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知措 鬧增
【摘要】目的 分析對小兒腦癱進行引導式教育起到的康復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腦癱患兒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均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實施常規形式的臨床護理,觀察組開展引導式教育。結果 通過對患兒開展引導式教育,患兒在的生活能力以及社會適應等能力評分均要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引導式教育能對腦癱患兒起到一定的康復作用,能有效改善患兒生活以及社會適應等能力的培養,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
【關鍵詞】小兒腦癱;引導式教育;康復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0..01
小兒腦癱是影響幼兒成長的疾病,主要是幼兒腦中樞神經出現病變導致患兒四肢都出現能力受限的問題,大腦整體發育不夠成熟。小兒腦癱不僅危害幼兒的健康成長,也會增加患兒家庭負擔,需要對該項疾病進行分析。引導式教育是一項經過學術探索而形成的,主要是通過他人的有效引導以及教育,利用綜合性的康復手段進行輔助性的治療,在臨床中得到推廣。為了更好的分析引導式教育對小兒腦癱起到的康復效果,以我院收治的60例腦癱患兒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腦癱患兒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均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對照組男19例,女11例女,年齡2~7歲,平均年齡(3.8±0.2)歲。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3~8歲,平均年齡(4.2±0.4)歲。兩組患兒在平均年齡等基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形式的臨床護理,同時對患兒實施常規形式的藥物治療,并對患兒進行運動療法等臨床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實施引導式教育,具體為以下幾方面的治療。第一,對患兒實施心理干預。在患兒住院之后對其進行全身檢查和評估,掌握患兒的心理狀態,制定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如音樂治療與心理疏導等,以此對患兒進行心理干預與具體指導。第二,對患兒進行運動功能的訓練[1]。對患者進行綜合性的病情分析,制定比較全面的訓練計劃,科學制定訓練內容。主要是對患兒實施軀體功能、肌張力以及智力等方面的評定。同時,對患兒進行生活能力以及肢體能力的評定。第三,增加對患兒進行語言以及智力訓練。通過鼓勵的方式引導幼兒發言,提升幼兒自主說話的主動性。第四,對患兒開展飲食以及皮膚護理。保障患兒每日的營養,鍛煉患兒自己吃飯,促
使患兒實現動手能力的培養,也促使幼兒實現大腦的鍛煉。
1.3 評價標準
本次實驗的評價標準是觀察并比較兩組患兒在ADL以及BSA這兩項上的評分,分析兩組治療方式取得的康復效果。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
2 結 果
通過對患兒開展引導式教育,患兒在的生活能力以及社會適應等能力評分均要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ADL評分為(86.81±2.2)分,BSA評分為(79.45±1.3)分;對照組ADL評分是(66.32±2.6)分,BSA評分為(63.02±1.4)分,觀察組康復
效果要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小兒腦癱是影響幼兒成長的疾病,主要是幼兒腦中樞神經出現病變導致患兒四肢都出現能力受限的問題,大腦整體發育不夠成熟。小兒腦癱不僅危害幼兒的健康成長,也會增加患兒家庭負擔,需要對該項疾病進行分析[3]。選擇我院收治的60例腦癱患兒,隨機平均分成對照組以及觀察
組,前者實施常規形式的臨床護理,后者開展引導式教育。
通過對患兒開展引導式教育,患兒在的生活能力以及社會適應等能力評分均要高于對照組。觀察組ADL評分為(86.81±2.2)分,BSA評分為(79.45±1.3)分;對照組ADL評分是(66.32±2.6)分,BSA評分為(63.02±1.4)分,觀察組康復效果要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說明引導式教育能對腦癱患兒起到一定的康復作用,能有效改善患兒生活以及社會適應等能力的培養,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關春燕.引導式教育在小兒腦癱康復中的作用[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11):178+183.
[2] 孫玉杰.引導式教育護理在小兒腦癱康復中的效果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24):173.
[3] 郭 鑫,張英英,李永飛.引導式教育在小兒腦癱康復治療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91):225-226.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