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清風
周國清鐘情于出版傳播與社會文化發展等領域并致力于相關學術研究。他多年用心解讀出版傳播視域下的“三農”問題,務求獲得新的視野和路徑,使研究進入更完美的境界。2016年10月,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研究成果《出版傳播與農村先進文化建設》,就是對出版傳播文化功能的獨到表達,表現了作者可貴的探索精神,細讀后,感受深刻。
其一,研究內容有新意。作者首倡以“出版傳播”為中心來研究農村問題,將出版傳播和農村先進文化建設相結合。書中所指“出版”沒有局限于選題、編輯、印制、發行等狹義的出版環節,而是從以編輯為中心的出版活動延展到了閱讀推廣、閱讀消費及其對農村經濟、文化發展特別是農村人口素質提高等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提出農村閱讀推廣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先進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是“文化民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此基礎上從政府部門、出版主體、各級圖書館、民間公益組織等角度創設性地提出了推進農村“全民閱讀”建設的具體舉措,意義深遠。特別是在解決“三農”問題的新時代語境下,農村先進文化建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無形牽引和深層動力。作者站在宏觀的角度進行調查與研究,從農村文化建設的整體布局,上升到出版傳播的具體層面,從科學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以及和諧社會建設的戰略高度出發,將出版傳播與農村先進文化建設聯系起來研究,以此探討農村先進文化建設的新路徑、新舉措,既能從理論上提高人們的認識,引導廣大農民樹立正確的生活觀和價值觀,又能在實踐中提供一定的指導,改善農村媒介環境,構建農村信息服務新模式,從而切實推進農村先進文化建設。
其二,研究視角有突破。“三農”問題作為中國特有的客觀實際,始終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村文化建設,從根本上說就是人的建設,是提高農村居民素質的建設,旨在培養和造就新型農民。發展農村文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抓手、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軟動力、統籌城鄉發展的助推器與活性因子。而出版傳播具有內在的文化功能,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在很大程度上是農村先進文化建設的現實依托與有力支撐,在縮小城鄉差距、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中國夢的偉大進程中,出版傳播都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國農村特殊的地理環境與文化生態、“三農”問題的歷史因襲與現實困境等各種因素綜合到一起,給農村先進文化建設提出了巨大的挑戰。作者直面現實,在研究視角的選取上獨具慧眼,突破了“三農”圖書研究的傳統思路,延拓其領域,強化其效果,凸顯其現實意義,在農村出版傳播的現狀與對策等問題上提出具有創造性的見解。
其三,理論架構有創新。作者在理論把握與案例分析的基礎上,就出版傳播如何從整體上實現其先進文化建設功能、如何充分把握農村讀者的特性、如何優化營銷與拓展渠道等提出了具體思路,解析農村出版傳播的內在特質與一般規律,其價值旨歸明確,文化意義突出,打破了傳統的對某一課題研究總是分析現狀、指出問題、提出對策的慣性思路,在一體化的系統分析中彰顯理論意義與現實魅力,形成了以出版傳播為立點的農村文化建設理論架構。在農村文化建設與發展中,出版傳播具有獨特功能,對人性的教化和民風的導引是深刻的、長遠的,為廣播、電視所不能代替,而長期以來又為人們所忽視。因此,此書的出版,既能從理論上提高人們的認識,引導廣大農民樹立正確的生活觀和價值觀,又可以為實踐提供一定的指導,助力農村文化環境的改善,對系統深入地研究農村文化建設戰略與對策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與價值。
農村先進文化建設是一個具有持久意義、值得長期關注的大議題,許多問題值得進一步深入思考和探究。比如如何突破已有條件,擴大調研范圍,豐富所取樣本數量,從而充分了解中國廣大農村的地域特征及其在不同經濟條件下文化建設的異同,進一步增強調研結論的效能;如何結合媒介融合的新語境,系統深入地研究農村文化建設的戰略與對策,為黨和政府制定相關“三農”政策和制度,探索適合中國農村文化建設的發展道路提供參考與借鑒。正如作者在《后記》中所言: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依舊在路上。有時候,一項科學研究的意義不在于取得了多大的、帶有轟動效應的成果,而是為現有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新視角新方法,為往后的研究提供現實基礎與理論參照,從而為更多更好的研究引航。這也正是此書的價值之所在。
(作者系湖南人民出版社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