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果
【摘要】目的 對藏西醫結合治療高原紅細胞增多癥的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將2014年5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12例高原紅細胞增多癥患者作為對照組采取西醫治療方式,另選取同一時期收治12例原紅細胞增多癥患者作為觀察組采取藏西醫結合治療,對其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1.7%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50.0%,數據差異顯著(P<0.05)。結論 運用藏西醫結合方法治療高原紅細胞增多癥,能夠取長補短,治標與治本相結合,提高療效,且無任何副作用。
【關鍵詞】藏醫;西醫;高原紅細胞增多癥;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2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4..01
高原紅細胞增多癥是指長時間處于高原低氧的環境中,因慢性低氧癥狀所引發的紅細胞增生過度現象,多發海拔3000米以上地區,男性的發病率比較高,極高海拔地區世居居民患病率也較高。本次研究針對藏西醫結合治療高原紅細胞增多癥的效果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資料
將2014年5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12例高原紅細胞增多癥患者作為對照組,另選取同一時期收治12例原紅細胞增多癥患者作為觀察組。高原紅細胞增多癥診斷依據[1]:(1)血像檢查、紅細胞數、血紅蛋白超過正常指標;(2)眼底呈現紅細胞增多癥,視網膜血管改變;(3)心電圖、電軸右偏、右室肥厚、高電壓;(4)X線檢查,肺野充血、肺血增多、右心室擴大為主的全心擴大;(5)癥狀見頭痛、頭暈、心悸、氣短、肢體麻木、無力;(6)體征見口唇、面頰、指(趾)甲床呈青紫色、舌質紫暗、苔白膩、脈象以弦緩沉細澀為主、肝臟腫大、左右心緣擴大、心律不齊、心前區可聞及I~Ⅲ級收縮期吹風樣雜音。對照組患者12例,男性9例,女性3例,年齡40~62歲,平均(51.0±7.2)歲,5例患者生活在海拔4000米以上,7例患者生活在海拔4200米以上;觀察組12例,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齡40~64歲,平均(52.0±7.5)歲,6例患者生活在海拔4000米以上,6例患者生活在海拔4200米以上。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沒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該組患者采取西醫治療措施。(1)居住平原地;(2)間歇吸氧;(3)1~3周液體5%的葡萄糖150毫升+西地蘭0.2克靜脈滴注,每日1次;(4)限制鈉鹽的攝入。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患者基礎上該組患者采取藏西醫結合治療措施。運用藏醫《四部醫典》中最常用有效的治療高原紅細胞的藏藥,黎明、珊瑚七十丸、二十五味珍珠丸,交替各服1粒。早:吉日尼爾阿(二十五味余子散)2 g,中:嘎羅2 g,晚:贊旦交杰(十八味檀香散)2 g,間隔吉日酋湯(余甘子獨味湯)3 g,連續服用30天為一療程,維持量2個月。
1.3 判定標準[2]
顯效:經治療后紫紺、頭痛、心悸、氣促及其它癥狀明顯改善,血紅蛋白正常,X線、心電圖明顯好轉;好轉:經治療后頭痛、心悸緩解、發作次數減少,其它癥狀減輕,血紅蛋白降低;無效:經治療后癥狀稍緩外,血紅蛋白、X線、心電圖無變化。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據經過SPSS 19.0進行總匯處理,用率(%)來代表計數資料,進行x2檢驗,當檢驗結果為P<0.05,則代表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1.7%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50.0%,數據差異顯著(P<0.05)。見表1。
4 討 論
有研究發現,高原地區海拔3600米以上患病率0~1.27%,海拔4000~4500米地區患病率男性70%,女性38.4%[3]。說明了隨海拔增高,患病率也增高的主要病因之一,因為高原居民長期居住在低氧環境中,機體在外界攝取氧氣的能力及在體內運輸過程了有所改變,致使供氧及耗氧失去平衡,紅細胞生成發生紊亂,進而大量增加,再加上處于低氧的環境,各臟器組織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害,加重了缺氧的癥狀,導致紅細胞大量生成。因此治療高原紅細胞增多癥的同時也要以預防為主,強調高原居民,加強呼吸功能的鍛煉,堅持作呼吸操,可改善肺通氣,降低肺動脈壓,上述藏藥治療均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化壞血,改善血液循環功能。采用西藥強心,以及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浮腫消退。因此運用藏西醫結合方法治療高原紅細胞增多癥,能夠取長補短,治標與治本相結合,提高療效,且無任何副作用。
參考文獻
[1] 更藏加,尕藏措,王毓杰,等.高原紅細胞增多癥的藏醫診治特色概述[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6,18(8):1424-1429.
[2] 更藏加,尕藏措,德 洛,等.高原紅細胞增多癥的藏醫診治特色探析[C].成都中醫藥大學2014年度研究生論壇論文集.2015,14(25):138-145.
[3] 更藏加,張 藝.高原紅細胞增多癥的國內研究現狀及藏醫診治特色探析[C].第四屆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比較國際學術大會暨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呼吸病專業委員會2015工作會議論文集.2015,13(10):86-96.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