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延 盧健棋 黃舒培 王林海 劉琛怡 李濟廷 盧潔
【摘要】目的 探討壯族人群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中醫證型與血糖、血脂相關性。方法 選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住院符合納入標準的8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壯族患者為研究對象,收集患者血脂、血糖檢查結果并予以統計處理。結果 氣虛兼痰瘀互結證甘油三酯水平顯著高于氣陰兩虛兼血瘀證、氣虛血瘀證、氣陰兩虛證(P<0.05),氣虛兼痰瘀互結證總膽固醇水平顯著高于氣虛血瘀證(P<0.05);氣虛兼痰瘀互結證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明顯高于氣虛血瘀證(P<0.05),氣虛兼痰瘀互結證氣陰兩虛兼血瘀證、氣陰兩虛證、氣虛血瘀證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水平組間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 壯族人群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中醫證型與甘油三酯、總膽固醇、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具有一定相關性,有可能作為壯族人群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醫辨證分型的客觀參考指標。
【關鍵詞】壯族;冠心病;糖尿病;中醫證型;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R255.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15..02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數已達2.9億人次,其中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占心血管疾病總患病人數1100萬,居于第二位,隨時現代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其發病率也在逐年升高,在非慢性傳染疾病里面排第三位,其僅次于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糖尿病常會引起周圍血管病變及眼底、心臟、腎臟等多個靶器官損害,當CHD合并DM時其死亡率將大大增加[1-2]。目前現代醫學對于本病治療主要集中在抗血小板、調脂、控制血糖等治療,眾多研究提示中西醫結合治療本病能明顯改善癥狀具有良好療效[3]。針對不同人群如何提高中醫辨證分型能力采取準確診療方案具有重大意義,目前對廣西壯族人群CHD合并DM中醫證型相關性分析尚未有報道,本研究通過收集廣西壯族人群CHD合并DM患者中醫證型信息及血脂、血糖檢查結果,探討其中醫證型與血脂、血糖相關性,以期為本病壯族人群中醫辨證思路提供一定參考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診斷標準
冠心病診斷標準:釆用國際心臟病學會及世界衛生組織臨床命名標準化聯合專題組報告《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制定標準[4];糖尿病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2007年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制定標準[5]。
1.2 排除標準
現患心肌病、心包疾病、風濕性心臟病等引起胸痛者;患有嚴重心力衰竭、腦血管意外等重病患者;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各種腫瘤患者;妊娠性糖尿病、藥物性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糖者;有肝、腎、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者。
1.3 納入標準
符合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間我院住院且入院第一診斷為冠心病,同時伴有糖尿病,中醫證型為氣虛兼痰瘀互結證、氣陰兩虛兼血瘀證、氣虛血瘀證、氣陰兩虛證患者,年齡≤75歲,無明顯臨床癥狀,病情穩定年齡≤75歲,民族限定為壯族,可配合調查并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
1.4 研究步驟
(1)收集符合納入標準病例一般資料信息及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c,LDL-C)、空腹血糖(Glucose,Glu)、糖化血紅蛋白(HbA1c)等實驗室檢查結果;(2)數據分類管理,統計分析。
1.5 統計學方法
全部數據均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壯族人群CHD合并DM氣虛兼痰瘀互結證、氣陰兩虛兼血瘀證、氣虛血瘀證、氣陰兩虛證TC、TG、LDL、HDL比較
結果提示壯族人群CHD合并DM壯族患者氣虛兼痰瘀互結證TC、TG、LDL-C、HDL-C水平高于氣陰兩虛兼血瘀證、氣虛血瘀證、氣陰兩虛證,TG水平顯著高于其他證型(P<0.05),氣虛兼痰瘀互結證TC水平顯著高于氣虛血瘀證,LDL-C、HDL-C水平四個證型組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壯族人群CHD合并DM氣虛兼痰瘀互結證、氣陰兩虛兼血瘀證、氣虛血瘀證、氣陰兩虛證Glu、HbA1c比較
結果顯示壯族人群CHD合并DM壯族患者氣虛兼痰瘀互結證Glu水平要高于氣陰兩虛兼血瘀證、氣陰兩虛證、氣虛血瘀證,但四證型組間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氣虛兼痰瘀互結證HbA1c水平明顯高于氣虛血瘀證(P<0.05);余四證型組間比較無明顯差異,詳見表2。
3 討 論
“胸痹”與“消渴”合病之名在古代典籍中雖未明確提及,但對兩病的內在關系卻大有記載,如《傷寒論》中曰:“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諸病源候論》曰:“消渴重,心中痛”,《靈樞·本臟》曰:“心脆則善病消癉熱”等都闡述了消渴與胸痹之間的密切關系,其兩者病因病機具有一定相似性和關聯性。現代研究認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發生主要與稟賦不足、飲食不節、情志不暢、勞欲過度、四時失調等多個因素有關,病性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而主要氣陰兩虛為本,痰濁、血瘀為標[6]。張明雪教授[7]認為痰濁、血瘀是本病發病的致病因素,亦是本病的病理產物,痰濁、血瘀貫穿整個疾病過程,氣虛、氣滯、陰虛、久病臟腑虧虛都可導致血液運行不暢,水濕精微不布形成痰濁、血瘀,而痰濁血瘀亦可影響人體氣機升降、機體不榮,最終導致氣血陰陽失調。李嬌[8]從《諸病源候論》中“消渴重,心中痛”獲得體會,認為本病為本虛標實之證,本為氣陰兩虛,標為痰濁內停、瘀血阻滯,虛在心脾腎,實在痰瘀阻絡,氣虛與陰虛互為因果,瘀血與痰濁既為氣陰兩虛病理產物,又是消渴導致胸痹主要機理。現代研究證實CHD合并DM患者血漿粘度增高,血細胞適應能力下降,容易發生聚集形成血栓使血管發生嚴重病變,且常伴有嚴重血脂異常,DM由于高糖狀態和胰島素抵抗及易形成混合性高血脂癥且易產生炎癥反應損傷血管內皮功能,而炎性反應又可促發氧化應激及脂肪組織分泌過量的炎癥因子和游離脂肪酸,干擾胰島素信號轉導影響血脂、血糖代謝加重CHD、DM病程[9]。由此可見,血脂、血糖對于CHD合并DM疾病的發生發展有著重要地位。
《靈樞集注》曰:“中焦之氣蒸津液化,其精微溢于外則皮肉膏肥,余于內則膏脂豐滿”,《素問·奇病論》亦云“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闡明了膏脂和血糖主要來源于中焦脾胃化生水谷精微,與中焦脾胃運化密切相關,脾主運化,脾失健運則生濕生痰,形成痰郁、濕郁,水谷精微壅滯清濁難分,凝而為脂、為痰,水谷精微運化布散障礙,郁久燥熱內生,終致消渴,提示血脂、血糖與痰濁的內在關系。本研究發現壯族人群CHD合并DM氣虛兼痰瘀互結證甘油三酯水平顯著高于氣陰兩虛兼血瘀證、氣虛血瘀證、氣陰兩虛證(P<0.05)。氣虛兼痰瘀互結證總膽固醇水平顯著高于氣虛血瘀證(P<0.05);氣虛兼痰瘀互結證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明顯高于氣虛血瘀證(P<0.05)。從單一證候分析,本病本虛為氣虛兼有陰虛證,兼有痰濁時,甘油三酯、總膽固醇、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水平要明顯高于其他證型,由此可推斷甘油三酯、總膽固醇、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痰濁證具有一定相關性,可能可作為本病中醫辨證的客觀參考依據。
本研究病例主要來源于我院住院患者,樣本量較小,缺乏多中心,大規模樣本量橫斷面調查研究,其結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得出結論只能說明其中醫證型與血脂、血糖相關性,今后仍需要多中心、大規模臨床數據進行決策樹預測模型建立分析得到更為準確的結果,以期為壯族人群本病中醫辨證分型提供更為準確的辨證標準。
參考文獻
[1]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編寫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6》概要[J].中國循環雜志,2017,32(6).
[2] 楊嫦青,席正剛.我國糖尿病及糖調節受損流行病學調查現狀[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65):29-31.
[3] 張詩意,廖慧玲.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醫研究進展[J].亞太傳統醫藥,2017,13(5):70-72.
[4]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實用內科學-第12版[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
[5]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J].中華醫學雜志,2008,88(18):1227-1245.
[6] 李廣元,張明雪.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中醫研究概況[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4(9):2155-2157.
[7] 張 穎,張明雪.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從痰瘀論治[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4):107-109.
[8] 李 嬌,宋莉麗.從脾胃論治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2(2):29-30.
[9] 陳 銳,王昊天,張抒揚.他汀類藥物安全性研究進展[J].中國循環雜志,2012,27(2):158-160.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