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花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區江城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玉溪 652601)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臨床所分離出的243種病源菌當中,其中占98%比例的分離株具有抗菌活性,而且和TMP聯用有一定的累加作用。氟苯尼考從上市我國和日本以來,其主要應用于豬、牛以及一些水產動物的細菌感染的治療,主要有注射劑和預混劑2種制劑[1]。本次實驗主要是評價氟苯尼考對雞大腸桿菌病的治療效果,為合理使用該藥治療雞大腸桿菌以及提高治療效果方面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
5%復方氟苯尼考溶液,規格20 mL/支;丁胺卡那霉素可溶性粉,規格250 g∶5 g。
雛雞200只,未經雞大腸桿菌疫苗免疫,在進行實驗之前進行常規方式喂養,采用自由取食和飲水,對其進行臨床觀察,并及時對其進行分組(n=30)。
在對最后2組雞進行大腸桿菌接種時,對各組分別給予別氟苯尼考溶液、注射劑以及丁胺卡那霉素治療。連續給藥7 d,觀察給藥后15 d不同組的表現,并進行細菌培養。
1.4.1 死亡
是指在試驗期間內由于雞大腸桿菌病原感染后造成的雞死亡,并且對死亡的雞通過解剖能否發現具有雞大腸桿菌細菌感染的典型病變特征,以此來進行判定。
1.4.2 治愈
經過混飲給藥后,雞的精神狀態和飲食恢復正常,不再出現臨床癥狀,則可以判定為治愈。
1.4.3 有效
經過給藥治療后,病雞能夠治愈或者存在一些輕微的癥狀則可以判為有效,在實驗結束后計算出每組所存活的雞占到總實驗雞數的百分比,其結果為有效率。
1.4.4 增重
根據實驗前后雞的體重變化來計算出雞的平均增重量以及標準差。
感染對照組的30只雞中的25只在接種大腸桿菌后的1~5 d內出現典型的臨床癥狀并死亡,而且從其肝臟、脾臟中能夠分離出大量的典型性桿菌[2]。
在對氟苯尼考與丁胺卡鈉霉素實驗組給藥后,將其與感染組進行對照并觀察各組的癥狀。在給藥15 d后,各組的死亡率、增重率、有效率以及治愈率情況見表2。

表2 各組死亡率、增重率、有效率及治愈率情況表
臨床實驗結果表明:氟苯尼考組的雞的死亡率低于其它兩組雞的死亡率,其治愈率和有效率亦是如此(P<0.01)。從而進一步表明氟苯尼考在治療雞大腸桿菌時有著比較顯著的效果,在其治療效率方面無顯著性(P>0.05),也就是說采用氟苯尼考能夠通過飲水給藥和肌肉注射這2種形式對雞大腸桿菌病進行治療,治療的效果也比較理想。
氟苯尼考在我國已經被批準用于豬、牛、禽等多種動物細菌性疾病的治療與預防。氟苯尼考對獸醫臨床的常見細菌敏感,例如大腸桿菌、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沙門氏菌等。對某些耐藥菌株,尤其是耐氯霉素菌株仍有效[3]。
當前市場上的氟苯尼考制劑主要有預混劑和注射劑2種,而不同的制劑在應用與療效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對于氟苯尼考來講,預混劑在預防用藥時給藥較為方便,效果較好。但是在感染比較嚴重的情況下,由于動物的飲食量嚴重不足,從而采用混飼給藥的治療效果比較差。而在這時如果動物的飲水量正常,則通過飲水給藥就能夠保證一定的療效。由于注射制劑的吸收快且血藥濃度高,因而其在治療比較嚴重的細菌感染時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是,當前市場銷售的注射制劑大多數為高濃度注射液,在應用于家禽時要對其進行稀釋,因而應用起來較為不便。因此,對于適合治療的家禽給予氟苯尼考新制劑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氟苯尼考在家禽生產的治療應用范圍[4]。
氟苯尼考是甲颯霉素的單氟衍生物,由于其抑制膚酞基轉移酶,從而對于抑制膚鏈的延伸以及干擾細菌蛋白質的合成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在雞大腸桿菌病的治療方面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