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高
【摘要】目的 分析臨床尿常規檢驗質量控制方法,供以后參考所用。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集的尿常規檢驗標本220份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對檢驗結果進行統計和分析。
結果 220份尿液標本在常規檢驗中35份不合格,所占比重為:15.91%,主要影響因素為準備不當、存放時間不當、檢測儀器不規范、樣本量不足和標記時間不清。結論 不合格標本的影響因素較多,會影響檢測結果,所以在收集、保存等環節加以控制,可改善尿常規檢測的結果,使其更為準確。
【關鍵詞】臨床尿常規;質量控制;對策
【中圖分類號】R44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2..01
在臨床實踐中,尿液常規檢查是常規檢查項目,在疾病診斷、治療和病情分析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該操作過程較為簡單、方便,給患者的身體造成的傷害較小,且可以使患者病情得到及時反饋,但在檢測過程中,由于環節較多,參與人員較多,影響因素較多,會影響檢測質量。為了保
證臨床尿常規檢驗質量,我院對其進行了研究,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集的在我院實施常規尿檢者的尿常規檢驗標本220份作為研究對象,有健康體檢者也有患者,其中,男135例(61.36%),女85例(38.64%),年齡17~78歲,平均(48.42±4.23)歲,所用檢測儀器有離心機、酒精燈、顯微鏡等。
1.2 方法
評估所有尿液標本,判定不合格標本,方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標本量如果在12 mL以下者判定為量不足;第二,標本污染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受煙灰等情況影響者;被白帶、糞便等異物污染者;第三,樣本采集時間不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樣本采集時間在研究對象劇烈運動或者大量喝水后;采集尿液之前研究對象服用了相關藥物,會影響尿液的檢測結果;第四,容器不合規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檢測所用容器沒有進行清潔,且為不透明;制造容器所用材料不符合醫院規定,會和尿液發生相關反應;容器的容量在50 mL以下者;第五,送檢不符合規定,比如冷藏標本在6 h以上者;一般標本在2 h以上者;第六,標本標記不清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標本和化驗單不同時都具備,標本脫落或字跡模糊不清[1]。
2 結 果
在此次研究中,220份尿液標本在常規檢驗中35份不合格,所占比重為:15.91%,其中主要影響因素為:準備不當,所占比重為:34.29%,采集中受到污染,所占比重為22.86%,存放時間不當,所占比重為:5.71%,檢測儀器不規范,所占比重為:8.57%,樣本量不足,所占比重為:17.14%,標記時間不清,所占比重為:11.43%,見表1。
3 討 論
在此次研究中我院對收集的220份尿液標本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研究過程涉及準備、采集、存放等各個環節,發現不合格標本共35份,所占比重為:34.29%。主要影響因素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準備不當、存放時間不當、檢測儀器不規范、樣本量不足和標記時間不清。而正確采集,并對其進行保存是確保檢測結果的前提,即使檢測儀器和設備等均符合標準也會因此而帶來嚴重后果[2]。
為了更好的對質量進行控制,在實際操作中需要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經常交流和溝通,首先醫務人員應經常和檢驗科的人員進行交流,在交流和溝通中分析檢驗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使所有工作人員知曉合理檢驗,規范操作在保證檢測質量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對尿液收集、運輸和檢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制定合理的解決方案,加強防范。第二,平時醫務人員在為患者做各項操作時,應積極主動和其進行交流,醫院的所有醫務人員有義務和責任告知患者尿液檢測的過程、地點、時間和相關注意事項,且為患者講解與此有關的知識,使其更為全面、系統的了解尿液檢測情況,使患者對醫生的工作更為理解,積極配合醫生實施各項操作。第三,增強工作人員的素質,必要時可對其進行培訓,以提高義務人員的責任意識和道德修養,端正責任態度,在平時認真工作,積累工作經驗,改善工作質量和效率。第四,在規定時間內送檢,加以保存,一般情況下,標本收集好后需要馬上送往指定部門對其進行檢查,這樣做是為了保證管型、病理細胞、血細胞等的完整性,通常冬天的送檢時間在2天內,夏天的送檢時間在1天內,如果遇到意外情況,則應在冷藏室中進行保存,冷藏環境在-2℃~-8℃。保證合理的冷藏時間,不能將標長時間放在冷藏
室中。
參考文獻
[1] 王曉麗.尿液檢驗分析前質量的影響因素及其應對措施研究[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7,6(2):309-310.
[2] 張長虹.尿液潛血檢驗在臨床檢查中的效果探究[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7,6(2):181-182.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