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桃
【摘要】甲狀腺結節的發病率在臨床史上較為常見。并且,在超聲技術的不斷優化和深入下,其檢出率呈現上升的趨勢。而三維超聲、超聲造影、超聲彈性成像這三種超聲診斷新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診斷中,其具有準確性、針對性、具體性等特點。基于此,本文根據我國的超聲新技術對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鑒別診斷價值進行了有效地探究。
【關鍵詞】超聲新技術;甲狀腺;良惡性結節;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44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4..02
甲狀腺結節的發病率在近幾年來越來越高,其可達到65%以上,患者在檢查出甲狀腺這種疾病時一般為良性。但是,由于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其他影響因素致使發病率持續上漲。根據臨床研究人員分析,甲狀腺疾病患者如果不及時診斷和治療就會發生更加嚴重的狀況,甚至死亡。因此,現階段人們也是越來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而甲狀腺結節良惡性的鑒別診斷也引起了人們的特別關注。
1 三維超聲成像技術
三維超聲成像的具體定義就是運用數字化波束形成圖像的一種新技術,能夠充分展示出人體器官的三維空間結構,并且能夠顯示出清晰、直觀、立體的成像。這種技術具有分辨率高、成像效果好等特點。據臨床研究人員考察,三維超聲成像不僅能夠顯示出結節的二維聲像,還能提供出更多關于結節內部和周邊立體感強的三維灰階和血管聲像圖信息。由此可以看出,三維成像技術在甲狀腺結節良惡性鑒別診斷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另外,還有部分研究人員認為惡性腫瘤的血管形態學在一定程度上使血管處于一種低阻狀態,所以選用可反映血流速度改變的參數,能夠有效及時的發現患者患病的程度,提高了其診斷的準確性。同時,甲狀腺結節患者在進行三維成像檢查時,一旦惡性病灶內血管為“樹枝狀”分布雜亂,且呈階段性增粗。就有可能患有良性結節和惡性腫瘤這兩種疾病,其診斷準確率高達95.59%、95.35%,這種診斷的準確性要明顯高于二維聲像圖及彩色多普勒。因此,三維成像技術的研究價值和使用價值較高,在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鑒別診斷中具有關鍵性的作用。
三維成像技術在對甲狀腺結節患者進行檢查時,一般良性結節的邊界呈完整狀,高回聲界面清晰,周圍聲暈的寬度均勻,內部血管粗細均勻,走型分為支狀,外周血管呈現繞行狀;圖像中顯示出的惡性結節圖像可現實出,內部出現微鈣化現象,血管也與良性結節患者不同,其粗細不勻,并且呈現增粗、扭曲狀。而三維超聲灰階成像圖就會顯示出,良性結節敏感性為91.03%,特異性為92.34%,其診斷符合率高達91.59%。由此可以看出,三維超聲成像技術具備了二維超聲成像技術的優點外,還完善了二維超聲的缺點,他能夠直觀的反應出腫物立體學形態的特點。從而實現腫瘤內部特征的多切面觀測,形成清晰地三維斷層圖像,為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鑒別診斷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2 超聲造影
在臨床研究中,通過對42位甲狀腺結節患者進行超聲造影的檢查,二維增強模式最終圖像發現:患有惡性結節的有16人,患有良性的有4人,他們的圖像展示出血流現象較為豐富、并且分布雜亂,為整體增強病灶;而由血供不足,并呈周邊性增強病灶的患者,可見良性18人,惡性4人,這也就說明整體增強檢查在惡性結節診斷中具有很高的影響。超聲造影聲像圖在良惡性結節的診斷中雖然有一些重疊性,但依然能為甲狀腺惡性結節的鑒別診斷提供了豐富的信息。現階段,對于超聲造影的診斷標準還沒有一個完整的定論。但是,臨床發現,將超聲造影和二維及多普勒超聲一起使用,就能有效地提高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診斷的準確性。以此同時,通過對頸部正常淋巴和轉移性淋巴結造影聲像圖進行詳細的觀察,能夠使患者更早的發現和明確轉移性病變,有利于為臨床選擇治療方案提供合理、科學的前提條件。
3 彈性成像技術
3.1 助力式彈性成像技術
超聲彈性成像簡稱為助力彈性成像技術,其英文縮寫為UE,它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超聲彈性成像主要運用評分法和應變率評價法這兩種方法對甲狀腺良惡性結節做出精準的鑒別診斷。
3.2 聲輻射力脈沖成像技術
該技術主要是借助高能量聚焦升學脈沖產生的輻射力,測出組織位移,并體現組織機械屬性的一種創新檢測技術。其英文簡稱ARFI,他所包含的內容有兩個方面:一是有聲觸診成像技術(VTI),很多研究中顯示出,大多數惡性結節的(VTI)分級一般都在4-6及上下;二是聲觸診組織成像定量分析(VTQ)。臨床人員還發現,惡性結節的剪切波超過了良性結節的剪切波速度。由此可見,ARFI在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鑒別診斷中同樣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4 小 結
甲狀腺結節患者的病理組織各不相同,其特意聲像圖特征也有著很大的區別。所以臨床上在采用不同的超聲技術進行鑒別診斷時,顯示結節的數目、大小、回聲、形態等圖像特征信息方面也有很大差異,但都能為良惡性結節的鑒別診斷提供重要的依據。另外,超聲檢查具有操作方便、輻射較小、使用便捷等優點,逐漸成為了甲狀腺良惡性結節鑒別診斷中首選技術,從而為未來臨床診斷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平臺和發展的空間。
參考文獻
[1] 彭 洋,劉軍杰,丁戰玲,陸丹梅,胡巧勤,龔雨濤,陳苗,李航.超聲新技術對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鑒別診斷價值[J].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2017,15(04):497-499+506.
[2] 柴振基,韓芳芳,石延輝.超聲新技術在甲狀腺良惡性結節診斷中的價值分析[J].實用醫技雜志,2017,24(06):621-623.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