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張貴永
仁懷市堅持系統、開放、融合、創新的理念,把完善治理體系、增強治理能力作為重要抓手,構建黨組織牽引、社區協同、單位組織響應、居民群眾參與的社會治理格局。
“到202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00億元,人均GDP達到16萬元;到2025年,力爭地區生產總值接近2000億元,人均GDP達到26萬元,中心城區常住人口達到50萬人,成為赤水河流域區域性中心城市。”這是仁懷市第六次黨代會作出的莊嚴承諾。
如何探索一條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的有效路徑,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仁懷堅持系統、開放、融合、創新的理念,把完善治理體系、增強治理能力作為重要抓手,構建黨組織牽引、社區協同、單位組織響應、居民群眾參與的社會治理格局,讓群眾在城市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哪里有群眾,哪里就有黨的工作;哪里有黨員,黨的組織就建到哪里。仁懷把黨建工作作為統領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工程,立足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
仁懷要打造50萬人口城市,南部新城是主戰場,圍繞“三年打基礎、五年見成效、十年建新城”的目標,該市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催生城市發展的新速度。
企業入駐后,如何實現與地方黨委政府在工作上有效對接?項目群工黨建成為快速銜接的“密碼”和“鑰匙”。2017年,由仁懷市委批準,在南部新城項目指揮部成立臨時黨委,發揮其功能性作用,負責處理地方黨委政府與企業的關系,有效化解群眾矛盾,加快城市建設步伐。
按照項目分布情況,在臨時黨委下設立9個群工黨支部,同魯班街道各社區黨組織合署辦公,確保市委政府的要求與新城建設需求同頻共振,減少中間環節,提高工作效率。據不完全統計,臨時黨委成立以來,累計化解矛盾糾紛1632件,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438個,推動碧桂園、市委黨校、市人民醫院、茅臺學院、仁懷一中、外國語學校等項目投入使用。
蒼龍街道鳳凰小區是仁懷市2017年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涉及18個鄉鎮(街道)780戶3039人。隨著搬遷戶陸續入住,全省首家移民安置點創業孵化園——中國酒都·農創孵化園也落戶該小區,由市政府每年配置2000萬元扶貧創業資金,通過盤活資源,采取市場運作方式,解決群眾就業安置問題。
蒼龍街道黨工委還通過科學統籌和規劃設置,設立鳳凰小區黨支部,組織關系隸屬于該街道龍井社區黨總支。通過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牽頭開展政策宣傳、“文化進小區”等活動,讓搬遷群眾實現穩定就業增收的同時,還能在城市找到歸屬感和幸福感。
截至目前,仁懷中心城區共有黨員7124名,黨的基層組織425個,實現黨建工作和黨組織全覆蓋,成為推動城市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
隨著城市人口的持續增長,各類人才不斷涌入,帶動了一批創新型、實力型企業的加入,為仁懷城市經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目前,全市共有商圈市場25個,經濟開發區1個,共有非公企業677家,社會組織26個。
如何讓企業在城市真正“留得住”?仁懷通過抓黨建破解過往難題,用“有溫度”的服務讓投資人感到舒心、放心。2017年,仁懷市委批準成立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工委,各街道、社區成立“兩新”黨建工作站,指導全市抓好非公黨建工作。同時,在開發區成立綜合黨委,下設黨建辦和服務中心,統籌抓好園區內110家企業的黨建工作。
對小城市而言,如果說規模企業發揮“引擎”作用,那么規模以下企業則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如何更好地服務中小企業,仁懷找到了取勝“法寶”——建立黨建指導員聯系制度。

仁懷市中樞街道茅臺路社區按照“大黨建+大數據+大服務”服務模式,引進智慧系統應用平臺后,居民只需通過手機下載APP客戶端,就能享受生活繳費、遠程開門、居民互動、問題上報等10余項服務。(仁懷市委組織部供圖)
仁懷市浙江商會現有會員200余家,從事房地產、酒類銷售等工作,2018年4月,在黨建指導員的幫助下成立了商會黨支部,并由旗下的上億集團負責人擔任商會黨支部書記。
近兩年來,全市各街道、部門、園區黨組織選派政治堅定、業務過硬、熱愛黨務的黨建指導員118名,采取“一對一”“一對多”方式,“鑲嵌”在城市經濟發展的經絡中,確保企業發展與黨委政府目標同向、方向同行。
2017年,仁懷市規模工業增加值達562.61億元,增長13.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244元,增長9.8%。
仁懷市把城市“軟環境”與居民“硬需求”結合起來,構建完備可操作的結構、功能、制度、方法、運行等城市工作體系,讓群眾在社會治理工作中真正動起來。
該市把治理重心下移到各街道,充分發揮街道黨工委統籌協調作用,積極整合轄區內146家單位和部門,做到資源共享、抱團治理。例如,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過程中,通過黨員干部帶動、居民群眾參與,把“創建為民、創建靠民、創建惠民”要求落到實處。
近年來,仁懷先后投入資金4000多萬元,用于改善社區配套功能,高標準打造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四點半兒童學校、咱家書屋、健身中心、衛生服務站、律師服務站等,并重新選址修建老年活動中心,讓居民在城市過得舒心,找到歸宿感。
與此同時,該市以“智慧黨建·幸福家園”為載體,結合各街道社區的特點和實際,分組織創新、服務創新、治理創新、機制創新四種類型,選擇10個社區開展城市基層黨建試點工作。
中樞街道茅臺路社區按照“大黨建+大數據+大服務”服務模式,引進智慧系統應用平臺后,居民只需通過手機下載APP客戶端,就能享受生活繳費、遠程開門、居民互動、問題上報等10余項服務,黨員還可以參加網上答題,按時過組織生活。
仁懷市在推進社區治理過程中,注重統籌方法,加強運行管理,通過街道黨工委統領單位黨建、行業黨建、商圈黨建,各單位各行業黨組織書記兼任社區副書記或委員。同時,建立完善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分析總結工作,實現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