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閆路斯涵 李孟媛
“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所在地平塘縣,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幫助農村貧困群眾“挪窮窩、斬窮根”的關鍵舉措,同步推進易地搬遷扶貧、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逐步實現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依山傍水、景色怡人、交通便利、配套基礎設施齊全……平塘縣金盆街道新舟村2017年易地扶貧搬遷新興社區著力改善山區貧困群眾的生活環境,并引導搬遷群眾脫貧致富。
平塘縣是“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所在地,自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開展以來,該縣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幫助農村貧困群眾“挪窮窩、斬窮根”的關鍵舉措,堅持以產定搬、以崗定搬,著力解決“怎么搬”和“搬出來怎么辦”兩大問題,同步推進易地搬遷扶貧、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逐步實現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走出一條具有平塘特色的易地扶貧搬遷之路。
“昨天,我們還居住在年久失修、交通不便的老屋里,今天就住進了寬敞明亮、干凈整潔的新房。政府還為我們統籌做好了就醫、就學、產業發展、創業就業等后續幫扶工作,真是搬得舒心,住得開心。”新興社區易地扶貧搬遷戶陸景凡激動地說。6月30日,來自平塘縣大塘、塘邊、通州、牙舟、平舟、甲茶鎮的1882戶7714人拿到了期盼已久的新房鑰匙,搬遷入住新興社區,成為平塘縣城新市民。
平塘縣2017年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新興社區規劃總實用地面積292.61畝,建筑面積23.98萬平方米。社區靠近環境優美的河濱大道,緊鄰縣城公園,玉水河環繞而過,周邊還有學校和醫院等公共服務機構,是縣城區的黃金地段。
“居住在這里,出門就是公園,買菜購物散個步就能到,看病就在附近路口,孩子上學從幼兒園到高中‘一條龍’解決。”搬遷群眾張昌福滿意地說。
“新興小區的地塊如果用于商業開發,價值應該在4.5億元以上。”新興社區臨時黨支部副書記黃朝龍說,縣里為了讓搬遷群眾在縣城能發展、能致富,用最好的地段來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可以說是充分的讓利于民。
近年來,平塘縣把易地扶貧搬遷與城鎮化建設有機結合,利用縣城就業信息渠道多,交通、醫療、教育、衛生等配套設施和公共基礎設施相對完善的優勢,破解搬遷群眾就醫、就學、就業難題,實現搬遷群眾從傳統農民向城鎮居民轉變。
走進新興小區,一棟棟別致的小高層住宅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漂亮,小區道路順暢、整潔,綠樹成蔭,停車場、路燈、垃圾箱、廣場等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
“我是殘疾人,干不了重活,要不是黨的好政策,我這輩子都不可能住進縣城的小樓。”提起搬遷后生活發生的變化,搬遷戶楊永朝滿臉笑容地說,下一步準備向銀行貸款在小區廣場附近租個門面做點小生意。
新興社區總投資7.62億元,共建房屋70棟,其中住房65棟、配套用房5棟,共有1882套安置房,安置人數7714人。建設資金由中央及省投入4.18億元,縣級自籌3.44億元,占了全縣全年財政收入的一半多,是平塘縣有史以來投資較大的民生工程之一。
此外,平塘縣堅持建管并重,對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堅持街區式建設、社區化管理。建設開放式小區,完善水、電、路、文、教、衛等公共基礎配套設施,實現“五通六有”,即通水、電、路、訊、燃氣,有商業中心、文化廣場、幼兒園、地下商場、地下停車場、社區服務中心。同時統一規劃布局,采取喬木灌木結合、草本木本結合、常綠和景觀結合的方式,對安置小區進行綠化,提高小區品質。
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易地扶貧搬遷不僅要維持搬遷群眾的生存條件,還要改善社會服務,增加就業機會。
為讓搬遷貧困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6月30日,平塘縣在2017年度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入住主題活動中舉辦了現場專場招聘會,積極為搬遷群眾提供就業崗位。
“工廠在哪,上班環境怎么樣?”“工資待遇如何?”“廠里給我培訓不?”招聘現場人頭攢動,各用人單位咨詢處,工作人員一邊認真登記報名人員的信息,一邊耐心地講解用工條件及單位情況。
在招聘現場,平塘縣就業局副局長楊良杰說:“平塘縣就業局專門出臺了《平塘縣易地扶貧搬遷家庭勞動力就業創業幫扶工作方案》,收集就業崗位進行崗位推薦,適度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提供免費的技能培訓,對有創業意向的搬遷群眾給予創業指導、已創業的根據要求給予創業扶持。”
為解決搬遷群眾入住后的就業問題,確保實現搬遷戶戶均1人以上就業,平塘縣還在安置區周邊規劃建設占地400畝的農產品精深加工園、占地150畝的汽車交易中心城、占地50畝的商貿物流中心和大眾創業孵化園。同時,通過招商引資吸引廣東泛達玩具有限公司落戶平塘,一期項目可解決1500位搬遷群眾就業、二期可增加至3500人。
“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一戶群眾至少先有一個人就業。”黃朝龍說,下一步新興社區將通過智志雙扶,讓他們快速地過上好日子。
“這房子有客廳、有廚房、有廁所,還有三個臥室,設計非常合理,夠我們一家五口居住,比原來冬冷夏熱的老房子好多了。”6月30日,來自平塘縣大塘鎮西關村的村民陳庭斌正忙著搬運行李。
“原來在老家那邊,找點零工做都難,走遠了又照顧不了父親。現在好了,來到縣城打零工要方便得多,接下來還想發揮自己的電焊技術專長找一份穩定的工作。”陳庭斌對接下來的日子充滿希望。

平塘縣2017年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新興社區靠近環境優美的河濱大道,緊鄰縣城公園,玉水河環繞而過,學校和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齊全,屬于縣城的黃金地段。(代傳付 / 攝)
“整個新興小區的設計采用了現代風格,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高品質規劃,做到布局劃分科學、內部結構人性合理、房屋質量保障過硬。安置點的房屋設計有60平方米、80平方米、100平方米、120平方米四種戶型,滿足不同人口結構家庭的住房需求,真正讓群眾‘搬得順心、過得安心、住得舒心’。”新興小區承建單位福建吳行建設有限公司負責人林劍介紹。
“十三五”期間,平塘縣易地扶貧搬遷總人口22764人,其中貧困戶18820人,分三年完成。2016年已在4個鄉鎮5個安置點完成了9116人的搬遷任務。2017年,平塘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主要在縣城集中安置6個鄉鎮的7714人,已于6月30日全部搬遷入住。
2018年,平塘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計劃搬遷安置1359戶5934人,涉及全縣11個鎮(鄉、街道),安置點周邊建設有平塘縣第三中學、平湖第四小學和縣公共體育場,還有平塘縣農產品精深加工園區、汽車商貿城、商貿物流中心、大眾創業孵化園等,207省道和縣城北環大道從旁而過,距縣政務中心、商務中心兩公里,距縣醫院3公里,區位優勢明顯,依山傍水、環境優美,非常適宜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