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泰
【摘要】目前我國大多數輸血研究實驗室在信息化建設方面較薄弱,不是功能單一就是流程繁瑣,既制約了采供血機構在輸血實驗室方面的發展,又導致患者反復多次跑路,造成一定負面影響,與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建立快捷高效的現代信息化輸血研究實驗室信息系統迫在眉睫。日前,山西省血液中心建立了輸血研究信息系統,充分利用信息化發展手段,不僅能實現同采供血機構主業務系統的血液、財務等信息的無縫對接,同時實現了網上進行檢測申請和打印報告,使數據多跑路,患者少奔波,極大的提升了服務質量。
【關鍵詞】采供血;輸血研究信息系統;臨床輸血服務
【中圖分類號】R55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4..02
隨著血液安全管理和血站綜合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全國采供血建設已經有了較大的發展,但是由于傳統管理思路的束縛,全國輸血研究室信息化建設一直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嚴重制約了血站綜合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山西省血液中心輸血研究室檢測項目具有系統性、多樣性的特點,除了對接收的站內標本進行檢測外,還包括臨床多項血液相關的檢測項目,實驗項目紛繁復雜,從標本接收、項目檢測到報告的發放各個環節,均需要填寫不同的表單和記錄,需要網絡信息管理支持;同時輸血研究室承擔中華骨髓庫的標本采集,標本檢測、結果上報的工作同樣需要網絡信息管理支持。
1 目前我國輸血研究室信息化建設現狀
由于我國采供血行業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晚,大體上經歷了單機數據處理階段、局域網應用階段、互聯網處理階段三個發展階段。其中,輸血研究室信息化發展則更慢,由于早期受到我國計算機技術發展水平以及分析測試設備的限制當時的信息管理系統僅能提供簡單的數據處理,但是大部分功能無法使用,對資源造成了嚴重浪費。直到2000年以后,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輸血研究室信息化建設才逐步加快。但此時的輸血研究室信息系統主要依附于大的業務系統之中,并未獨立出來,極大的影響了輸血研究室業務功能的拓展。從2008年開始,我國已有部分采供血機構開始嘗試使用獨立的輸血研究室信息系統,但是對數據的深度挖掘不夠。隨著輸血研究室業務功能的不斷拓展,移動終端App、二維碼、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快速普及,目前輸血研究室的信息化建設進入了一個全新時代。
2 輸血研究信息系統的建立
本系統采用B/S三層結構,服務器端使用Spring Boot + Hibernate架構,運用Ext JS實現界面前臺展示,使用SQL Server進行數據存儲。
3 輸血研究信息系統的應用
針對不同用戶和使用者,該系統共包含臨床輸血服務系統、臨床輸血服務平臺兩大部分,其中臨床輸血服務系統主要針對血站工作人員使用,臨床輸血服務平臺則是針對臨床用血醫院和患者使用。
3.1 臨床輸血服務系統
該系統是一個系統性的、綜合性的協同產品,建立基于對獻血者、用血者、臨床醫院、采供血業務科室綜合支持和內部科室全面管理的綜合信息化管理平臺,該系統主要包含:實驗室基本業務、中華骨髓庫、與現有信息系統的聯網、收費開票、統計分析功能。
3.1.1 實驗室基本業務
標本接收、標本確認、試驗管理(血型鑒定試驗、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不規則抗體篩查實驗、疑難交叉配血試驗、血型抗體效價試驗、新生兒溶血試驗、基因檢測實驗、吸收放散試驗、血小板交叉配合試驗、HLA抗體試驗、HLA分型試驗、患者HLA分型實驗、PDA拍照上傳及圖像查看)、報告管理(生成、復核、簽發、打印、召回)、室內質控與室間質評、試劑管理、設備管理等功能。
3.1.2 建立中華骨髓庫
包括標本接收、結果查詢、標本管理和標本寄送功能。
3.1.3 與現有信息系統的聯網
實現了自動提取血小板供者庫與稀有血型庫供者檔案信息、實現了在疑難交叉配血和血小板配血試驗時供者血液的鎖定以及發血時的提示。
3.1.4 收費開票
標本接收后進行開票,系統根據檢測類型自動提供收費項目、數量、金額信息,并打印收費單。
3.1.5 統計分析功能
統計各醫院的標本送檢數量、統計各項目的收費情況、統計各種檢測類型的報告簽發情況、統計各種類型的標本送檢情況。
3.2 臨床輸血服務平臺
該平臺可供臨床醫生和患者網上進行檢測申請、報告查看及打印。尤其針對患者而言,不需要因檢測報告單而反復多次奔波,極大的方便了患者,提升了臨床服務的滿意度。
4 討 論
構建輸血研究信息系統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血液資源使用效率,避免資源浪費的有效舉措。通過輸血研究信息系統,可以實現輸血研究實驗室信息的全過程管理,能有效規避血液資源的不合理使用,確保血液資源的科學管理。同時,能極大的方便患者,提升患者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江朝富,孫啟鳳,付涌水,血站管理學,人民出版社,2012,376-390.
[2] 何 勖,輸血研究所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電子科技大學,2014.
[3] 劉嘉馨,中國輸血行業發展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036-135.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