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江婷婷
貴州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將各類社會資金引入資源節約和生態環保的產業,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綠色農業等領域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提供金融服務。
“綠色金融的本質,是將經濟活動中的資源損耗和環境影響,納入金融資源配置的決策過程,通過特有的運作機制來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維護生態環境平衡。”貴安新區綠色金融領導小組辦副主任梁盛平道出了綠色金融與低碳經濟的密切關聯。
近年來,貴州圍繞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綠色農業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提供金融服務,推動貴州綠色資源資本化和經濟綠色轉型發展。
2017年,貴州全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812.45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比重為40.4%;萬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7.0%,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下降8.53%,綠色經濟“四型”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37.0%。
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8年年會綠色金融論壇上,貴安新區電投公司的分布式能源中心碳金融項目備受關注。
和一般能源的單一供給不同,貴安新區電投公司的分布式能源是貴州乃至全國首個采用1+3模式的智慧能源項目,采取1種清潔能源加3種再生能源,即“天然氣+水源熱泵、太陽能光熱、空氣動力儲能”的多能互補模式。
天然氣與3種再生能源聯動,當再生能源充足使用的時候,天然氣是不使用的,只有當再生能源不夠時天然氣才會跟上。既有穩定的能源供給,又最大限度地使用再生能源,減排減碳。根據核算,分布式能源中心每年減少的碳排放是3728.6噸,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735.2噸。
減少的碳排放量有什么用?“碳減排量將在北京環境交易所掛牌出售。”貴安新區開投公司總經理助理、綠色金融港管委會副主任藍虹說,貴安電投公司規劃了10個類似的分布式能源站,減排量可以賣到北京、上海、廣東等強制性減排地區。
目前,貴安電投公司與北京環交所簽約,建設10個能源中心,碳減排量在北京環境交易所掛牌出售,預計會帶來85億元的收益。這是貴州省探索的第一例碳金融項目。
2017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貴州、浙江、江西、廣東、新疆5省(區)選擇部分地方,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貴安新區成為全國首批也是西南地區唯一一個獲準開展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的國家級試驗區,為貴安新區生態文明發展提供了綠色動力,為貴州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積累經驗。
2016年11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綠色金融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支持綠色金融發展的具體政策,對推動全省生態文明建設起到積極的引導和支持作用。到2020年,全省綠色信貸貸款余額突破2000億元以上,綠色債券規模累計達到300億元以上,綠色基金規模突破200億元以上。
2017年,貴州銀行結合脫貧攻堅工程和實施農業結構調整的實際,在推進全省1200億元扶貧產業子基金投資工作中,針對扶貧產業子基金項目中具備綠色、生態、環保、可循環的農業產業化種植、養殖、加工項目和農旅一體化、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項目,研究和創新提出“綠色產業項目扶貧基金”。
“綠色產業項目扶貧基金重點支持綠色產業發展,以主要從事生態農業、有機農業、循環農業、科技農業和建設友好、和諧的生態旅游目的地為主的企業為投資對象,弱化抵押擔保、簡化審批流程,優先配置信貸規模資源。”據貴州銀行綠色金融部工作人員周浩介紹,綠色產業項目扶貧基金由實施綠色扶貧產業項目的企業自籌資金20%,財政和銀行共同投資80%投資綠色產業扶貧項目,其中省財政出6%、市或縣(區)財政出資9%,銀行出資85%,產品全部執行基準利率下浮5%。在貸款期限上,最長達到10年以上。
探索開展綠色產業項目扶貧基金業務以來,貴州銀行累計支持89個綠色產業企業,基金投資金額65.80億元。帶動了盤縣刺梨、水城獼猴桃、仁懷紅糧、威寧馬鈴薯、安順食用菌、丹寨藍莓等一大批綠色產業發展。
貴州著力建設多元化的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各金融機構積極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
貴陽銀行推出了茶園貸、獼猴桃貸等涉農綠色信貸產品,發放了全國首筆數據資產質押貸款;工商銀行貴州省分行開展了專利權、商標權、特許經營權等無形資產的抵質押貸款;農業銀行貴州省分行開發了美麗鄉村貸、毛尖貸、藥品專利權質押貸款等產品,并以后置抵押方式給予貴安云谷綠色項目3億元的綠色信貸。
截至2018年3月末,全省綠色貸款余額達到1826億元。貴陽公交集團成功發行了26.5億元全國首單省會城市公交綠色ABS項目;貴安云谷分布式能源中心10億元資產證券化項目已上報人民銀行總行,即將與金融機構簽約。
“綠色金融已成為新時代打好金融風險攻堅戰和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有力武器,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工程。綠色金融進入了實質性的著力發展階段,在綠色金融供給端,金融監管推動各種綠色金融政策,以激勵綠色金融資金的迅速增強。”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杜鵬說。

綠色金融有力支持了貴州農村產業革命。圖為印江自治縣農民群眾正在采摘和晾曬食用菌。(左禹華 / 攝)
貴州把構建綠色金融服務體系納入“十三五”金融業發展專項規劃,并明確提出“打造貴安綠色金融示范區,做實貴州綠色金融交易中心,創新綠色金融產品,積極推動綠色資源資本化,助推經濟綠色轉型發展”的戰略。
建設綜合的綠色金融標準認證體系,貴州在國家現有綠色產業項目標準基礎上,依據企業的綠色業務表現值、環境貢獻值、社會貢獻值和項目的水土保持、資源節約、污染物減排等15項指標探索建立綠色企業與項目認證標準,并以此為標準推進綠色項目庫建設。目前貴安新區已經篩選76個項目納入綠色項目庫。
建設多層級的綠色金融支撐體系,貴州出臺了《貴州省金融業態發展資金管理辦法》《關于支持綠色信貸產品和抵質押品創新的指導意見》《貴安新區綠色保險創新工作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引導金融機構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
建設完備的綠色金融風險防范化解體系,制定《貴安新區綠色金融風險監測和評估辦法》《貴安新區綠色金融風險預警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旨在建立健全綠色金融風險監管體系和預警機制。
注重綠色金融的風險防范化解,貴州還推動試驗區建立健全綠色項目風險補償機制,對開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等業務的有關金融機構,按其損失金額給予風險補償,分擔項目運行的損失風險,切實提高金融機構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