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存
摘要:互聯網背景下,信息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涉及各行各業。在高校課堂教學中,互聯網與教學模式相結合,形成的新教學體系,在深化教學內容的同時,提高了教學的趣味性和主動性,豐富了教學內容。文章以高校有機化學教學為例,簡單闡述互聯網背景下探索有機化學教學新模式。
關鍵詞:互聯網;有機化學;教學模式
隨著科學技術的更新換代,互聯網在有機化學的教學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其能確保在有限的課時內深入透徹地講解基礎理論知識,同時還能保證課堂信息的準確性、多樣性和時效性,提高了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梢?,在新媒體時代,推進互聯網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學習興趣,提高了自主學習積極性,為培養出高素質的綜合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1 高校有機化學教學現狀
1.1 學生化學基礎薄弱,學習熱情不高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大多數學生的化學基礎較為薄弱,公式也多靠死記硬背,理解也往往流于表面,并且對于有機化學體系認識程度深淺不一,學生在有機化學的課堂教學上了解到其龐大繁雜的知識體系后,對后期的學習缺乏自信心和興趣,導致學習缺乏熱情。另外,由于有機化學繁重的教學任務,現階段仍有許多教師采用“填鴨式”教學,學生在學習上缺乏學習主動性,造成課堂溝通不暢,教師與學生無法產生思想上的碰撞,影響教學質量。
1.2 符合地方高校教學水平的教材稀少
當前,地方高校其師資力量和教學水平無法與重點本科院校相比,但是采用的有機化學教材多為重點院校編寫或出版,內容上和深度均有較高的要求,不符合地方高校的教學水平。由于有機化學是化工、生物、環境等專業學科作為基礎鋪墊,教學課時較少,無法系統地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另外地方院校有機課程專業一般開辦時間較短,教學歷史積淀不足,專職教師較少,難以形成優秀的師資隊伍,種種因素制約著有機化學教材的編寫,導致符合地方院校自身的有機化學教材編制進程緩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有機化學的教學質量。
1.3 教學模式單一
地方高校有機化學的教學模式較為單一,雖然積極地引進和建設教師隊伍,但是因師資有限,導致教師流動增大,致使教師數量仍不能滿足教學需求。年輕教師教學經驗較少,對有機化學教學內容的理解和學生綜合水平的把握上還存在不足,教學方式也相對比較單一,不能有效把握課堂進度,調動教學氛圍,影響教學質量。有機化學教學對教師的專業水平、知識構架以及教學方式方法有著極高的要求,任一條件不足均會影響教學質量。
1.4 有機化學考核簡單,不利于學生應用能力的發揮和培養
有機化學的考核是對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結果的檢驗,當前高校有機化學考核多采用卷面考核的方式,內容也相對比較簡單,多為反應方程式的補填、合成等,或是反應機理理論等知識點,學生只需要死記硬背就能通過考試,甚至只是臨考前進行突擊也能低空飛過,不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應用實踐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對有機化學的考核需要引起足夠高的重視,著重提高學生專業素質培養[1]。
2 互聯網背景下的有機化學教學探索創新
2.1 互聯網等多媒體技術與有機化學教學有機結合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網絡教學視頻應運而生,其中不乏有機化學實驗的教學視頻,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效通過這些教學視頻對其中涉及的知識點進行詳細的講解,將知識點更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將獲取的教學資源進行整理,形成更為生動更容易理解的圖像、視頻或者動畫等,便于被學生更快的接受和理解。通過圖片展示、視頻教學等多方面的感官刺激,直觀地將有機化學理論和反應過程加深記憶,同時活躍的課堂教學,對提高學生創造思維以及想象力有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
具體在講解某一知識點時,如有機物的分子結構等,可以通過三維技術將分子結構進行展示,可以使學生充分了解有機物分子空間結構以及結構特點。或者通過動畫的形式,將分子反應過程進行演示,利于學生將抽象的理論實體化,便于記憶。多媒體等手段的應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對課堂傳授的知識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2.2 開展互動式教學,提高學生參與度
在課堂教學時,開展互動式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參與度,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增加教師與學生間的溝通交流,將傳統的單向教學轉變為雙向交流,對提高教學質量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在課堂上通過實驗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深化和理解,同時還能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對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請教教師或者自行查閱資料,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今天,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提供幾個關鍵詞,讓學生通過手機、電腦等信息途徑查詢,將獲取的信息與課堂內容相結合,可以有效地增強知識點的記憶,增強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勤動手、勤思考,在生活中探索和了解有機物的應用途徑,提高了教學的趣味性。
有機化學在人類生活中的參與度極高,如芳烴、甲烷、乙醇等,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對這些有機物的用途、制備過程等進行了解,并將查詢的內容進行課堂展示,與其他學生互相交流,查漏補缺,不僅增加了有機化學知識點的深度了解,活躍的課堂氣氛也增加了學習的氛圍。教師還可以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對其進行生動有趣的解答,增強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同時,還可以針對學生查詢的資料,進行一定的擴展和深化,擴寬學生的知識面[2]。
2.3 教案板書與電子課件的有效結合
有機化學課堂教學過度依賴多媒體,則失去了教學的目的和意義,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技術應與傳統板書相結合,取長補短形成全新的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可以減少教師的備課時間,對教學內容也能直觀地進行表達,板書則可以梳理章節內容和思路,板書的書寫也能加強學生記憶知識點,給了學生反應和思考的時間,增加了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采用多媒體教學的范圍越來越廣,電子課件多以PPT形式進行制作,好的電子課件和視頻的制作對提高教學質量事半功倍。另外,因實驗室的化學藥劑、藥品等多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且對多媒體設備有一定的腐蝕性,因此,可以在實驗開始前,就近找多媒體教室進行PPT教學,在學生掌握一定的實驗基礎、流程和設備儀器的使用之后,再進行實驗,可以有效地減少實驗過程中的操作錯誤,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加深有機化學知識重點的記憶,還能加深對有機化學反應原理的理解。
2.4 加強智能手機的利用,實現因材施教
高校已經實現移動網絡和無線網絡的全覆蓋,在校園內隨時隨地都能連接互聯網,而智能手機又是大學生的必備品,生活和學習也越來越離不開手機和網絡。很多高校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和上課效率,將學生的手機集中收繳,所謂“堵不如疏”,強硬的要求不如與之結合,使之成為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輔助手段。因此,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利用移動網絡,將枯燥的課堂教學轉變成豐富多彩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將教師從繁雜的知識傳授任務中解放出來,將精力放在激發學生興趣,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中。
智能手機最大的優點在于即時互動,教學時可以利用翻轉課堂和微課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有機化學課程組教師可以共同建立一個微信公眾賬號,及時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同時還可以分享復習資料和課程教學小視頻,開展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課上時,可以允許學生使用手機查詢相關資料,提出重點,課上進行交流。課下,學生可以觀看微課小視頻,集中討論問題,完成作業等,通過查詢資料對課上內容進行思考和追問,加強新知識的鞏固和記憶,不斷提升自身學習能力。微課是一種短小的課堂教育視頻,主要圍繞重點、難點等問題進行教學活動,內容短小精悍,具有很強的趣味性,時間較短,可以課下觀看學習,不影響學生上課時間?;ヂ摼W教學背景下,教師應提升自身教學水平,緊跟時代發展,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積極探索和創新教學模式,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2]。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地方高校有機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注重互聯網等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結合發達的網絡技術與實際教學相結合,實現理論聯系實際,同時還應精心挑選合適的教材,創新教學模式,開展多元化的教學理念,實現因材施教,寓教于樂。同時,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互動交流,激發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教師也應順應時代的發展,總結教學經驗,拓展教學思維,提高基礎學科的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岳明波,李言信,楊道山.多專業背景下有機化學實驗模塊化、多層次、開放式教學模式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7(50):117-118.
[2]肖鳳屏,胡鵬.淺談應用型大學有機化學設計性實驗的教學探索與實踐[J].廣東化工,2017(25):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