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永文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核磁共振波譜成像在老年前列腺癌與良性前列腺增生鑒別診斷中的應用。
方法 選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我院男科接收的老年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前列腺癌患者2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25例,對所以患者均實施核磁共振波譜成像進行檢測,分析對比肌酸(Cr)、膽堿復合物(Cho)、枸櫞酸鹽(Cit)峰值和影像學結果。結果 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相比,患者枸櫞酸鹽(Cit)峰值比值明顯降低,膽堿復合物(Cho)升高,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核磁共振波譜成像能夠對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進行有效辨別,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核磁共振波譜成像;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鑒別診斷;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R445.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2..02
前列腺是疾病的多發器官,其中前列腺癌(PC) 與良性前列腺增生(BPH) 是臨床最常見的男科疾病,前列腺癌在美國惡性腫瘤發病率中居于第一位,目前如何有效鑒別診斷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臨床臨床面臨的最大挑戰。有文獻指出:核磁共振波譜成像在臨床鑒別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方面有著其他技術無法比擬的優越性;核磁共振波譜成像可以對分子水平上的一系列前列腺分泌物和代謝物進行有效定量和科學分析,不僅可以對分泌物和代謝物中的枸櫞酸鹽精準檢測,還可以測量其中的膽堿和肌酸,最后進行綜合對比從而鑒別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诖耍疚幕仡櫺赃x取我院男科特定時段內的50例老年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波譜成像技術對其進行鑒別診斷,現將研究結果作出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我院男科接收的老年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前列腺癌患者2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25例,前例腺癌患者:年齡62~75歲,平均(66.55±5.45)歲,其中第一分化腺癌10例,中分化腺癌9例,高分化腺癌6例;前例腺增生患者:年齡63~76歲,平均(67.15±5.25)歲,病理分期,其中T2期10例,T3期10例,T4期5例。
納入標準:(1)無精神疾病者,(2)心臟、肝臟、腎臟無重大疾病或者衰竭者;(3)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對此次研究之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50例患者的文化程度、工作單位、家庭狀況等基線資料對比之后并沒有明顯差異,說明可以進行接下來的研究對比。
1.2 方法
基礎檢查:給予50例患者均采用飛利浦3.0 T磁共振機,用體部線圈連接恥骨,TSE軸位T2WI(TR 4500 ms,TE 100 ms),層厚5 mm,層距0.5 mm,回波鏈長4,次數20,FOV:200 mm×200 mm,矩陣:512×512,范圍為髂血管分叉部至前列腺基底部。
核磁共振波譜成像:選擇定位像T2WI壓脂序列,TR3500 ms,TE85 ms,層厚5 mm,層距0.5 mm,回波鏈長4,次數20,NEX5,ETL20,矩陣512×512,VOI為20×20×20 mm3,于前列腺周邊設飽和帶,采用BASING技術對VOI區域脂肪壓制,帶寬為1200 Hz,進行勻場處理[1]。
1.3 評價標準
1.3.1 對比兩組Cho、Cit、Cr峰值;同時計算Cho/Cit、(cho+Cr)/Cit的比值
1.3.2 對所有患者進行核磁共振影像學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峰值對比
對核磁共振結果進行分析:前列腺增生者Cho峰值較低,峰值下面積較小,Cit峰值升高,Cho/Cit為(0.45±0.23)、(Cho+Cr)/Cit為(0.57±0.30),明顯低于前列腺增生患者的(2.25±0.26)和(2.47±1.65),峰下面積顯示存在有明顯的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前列腺癌患者Cho峰值升高,峰下枸櫞酸鹽降低,膽堿復合物較多,膽堿復合物/枸櫞酸鹽、(膽堿復合物+肌酸)/枸櫞酸鹽計算比值增高顯著,而峰下面積(膽堿復合物+肌酸)/枸櫞酸鹽含量卻較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核磁共振影像學分析
患者良性前列腺增生T2W1抑脂序列有腺體結節狀增生現象發生,信號不均勻,且部分患者有假包膜。老年前列腺癌患者中對周圍鄰近組織壓迫有3例,有25例患者侵犯外周帶,經過T2W1抑脂序列,可見受侵區域明顯減小,其中還有1例侵犯髂血管,有2例對膀胱產生侵犯。
3 討 論
因為前列腺增生信號較復雜,所以在臨床中經常會和前列腺癌混淆。長此以往,為患者手術治療和分析帶來一定影響。前列腺增生從病理表現來說,腺體增生是最明顯的癥狀,但是除了腺體增生外還存在著很明顯的基質增多現象;但是腺體增生卻有很明顯的正常前列腺細胞特征,并且峰值高低變化也有著一定的規律;但是基質增多會導致患者枸櫞酸鹽含量較低,相關峰值降低,造成和前列腺癌部分指標重合。
前列腺波普的合理應用解決了這一問題,前列腺癌尤其對腺管破壞嚴重最嚴重,會導致Cit貯量下降,分泌量下降,由于腫瘤細胞異常繁殖,導致細胞代謝水平較高,物質交換旺盛,所以Cho峰增高,Cho/Cit、Cho+Cr/Cit比值增加明顯。
高強磁共振機相較于常規的低場磁共振機,在波譜成像方面這一方面有著很明顯的提高,它不僅僅可以對成像時的單體素進行采集,還能有效進行多體素采集,并且在縮短采集時間的同時及時有效的控制譜線基線的準確性和穩定性,盡量避免直腸線圈對患者生理和心理帶來的不適應。同反相位成像運用的主要化學原理就是位移原理,這跟衍生物HMRS有著本質上的區別,衍生物HMRS是從分子水平面上逐漸分析其研究區域內物質的新陳代謝[2],高強磁共振機不論是從定性角度還是定量角度來說,都可以有效分析代謝產物變化情況,從而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分析判斷。
前列腺波特譜特征的標志性物質就是枸櫞酸鹽,眾所周知,枸櫞酸鹽正常譜線峰值在2.6~2.7,前列腺自身就能有效分泌枸櫞酸鹽,而精液中的枸櫞酸鹽卻是被前列腺中的腺管所濃縮的。所以說,前列腺和前列腺增生健康的患者,體內的枸櫞酸鹽含量較于不健康患者來說都是比較高的,高出來的這部分枸櫞酸鹽含量是周邊組織內含量
的10倍[3]。
Cho是膽堿復合物,總膽堿復合物是歸屬于復合峰的,這些復合峰中就包含了磷脂酰膽堿、磷酸甘油膽堿、磷酸膽堿等物質。通過膽堿復合物可以直觀的反應患者具體病情。
核磁共振波普是目前臨床上用來鑒別和診斷前例腺癌與前列腺增生的一種最有效手段,它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從物質代謝情況、形態學意識、分子層面來全方位對前例腺癌與前列腺增生作出診斷,有效彌補了傳統前例腺癌與前列腺增生鑒別診斷方式的不足;并且產生的元素峰值譜線更能直觀的表示物質含量變化。
從此次研究結果中也能看出來,核磁共振波譜成像可以有效對老年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進行鑒別診斷。因此,合理有效應用核磁共振波譜成像具有良好的臨床作用,可以對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進行科學有效的辨別,并且具有一致的病理檢驗結果,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并應用。
參考文獻
[1] 馬永金,鄧宏林,趙繪萍,等.核磁共振波譜成像在老年前列腺癌與良性前列腺增生鑒別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老年學,2015,32(11):3038-3039.
[2] 向子云,周潔,詹 勇,等.1.5T磁共振波譜成像鑒別中國男性前列腺癌與良性前列腺增生的Meta分析[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4,8(22):4056-4059.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