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晏青 王法
貴州深入實施三大戰略行動,厚植新優勢,培育新動能,不斷夯實經濟高質量發展基礎,全省經濟運行呈現出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
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貴州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創造了連續30個季度保持全國前三位的靚麗成績。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貴州省地區生產總值6632.8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0%,增速高于全國水平(6.8%)3.2個百分點。這顯示了貴州經濟運行呈現出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厚植新優勢,培育新動能”成效顯著,經濟高質量發展基礎得到不斷夯實。
“以前在家辛苦務農,一年也賺不了多少錢,現在我租了這兩個食用菌大棚,一年保底收入都有8萬多元。”走進位于安龍縣棲鳳街道平寨村的食用菌產業園,種菇戶張忠發告訴記者,在他心里,種植食用菌不僅讓他脫了貧,也讓他對今后的生活更有信心。
今年上半年,貴州各地牢牢把握振興農村經濟的產業革命“八要素”,推動產業扶貧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突破。在大力調減玉米種植面積的同時,蔬菜、茶葉、水果、中藥材等替代作物種植面積增加,種植結構持續優化,畜牧業穩定發展,產銷銜接不斷加強,推動經營收入增長。
據貴州省統計局副局長肖云慧介紹,上半年全省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增長6.4%,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7%,拉動全省經濟增長0.8個百分點。
今年4月16日,貴州省經信委正式公布了2018年“千企改造”工程的216戶龍頭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名單。上半年全省啟動實施“千企改造”企業1103家,項目1202個,特別是通過實施“萬企融合”大行動,努力提升傳統行業競爭力。
數據顯示,煤電煙酒四大傳統支柱行業中,除煤炭行業增加值增長7.5%外,其他三個行業均實現兩位數增長,穩住了工業發展的基本盤;加大“千企引進”力度,加快培育新興產業,工業增長新動力進一步增強。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12.7%,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7.2%,占比較上年同期提高0.1個百分點。
“上半年全省農業、工業、投資、消費等主要經濟指標均保持較快增長,在全國的位次靠前,全省經濟發展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肖云慧說。
1-5月,全省商務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21.3%、90.5%和22.1%。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8.7%,對全省經濟較快發展形成有力支撐。上半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1.2%,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9.5%。
工業經濟是貴州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也是實體經濟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9.6%的較快增長,高于全國2.9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平穩向好的運行態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已經連續91個月高于同期全國水平。
今年以來,全省深入推進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千企改造”,落實能源工業運行新機制,有力推動全省傳統支柱行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上半年,煤電煙酒四大行業合計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12.5%,增速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較上年同期加快6.3個百分點,對全省工業經濟的貢獻率為73.2%。
上半年,全省加快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電器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13.8%、18.8%和33.1%,均明顯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12.7%,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7.2%,較上年同期提高0.1個百分點。
同時,全省狠抓市場培育,大力拓展銷售渠道。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為97.1%,比上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特別是4月份產銷率一度達到99%。從行業看,煤炭、建材、冶金、有色等主要行業產銷率均超過98%。產銷銜接改善,刺激了企業生產積極性,促進工業生產良性發展。
在工業產品市場需求向好、主要產品價格上升、企業經營管理改善等多種積極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省工業經濟質量效益持續改善提升。從經濟效益看,企業收入、利潤、稅金等主要效益指標均實現較快增長。1-5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13.7%、利潤總額增長46.9%、稅金總額增長21.7%。全省41個大類工業行業中,有39個行業實現盈利。從發展質量看,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庫存、應收賬款分別比上年同期僅增長6.7%和8.3%,增速分別低于主營業務收入7.0和5.4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為61.8%,比上年同期下降1.1個百分點。
“路通了,我走夜路也不用手電筒了,路燈亮堂堂的,家家戶戶都有馬路進家,對我們大家都好。”玉屏自治縣皂角坪街道鐵家溪村的村民李夢穎看著新修好的道路說,以前是小路、泥巴路,出行非常不便。
發生在李夢穎身上的變化正是得益于貴州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今年2月,貴州省委省政府發布脫貧攻堅“春風行動”令,各地迅速行動,全面實施“五個到村到戶到人”等四大行動,深入推進打好“四場硬仗”,取得顯著成效。其中,農村“組組通”公路、危房改造等建設為農民就近務工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有力地增加了農民的工資性收入,上半年增速達到15.8%;易地扶貧搬遷、教育醫療精準扶貧等措施有效惠及民生,促進農民轉移凈收入增長10.8%。

貴州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城鄉居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圖為鎮遠縣蕉溪蛋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員工正在撿拾雞蛋。(龍潤裕 /攝)
此外,以大數據為龍頭的高新產業加快發展,企業效益持續提升,職工工資收入增加;移動支付等新模式持續活躍,有效促進市場消費,增加居民特別是城鎮居民的經營凈收入;各種移動互聯網理財平臺不斷涌現,居民購買理財產品更加方便快捷,相應的財產凈收入實現較快增長。
自2017年8月成為全域旅游示范省創建單位以來,貴州以大交通帶動大旅游,以大生態提升大旅游,以大數據助推大旅游,美麗鄉村旅游紅紅火火,各類景區加快升級,新景點新路線新產品和新模式層出不窮,全域旅游沸騰貴州大地,推動旅游業井噴式增長,群眾分享到更多的旅游發展紅利,切實助推城鄉居民增收。
數據顯示,上半年城鄉居民來自第三產業的經營凈收入分別增長40%和6.2%,旅游業的井噴式增長“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