.
[3] Komatsu S,Ohara T,Takahashi S,et al.Improving the visual field in coronary artery by with non-obstructive angioscopy: dual infusion metho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Imaging,2017,33(6):1-8.
[4] 牛曉陽,王 兵,吳 斐,等.復雜股腘動脈硬化閉塞癥的雜交手術治療[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7,26(6):722-728.
[5] Zhu W,Liao K,Zheng C,et al.Application of Bidirectional Angioplasty in Treating Long-Segment Occlusion of Lower Extremity Artery[J].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2018,12(4):
255-259.
[6] Jiahe Z,Guo Q,Liu Z,et al.Application of Bidirectional Subintimal Angioplasty i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Long-Segment Occlusion of 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y[J].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2011,19(3):161-164.
[7] 柴 偉,劉汝海,張執全,等.逆行穿刺路徑下血管腔內治療股腘動脈長段閉塞性病變[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7(12):1078-1082.
[8] 焦 洋,李 偉,張學民,等.導管溶栓技術在股腘動脈閉塞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6,25(12):1713-1718.
[9] 祝望才,廖凱兵,鄭傳勝.雙向穿刺血管成形術在下肢動脈長段閉塞性病變中的應用[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8(1):122-125.
[10] 高明杰,趙新宇,賈凌云,等.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股腘動脈TASCIIC、D型病變支架治療有效性及再狹窄影響因素[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6,32(1):73-75.
[11] 陳 彬,劉軍軍,趙宗剛,等.不同自膨式金屬支架混合置入治療股腘動脈硬化閉塞:生物相容性及保肢率[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19(8):1233-1238.
[12] 王 煒,劉長建,喬 彤.透視引導下遠端動脈逆行開通技術在下肢動脈慢性閉塞性疾病中的應用[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5,24(2):110-113.
本文編輯:王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