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克榮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職院校智慧校園建設存在的問題,探究了“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智慧校園建設內容,并分析了其實現策略,對于智慧校園的有效構建及應用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互聯網+;智慧校園;建設;內容;策略
目前,在“互聯網+”環境下,信息化一體化發展趨勢明顯,高職院校也需要能夠充分利用信息化數字手段,加強智慧校園的建設工作。在“互聯網+”環境下,高職院校要能夠認真研究智慧校園存在的不足,能夠積極探索智慧校園建設實現策略,不斷完善智慧校園環境,為校園的信息化發展,為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創新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1 高職院校智慧校園建設存在的問題
1.1 校園網絡建設不完善
高職院校建設智慧校園的前提是,網絡設備完善,各種硬件設施及軟件系統完善,校園網絡必須要實現全覆蓋。但目前,一些高職院校由于起步較晚,發展時間較短,校園網絡全覆蓋還沒能實現。在網絡建設方面,一些硬件設備較為陳舊,軟件系統不夠完善,這種狀況必定影響到智慧校園的有效建設。
1.2 高職院校缺乏高效高質量的交互平臺
很多高職院校在智慧校園的構建中,缺乏有效的高質量的校園交互平臺。即使有的學校有校園交互平臺,但相關設備也不符合現代通信要求,難以保障通信的暢通無阻,或者是相關設備不符合新一代學生的使用要求。高質量高效率的交互平臺的缺失,必定影響到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有效交流與溝通,影響到信息的有效傳遞,這對于高職教育管理工作的發展是一種制約,也是高職智慧校園建設中存在的難點問題。
1.3 應用系統不健全
目前,多數高職院?;旧夏軌蚶孟嚓P技術設備實現了辦公、教務、學工、學生管理等和諧智能化發展,但在教學管理中,依然缺乏相關智能系統的應用,應用系統并沒有覆蓋學校各個教育管理業務領域,這就導致數據有效流轉存在問題。因此,高職院校加強應用系統的建設,不斷完善相關應用系統,能夠為大數據平臺提供完善的數據支持,保障數據的完整性和高質量,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高職智慧校園構建的基礎。但目前,高職院校應用系統不健全,這也是制約智慧校園建設的重要因素。
1.4 資源投入不足
要保障高職院校智慧校園的有效建設,學校必須要加強對相關資源的投入,比如,人力資源、財力資源和設備資源等。但目前,高職院校在智慧校園資源方面的投入力度不足,很多高職院校把主要資源投在了教學管理的硬件配置方面,而在軟件環境的完善、人力資源的引入培養方面投入不足,這就導致智慧校園在建設中存在一定的阻力[1]。
2 “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智慧校園建設內容
2.1 加強數據中心的建設
高職院校在智慧校園建設中,要能夠基于自身發展需求,加強數據中心的建設。能夠積極研究信息化數據標準體系,并依托于此,明確數據標準,不斷拓展數據源,能夠對數據流和業務流進行研究,建立二者之間的對應關系,能夠借助于大數據技術構建大數據平臺,建立完善的數據中心系統,為高職院校各種業務的開展提供數據支持和服務。
2.2 建立校內云平臺
高職院校要能夠建立校內云平臺,能夠通過云平臺,整合校內外資源,實現資源的有效存儲,能實現資源使用模式的創新。要能夠以云計算中心方式為各種業務應用系統提供一體化的基礎架構設施,能夠實現數據庫和中間件的云服務,通過云平臺實現計算、存儲資源的集約化管理,不斷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率,提升業務應用系統應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并通過云平臺的構建,減低系統運行成本和系統的管理成本。
2.3 建設校園GIS系統
建設校園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系統,并能夠成功應用這種系統,實現校園展示及管理工作的創新發展。高職院校要能夠基于3D技術積極構建GIS系統,這是校園信息化建設的一種創新。建設校園GIS系統,模擬并美化真實的校園環境,能夠使校園形象得以美化和提升。高職院校要能夠借助于網絡系統,加強校園GIS系統建設,使學生能夠真切地感受到校園的內涵和魅力,增強學生對校園的感情。不僅如此,通過GIS系統的建設,將相關管理應用子系統進行立體、直觀的展示,以這種方式對校園進行科學、便捷和準確性的管理,保障對校園每個部位都能進行細致的管理,借助于這種系統,提升校園管理效率,節約校園管理成本。
2.4 建設APP平臺
高職院校要能夠借助于移動應用技術建設APP平臺,通過這個平臺的構建,實現基于移動終端的學習、生活、交際、娛樂等多種功能,通過這個平臺為師生提供更為個性化的校園生活服務指南,為師生學習生活提供便捷的服務。
在建設APP平臺的時候,學校要能夠基于服務于校園文化建設和學生生活的原則,能夠借助物聯網、云計算機技術,對校內外資源進行整合,能夠利用相關應用軟件對校園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能夠積極創設校園移動網絡平臺,為師生提供更為便捷的交流互動平臺,要能夠通過APP平臺建設,為師生提供實用性的服務,不斷提升學校的信息化服務質量,豐富校園信息化服務內容。
2.5 建設綠色校園
高職院校要能夠以物聯網技術為依托,借助于傳感器、視頻采集器、移動熱點等終端設備積極構建綠色校園,高職院校要能夠借助于信息化技術手段,校園能源管理、校園給排水系統、公共照明系統等設備,實現校園的智能化控制,通過相關技術設備的應用,構建綠色、環保的校園環境,實現智能節能的校園建設目標。
2.6 建設智慧學習平臺
高職院校要能夠借助于信息化公共服務系統,建設智慧學習平臺,通過這種平臺實現教學資源、在線學習、綜合管理服務的智能管理。高職院校要能夠通過技術手段,構建全方位的多層次的智慧學習平臺,要能夠構建全覆蓋的網絡學習環境,并要能夠借助于創新性的網絡科研技術,實現校務治理的透明化管理,不斷提升校務治理質量,并借助于智慧學習平臺,豐富校園文化,構建便捷、豐富的校園生活,為師生學習生活提供便利支持[2]。
3 “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智慧校園實現策略
3.1 加強智慧校園建設管理工作
高職院校要實現智慧校園的有效建設,必須要加強相關管理工作。學校領導要重視這項工作,能夠成立智慧校園信息管理部門,能夠積極聯系各教學單位和部門,實現智慧校園建設應用的有效管理。學校要確保相關方面的經費投入,能夠組織強大的信息化專業團隊,不斷對校內校園資源進行整合,實效資源共享,要通過完善的資源管理,提升管理人員的信息化素養和認識,促使智慧校園信息化管理與決策管理的有效融合。
3.2 建立智慧校園信息化管理機制
建立智慧校園信息化管理機制才能保障智慧校園建設應用工作的有效開展,高職院校要能夠積極完善智能信息化管理機制、智能信息化評價機制、智能信息化數據分析平臺、智能信息化經費保障體制,要能夠通過相關管理機制的有效推行,對信息化設備及信息進行統一有效的管理。要能夠積極構建起全員參與的信息化應用評價體系,能夠對智能校園
應用質量情況進行全面有效的評價。通過智慧校園的數據分析平臺,領導和教師能夠對大數據平臺信息進行有效的分析,從而獲得有力的教學信息,通過信息化考核機制的建立,保障學校信息化能夠得以有效發展。高職院校要能夠通過完善的智慧校園信息化管理機制的建設,實現智慧校園的成功構建,并保障其有效應用,實現對信息的有效管理及應用,這對于學校信息化工作的全面推進是極大的促進。
3.3 明確智慧校園建設標準規范
高職院校要保障智慧校園的有效建設,必須要能夠明確其建設標準規范,這樣,才能保障智慧校園建設的正確方向。作為智慧校園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建設者,在智慧校園構建中,都有一種認識,智慧校園構建思路和方向不夠明確,因此,明確智慧校園建設標準規范是非常重要的。高職院校在智慧校園建設中,要明確其建設規范。具體而言,智慧校園建設要依托以下標準規范:(1)現代化。智慧校園的建設必須要能夠滿足新時代教育現代化服務的要求,智慧校園建設的現代化必須要能夠得到保障。(2)智能化。智慧校園建設必須要滿足智能化服務的要求,要能夠充分利用智能技術,實現教育資源建設、學習評價、教育管理、教育決策等方面工作的智能化發展。(3)創新化。智慧校園建設要依托創新性原則,能夠以創新為旗幟進行建設,通過這種建設,保障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組織、教學資源、教學評價等全面服務的創新。(4)社會化。智慧校園建設必須要能夠基于社會發展的大環境需要開展建設工作,要能夠實現其服務功能與社會發展的有效聯系,這樣,才能保障智慧校園的建設既能夠滿足教育管理的需要,又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的發展。
3.4 加強智慧校園課題研究,加強信息化開發團隊建設高職院校要推動智慧校園建設工作的創新發展,必須要加強相關方面的理論研究工作。學校要能夠重視信息化發展工作,并能夠加強智慧校園課題研究。學校要實現與相關信息企業的聯系,能夠爭取更為豐富的信息資源。要能夠建立信息化研發團隊,將學校的智慧校園課題研究和學校教育管理工作結合起來,為智慧校園構建提供有效的理論資源支持。同時學校要能夠基于教學、科研及管理工作需要,加強智慧校園的應用研究工作,能夠積極組建信息化開發團隊,實現與網絡企業的聯合,不斷提升學校信息化開發團隊建設的質量,這樣,才能保障智慧校園的有效構建,并促進其實現創新應用。
[參考文獻]
[1]吳旻瑜,劉歡,任友群“互聯網+”校園: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的新階段[J].遠程教育雜志,2015(4):8-13.
[2]胡欽太,鄭凱,林南暉.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轉型:從“數字校園”到“智慧校園” [J].中國電化教育,2014(1):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