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宋銳
貴州農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的“三農”工作思想、扶貧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省委關于深入實施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決策部署,努力扮演好五個角色,為鄉村振興貢獻更大力量。
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務,是金融業積極支持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內容。一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貴州農信充分發揮農村金融主力軍作用,在助推貴州鄉村發展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截至2018年5月末,全省84家法人行社有各項存款5896.52億元、各項貸款4543.60億元,涉農貸款余額3394.06億元,占全部貸款的75.09%。
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貴州農信出臺了《省聯社關于做好金融服務全面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導意見》文件,明確了貴州農信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目標及任務。下一步,貴州農信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的“三農”工作思想、扶貧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省委關于深入實施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決策部署,努力扮演好五個角色,為鄉村振興貢獻更大力量。
金融扶貧既是貴州農信最大的政治任務,也是應盡的社會責任。作為根在農村、命在農業、情系農民的百姓銀行,一定要在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的事業中作出積極貢獻。
要緊緊圍繞貴州打贏脫貧攻堅“四場硬仗”,更加精準發力,為貴州與全國同步小康提供有力金融支持。2018年確保投放“特惠貸”100億元以上、投放“深扶貸”40億元以上。到2020年,投放扶貧貸款1000億元以上,其中“特惠貸”600億元以上。
大力支持產業扶貧,積極支持特色產業,根據各地資源稟賦,支持山地高效農業、鄉村旅游、民族文化等特色優勢產業。持續支持易地扶貧搬遷戶創業,勞動密集型企業、小型微型企業發展。
做好對務川自治縣的結對幫扶工作,幫扶務川加快實現整縣脫貧。積極主動為印江自治縣招商引資提供資金支持,做好招商引資落地項目的金融服務工作。
貴州農信圍繞省委、省政府“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產業革命”號召,結合農業產業鏈上、中、下游融資需求,多渠道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引導信貸資源向農業農村流動。
支持“一縣一業”“一村一品”,促進農產品高端化發展,重點支持一批“三品一標”綠色農業品牌。
大力支持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農村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
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新型農村經濟主體、農民專業合作社、新型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合理融資需求。
積極助力農產品產地營銷體系,支持農產品流通服務,滿足專業批發市場、農產品冷鏈物流集散中心、綜合性加工配送中心、農產品電子商務等發展的資金需求,支持物流配送等“互聯網+農業”新業態、新模式。
貴州農信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實施綠色金融,打造鄉村綠色信貸主力銀行,充分利用激勵機制、信用評分、利率優惠等措施,積極開發綠色金融產品,持續增加綠色信貸投放。
圍繞特色生態小城鎮和“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加大對綠色農業、健康養殖、生態旅游、民生林業、綠色城鎮和美麗鄉村、節能減排、水土治理七大領域的支持力度。
圍繞持續打好農村基礎設施硬仗,重點支持農村通組公路建設融資需求,支持農村生態環境改善,滿足農村生態修復、農田水利建設、退耕還林還草、環境綜合治理等融資需求。
加強同業合作,為基礎設施建設、棚戶區改造、易地扶貧搬遷和城鎮化集中安置等項目提供金融服務,對符合標準的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PPP項目提供授信。
支持智慧農業發展,豐富數據源、用好數據流,建立“互聯網+貴州農信”生態圈。以“黔農云”平臺建設為依托,為鄉村客戶提供信息、資金、產品等全方位服務。
貴州農信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大力推進以農村‘三變’為統攬的各項改革,強化鄉村振興制度保障”要求,不斷創新方式,在農村各項改革中發揮金融主力軍作用。
創新抵押方式,探索推廣茶園果園經營權、特約經銷商經營權、股權、專利權、知識產權等物權作為擔保的信貸方式。根據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安排,探索量化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融資。

貴州農信作為根在農村、命在農業、情系農民的百姓銀行,致力在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的事業中作出積極貢獻。圖為三都水族自治縣群眾在當地農商行的支持下喜建新房。(劉錦鴻 / 攝)
創新擔保合作,在持續加強“4321”政銀擔業務合作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銀政、銀保、銀擔的金融產品組合。加強與保險機構合作,開發設計以保險為風險緩釋手段的小額貸款產品。
創新特色信貸,圍繞農村“三權分置”改革,積極穩妥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業務。圍繞農村“三變”改革,創新推廣“三變貸”產品。
貴州農信認真履行普惠金融戰略理念,積極為鄉村振興提供各項金融服務。
主動對接當地鄉村振興規劃,堅持當地可用資金用于當地,做到貸款不出縣,有效滿足鄉村振興貸款需求。
制定信用工程質量體系建設三年達標升級規劃,把信用工程建設作為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到2020年確保信用鄉鎮覆蓋面75%以上。
依托“信合村村通”,探索實施“社村共建、服務共享”的合作方式,建立與行政事業單位辦事窗口的合作平臺。
延伸金融服務觸角,繼續做好邊遠地區“流動服務站”的金融服務工作。
將“金融夜校”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農民金融服務需求、推廣金融產品等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切實打造“金融夜校+N”品牌。
將大數據、通訊和互聯網技術深度融入存取款、支付結算、小額貸款等業務,研發新渠道、新手段、新方式和風控措施。做精做優“黔農e貸”平臺,充分用好小微企業“續貸”政策,逐步引入微貸技術,創新“黔農·普惠微貸”系列產品。
支持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延伸金融服務鏈條,研發適合產業鏈客戶群的信貸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