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艷 傅建明
任何戲劇總是離不開人物的塑造,人物,是一部戲劇的靈魂之所在。當提起一部電影作品的時候,我們會評論其場景布置、特技效果乃至音樂音響。但這一系列的元素,都是為了更好地塑造一眾人物,使得人物變得真實、生動、富有生命。正面角色有正面角色的魅力,反面角色也有其令人印象深刻之處。各式各樣不同的虛構人物,借由一句句臺詞,以及在一次次的沖突與抉擇中變得真實了。但是,這是一般情況下的人物塑造過程。有沒有一種情況,人物自身是無特征的,但其卻依舊能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呢?這一想法聽起來似乎有些匪夷所思,但《前任3:再見前任》(以下簡稱《前任3》)卻做到了這一點。《前任3》是前任系列的第三部電影,該片由韓庚、鄭凱等主演,講述了孟云(韓庚飾)與林佳(于文文飾)這一對情侶,在戀愛步入第五年之后,由于一件小事而分手最終漸行漸遠的故事。其好友余飛(鄭凱飾)與丁點(曾夢雪飾)也在勸阻二人的過程中,鬧出了分手。該片上映后引起了陣陣討論的熱潮,不僅票房成績喜人,而且在一定范圍內具有著社會影響力。最終,導演田羽生入選了第九屆中國導演協會的年度青年導演提名。文章將在分析其基本故事結構的基礎上,說明其人物塑造手法的特殊性。
一、“簡潔直白”的故事結構
通常而言,在創作的過程中,常常有如下幾種情節結構:線狀結構、網狀結構、畫面結構、象征結構、寫實結構與“散文”結構。我們在分析故事結構的過程中,往往可以采取如上幾個不同的視點進行分析。同時,值得說明的是,一個故事在故事結構上是有所側重的,但通常是幾種不同的結構組合構成的。這樣一來,分析故事結構的過程中,就不能夠僅僅簡單地以一種結構去分析,而是要觀察故事結構的側重之處,采取不同的結構去看待。經由這一方法,我們才能夠較為全面整體地把握一個故事。
整體而言,《前任3》的情節是十分簡單明了的,甚至正如某些評論所說,《前任3》在許多地方,是由段子所構建的。誠然,這并非是良好的評價,但下文會指出《前任3》的這一舉措,恰恰成功地消解了人物自身的特征,從而更好地引起了觀眾的共鳴。但我們將先分析其基本的故事結構。
相對而言,《前任3》較為側重的是線狀結構與網狀結構。其中,線狀結構指的是故事情節按照時間順序發展。在《前任3》中,我們看到故事大致遵循著以下的基本情節脈絡:分手—分手后的表現—試圖復合—復合失敗(成功)—新的伴侶。從這一情節脈絡中,我們可以看到,《前任3》的故事是很簡單的,其作為戲劇設置的懸念也只有一個,即“能否復合成功”將這一懸念貫穿全片,并在上述的五個階段中,每一個階段都描述兩對情侶間的相互斗氣與試圖挽回。《前任3》以簡單但有效的手法,一直維持著對觀眾注意力的吸引。例如,在分手階段中,《前任3》著重描述了二人明明不想對方離開,但又拉不下臉道歉的場景,這使得觀眾產生一種期待,是否他們有可能會重新在一起。而在試圖復合的階段中,以余飛和丁點的假分手真調情作為對比,孟云和林佳二人間的陰差陽錯更讓人心痛。總而言之,通過同一懸念在不同故事階段的反復強調,使得《前任3》的故事盡管簡單卻富有吸引力。
但在《前任3》這部作品的故事結構中,更引人注目的是其網狀結構的情節構造方式。網狀結構即以人物的精神為中心,通過人物的內部心理活動為線索構成故事的情節。從上文可以看到在故事發展的五個階段中,孟云與林佳二人,經歷了一系列的心理活動變化——不舍、懷疑、試探、試圖挽回、失望、崩潰、重建。這一個完整的心理過程,將最初的懸念一步步地展開并填充完整。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自然也會經歷與角色一樣的心理過程。從最初的期待,到懷疑是否能復合,再到再次期待與失望,最終釋然與放棄。所以,整體來說,通過線性結構與網狀結構的結合運用,簡單懸念的反復強調,《前任3》首先在故事結構上就牢牢地吸引住了最廣大的觀影群體。
簡單直白的結構與曉暢通俗的劇情,看似無法與那些具有大片氣魄的作品相比,卻在平鋪直敘的“無特征”敘事結構下隱藏著世間普通男女的心靈世界。在這樣“無特征”的敘事中,實質上可以將人物進行多種塑造和解讀,每一位觀眾都能在人物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看似平凡的劇情與形象卻是最根本的人之存在樣貌。因此,導演有意將影片的結構設置得“毫無特征”,以此裝進可解讀的任何內容,可謂用心至極。
二、 被消解的人物“特征”
正如上文所提示的那樣,《前任3》的故事結構是十分簡單的。觀眾即便漏過某些部分,也可以很快地接續上劇情的發展。因為在《前任3》的故事結構中,五個不同的階段之間有一定的聯系,但沒有十分緊密的邏輯關聯。在這部作品里,上一個階段的故事會在下一個階段埋下某些伏筆,例如孟云與林佳相約,如果分手,他們一個人要扮演至尊寶,一個人要吃使自己過敏的芒果,以此顯示愛情的堅貞。但是即便觀眾漏看了這一伏筆,事實上也無礙理解這一點。從一般的戲劇角度來說,這樣的作品前后聯系松散,某些部分的情結甚至有矯揉造作之嫌,但《前任3》卻最大化地利用了這一特點,用這樣片段式的情節串聯起整個故事。這樣一來,一方面對于觀眾來說,他并不需要去過多地思考劇情的細節與發展,另一方面借由片段式的故事情節串連,孟云等角色被最大化地消解了作為角色自身具有的獨特特征,而是成了一種表達導演情緒,寄托觀眾感情的容器。
作品并沒有給我們完整地展現孟云與林佳這一對情侶之前的故事,在我們還措不及防的時候,孟云與林佳就已經開始鬧分手。一個懸念——“二人是否復合”也被直接地拋向了觀眾。并且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作品采用了大量的內心獨白來直接傳達二人的心理活動,并且常常以“男人”或“女人”來代稱另一方。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設計,一般情況下,在戲劇創作中,我們會試圖讓人物的肢體、表情乃至聲音去傳遞人物自身的情感狀態,而不是采用旁白或內心獨白簡單粗暴地告訴觀眾他們現在的感情狀態是什么,通常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會令作品失去自身的內蘊張力。但是,《前任3》在內心獨白的時候,卻使用了“男人”或“女人”的代稱,這使得這種內心獨白,諸如“女人總是不愿意理會男人的辛苦”這樣的臺詞在表面上看起來是孟云對林佳說的,但是實際上是孟云對觀眾說的。借由直接的內心獨白描述和代稱,孟云和林佳變成了“男人”和“女人”,他們所說的話,看起來是向對方說,實際上都穿透了“第四面墻”,試圖直接去取得觀眾的認同。除去孟云和林佳的例子,讓我們來看另一對情侶余飛和丁點。在劇中,隨著孟云與林佳的分手,余飛和丁點也分了手,但二人的分手是假分手,是為了兄弟義氣和閨蜜友誼才下的決定。于是,藕斷絲連的兩個人開始了一次次的坦白局,在坦白局中,他們互相向對方坦白自己隱瞞了伴侶什么內容。這些被提及的內容,都是在現實戀愛之中十分常見的事情。同樣的,這些內容實際上也不是他們向對方坦白,而是拋向觀眾,力圖取得觀眾的情感認同。
那么,為什么這些獨白或坦白的內容可以獲得觀眾的認同呢?第一:四個主角的背景故事除了簡單的描述幾乎是一片空白,這樣一來,無論往里面填充什么內容,都不會造成作品的矛盾,所以對于導演來說,他只需要將最能引發觀眾情感認可的部分塞入其中就可以了。第二,在第一點的基礎上,松散的故事結構更進一步地瓦解了作品的邏輯性,人物的表現不需要富有邏輯,也不需要有什么個人特色,只需要擔任好“男人”與“女人”的角色就可以了。借由以上的手法,導演最大程度地消解了角色自身的特征,角色的名字只是代稱,他們只是“男人”或“女人”,是觀影的人們自身的投射。
三、 從“鏡子”中看到自身
正如上文所言,經由將故事結構最簡化和將角色以“男人”“女人”這樣抽象的詞匯指代,這兩對情侶就被消解了自身人物的特征性。對于觀眾來說,他不必也不會記得林佳或孟云是什么樣的人,他們有著什么樣的背景故事,他們的具體沖突是什么。從一開始,作品除了說孟云因為工作很忙變了,不再像以前那樣會時刻陪著林佳,而林佳也不體諒孟云以外,我們看不見林佳與孟云二人的具體沖突。并且,他們也沒有試圖就具體的生活情境去解決問題,對于孟云來說,他只是認為,林佳會回來的。對于林佳來說,她認為孟云會挽回她。我們從頭到尾所看到的,僅僅是這樣的矛盾而已,而非具體的生活情境的矛盾。導演精心地布置了這一層假象,讓觀眾以為,只要二人稍微有人讓步,他們就可以復合。但是,如果不告訴觀眾他們具體要面對的生活情境是什么,觀眾的這一種期待,就會像經典戲劇《等待戈多》一樣,只是等待,永遠不會到來。
這是因為,具體的生活情境的矛盾總是有可能被解決的,因為面對具體的生活情境,我們會試圖去探索方法。但是抽象的,僅僅只是象征在現代社會作為情侶的“男人”與“女人”的矛盾則無法解決,因為它無從下手。我們不知道他們的故事是什么,我們不知道他們經歷過什么,我們也不知道孟云與林佳之間到底面臨著什么具體問題。
根據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前任3》一開始所拋出的懸念早已有了答案,因為他們沒有具體的問題可以解決,所以孟云與林佳缺乏就具體問題行動的動機,所以他們必然分手。但丁點這一對情侶不一樣,他們有具體的問題,即林佳與孟云之間的矛盾,所以他們可以就具體的生活情境去行動,這也使得他們最終復合在一起。這不得不使觀眾重新審視自身,在“無特征”的人物形象身上,仿佛豎立著一面鏡子,鏡子不需要如油畫般濃墨重彩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只需平靜地展示著生活中的凡俗瑣事,讓觀眾自己從中感悟到生與愛之真理。生活并非總是跌宕起伏,大都是具體實在而瑣碎的事情耗干了熱情和勇氣,它甚至不具備典型性,不具有特征性,只是通俗到每個人都能適用。《前任3》在人物塑造和情節構建時都采用了這種“無特征”的手法,以達到囊括生活中所有人事糾葛的目的,事實證明,影片確實做到了這一點。
縱觀《前任3》,我們又不得不為導演的巧妙設計所折服。既然林佳與孟云沒有具體的生活情境問題需要解決,那么他們就相當于有無數種生活情境的可能性;因為他們只是代表著最普遍的男女關系,那么他們之間就有無數種可能的過去。這樣一來,但凡有感情經歷的人們,都可以將自己的生活代入。因為林佳與孟云的生活是空白的,他們的角色特征是被消解的,所以不管觀眾代入什么樣的內容,都不會對理解影片造成困難,相反只會借由這種代入加強自己的感情共鳴。所以,《前任3》借由最大地消解角色特征這一塑造人物的手法,反過來使得林佳與孟云成了無特征的角色,成了導演表達自身對感情理解的工具,成了觀眾們寄托投射自己感情的容器,成了在影院現場觀影的每一個男男女女自身的鏡子,從這里映射出我們的感情與生命。綜上所述,經由消解角色自身的特征性,《前任3》使得觀眾極其容易地代入其中,引起感情共鳴。這也無怪乎這部看似段子式的作品,取得這樣的成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