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偉華 戚寶和 徐正龍
【摘要】目的 研究與分析藥劑科在醫院合理使用抗菌藥物中的作用。方法 選取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出院患者的602例病歷,其中選取2016年度的病歷301例作為非干預組,2017年度的病歷301例作為干預組。我院在2017年起藥劑科采取藥物使用干預。結果 干預組與非干預組的病歷藥品使用不合格率數據具有顯著差異,前者顯著低于后者,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干預組與非干預組的抗菌藥物使用費用以及使用品種、平均給藥天數等數據具有顯著差異,前者顯著優于后者,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藥劑科在醫院合理使用抗菌藥物中的作用較大,需要進行藥物管理干預,降低不合格率。
【關鍵詞】藥劑科;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中圖分類號】R9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8.23..02
抗菌藥物是指具有抑菌活性或者殺菌功效的藥物,該藥物的種類有很多,包括青霉素類 、頭孢類、咪唑類、磺胺類、喹諾酮類以及硝基咪唑類。抗菌藥物一直是衛生部門以及醫療機構重點監管以及管理的藥物大類之一,抗菌藥物的使用一般決定著醫院治療質量。現如今醫院的抗菌藥物濫用的情況較多,長期的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會導致患者的不良反應增多,細菌耐藥性出現增長的情況,最終使得藥源性疾病以及院內感染等發生率不斷提升,從而造成衛生資源大量浪費,因此很多醫院開始嘗試采取抗菌藥物管理干預,本文研究與分析藥劑科在醫院合理使用抗菌藥物中的作用,結果顯示藥劑科在醫院合理使用抗菌藥物中的作用較大,需要進行藥物管理干預,降低不合格率。具體的研究情況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出院患者的602例病歷,其中選取2016年度的病歷301例作為非干預組,2017年度的病歷301例作為干預組。準入標準:①經過我院醫師確診入院治療的患者;②患者的年齡最低不低于20歲,年齡最高不超過80歲;③患者的精神狀態尚可,且未合并其它精神類疾病;④患者自愿參與本次實驗,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者未經過我院醫師確診入院治療的患者;②患者的年齡最低低于20歲,年齡最高超過80歲;③患者的精神狀態較差,或者合并其它精神類疾病;④患者非自愿參與本次實驗,或者未簽署知情同意書;經過我院醫師對兩組病例進行調查,發現兩組病例的數據差異不明顯,數據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我院在2017年起藥劑科采取藥物使用干預,具體的干預措施如下:①提升藥劑科工作人員素質:由醫院或者科室來對藥劑科的工作人員進行素質提升培訓,定期進行教學活動,主要為定期培訓與講座等,主要的培訓內容為各類抗生素的使用人群以及適用癥等情況,除此之外,還需要對特殊人群(兒童、妊娠產婦、老年人、肝腎損傷者)使用抗菌藥物時的注意事項。②藥師參與臨床:藥師需要定期對醫師的處方進行分析,同時需要對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掌握,爭取將抗菌藥物的使用比例降到最低[1]。除此之外,藥師需要對使用抗菌藥物的患者進行定期查房,深入研究患者的病歷,盡量較少抗菌藥物的使用次數,為臨床醫師提供藥學依據。③定合理用藥手冊:藥劑科藥師需要根據藥物使用情況來制定合理用藥手冊,主要記錄每個藥物的適用癥、具體用法、臨床應用、不良反應以及相互作用等,手冊制定完畢后,需要將其發放到每位醫師手中,指導其進行臨床用藥[2]。④計算機管理用藥:建立陽光用藥監管平臺,在陽光用藥監管平臺實時監管的基礎上,專職藥師進行二次點評,對不合理用藥發放干預表。此外,醫生可通過我院的企業微信與藥師實時聯系,進行用藥咨詢。
1.3 評判標準
由我院的藥師對藥品管理實施前后的病歷藥品使用不合格率、抗菌藥物使用費用以及使用品種、平均給藥天數等數據進行詳細地統計與記錄。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的藥品使用不合格情況
干預組與非干預組的更換藥物、單次劑量、藥物選擇、適應癥、聯合用藥以及術前用藥時機等數據具有顯著差異,干預組不合格率顯著低于非干預組,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藥品使用情況
干預組與非干預組的抗菌藥物使用費用以及使用品種、平均給藥天數等數據具有顯著差異,前者顯著優于后者,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在臨床上存在著很多抗菌藥物使用不合理、不規范的現象,這些不科學的使用均會導致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出現增多以及機體內的細菌耐藥性增長等情況,因此對藥劑科進行藥物管理干預是十分必要的[3]。抗菌藥物是指由真菌、細菌以及其它微生物在生活過程中產生的一類具有抗病原體或其他活性的物質,該物質具有有效地抑制以及殺滅細菌的功效,因此在臨床預防以及治療感染性疾病上具有較為重要的作用。根據WTO組織的調查報告顯示[4],中國住院患者的抗菌藥物不合格使用率高達八成以上[5],已經引起臨床醫師以及學者的高度重視。因此加強抗菌藥物的用藥管理干預迫在眉睫,干預后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升藥物使用的臨床效果,另一方面還可以有效地降低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減少耐藥性現象的發生[6]。
本文就藥劑科在醫院合理使用抗菌藥物中的作用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與非干預組的病歷藥品使用不合格率數據具有顯著差異,前者顯著優于后者,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干預組與非干預組的抗菌藥物使用費用以及使用品種、平均給藥天數等數據具有顯著差異,前者顯著優于后者,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故藥劑科在醫院合理使用抗菌藥物中的作用較大,需要進行藥物管理干預,降低不合格率。
參考文獻
[1] 章考飛.淺談藥劑科對醫院不合理用藥的藥學干預[J].安徽醫藥,2017.
[2] 劉莉,徐婷婷,湯擁軍.臨床藥師干預抗菌藥物使用的效果分析[J].中國藥房,2016,27(32):4589-4591.
[3] 董靈花,趙永堅.某基層醫院抗菌藥物使用強度管控探討[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6,16(3):436-437.
[4] 朱曉美,孫德春,趙 芳,等.PDCA循環在我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中的作用[J].中國藥房,2016(2):166-168.
[5] 董靈花,趙永堅.某基層醫院抗菌藥物使用強度管控探討[J]. 中國藥物與臨床,2016,16(3):436-437.
[6] 王 麗,張 蓉,任麗娟,等.2011-2014年某傳染病醫院抗菌藥物使用特點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6,21(6):1012-1015.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