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偉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電影產業也逐漸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創作模式。青春題材的影片作為針對中青年女性的目標型電影也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而逐漸繁榮。龐大的市場需求決定了各種各樣的校園電影應運而生。然而過高的產量卻導致了質量的低下:創作者難以擺脫傳統觀念的禁錮,所有的校園青春片都似乎無法突破固定的敘事模式和相似的故事主題。單一的題材限制了創作者的想象與發揮,單調的模式也極大地影響了電影的發展?!堕W光少女》的橫空出世,為校園青春題材影片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拒絕傷感的無病呻吟,避免一味地懷念過去。影片以輕松的筆調、流行的元素展現當代人真實的青春,通過聲光的完美結合造就絕妙的視聽體驗,結合時代的要求實現真實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統一,為中國的青春電影市場提供了絕佳的借鑒。
一、 創新民樂題材,激蕩情緒化表達
當今的校園青春電影難以擺脫類型化和模式化。電影的背景基本設定在20年前的校園,電影的內容也難以逃脫高考、友情、愛情等話題,陳詞濫調的輪番轟炸使觀眾產生了審美疲勞,而觀眾愈發挑剔的審美品味也導致其再難與影片產生共鳴。不專注于劇情的創新和細節的打磨,反而依靠邀請當紅明星來撐場面,一再鼓吹“青春”“情懷”來吸引人氣是當前國產校園青春題材電影的通病。這也是校園青春題材影片飽受詬病、叫座卻不叫好的原因?!堕W光少女》完全打破了傳統青春片的模式,反類型的形式使該片不再局限于展現傳統的高中生活,而是將目光投向了音樂專業的高中學生,沒有疼痛傷感、打架斗毆而是著力刻畫一群民俗樂學生與西洋樂學生的音樂較量。通過直面的對比、激烈的矛盾沖突給觀眾帶來震撼的視聽感受,牢牢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W·詹姆士的情緒理論認為:“情緒是人體對身體機能變化的感知。”[1]當外界的刺激對人體的感官產生極大的沖擊,就會更加充分地調動觀眾的情緒。例如,在影片開始,導演便巧妙地使用了長鏡頭的拍攝方式。根據安德烈·巴贊的長面調度理論,“長鏡頭能真實地再現完整的時空線,營造更加真實的氛圍”[2],影片充分使用長鏡頭的手法,通過一鏡到底,將長笛、小提琴、大提琴等西洋樂器和嗩吶、揚琴、大唐鼓等民俗樂器依次展現,西洋音樂的悠揚優雅和民俗樂的穿透喜慶無縫銜接,讓觀眾產生強烈的聽覺反差,給觀眾帶來極強的觀感體驗。隨之而來的民俗西樂大混戰更是將西洋樂和民俗樂的矛盾推向了一個小高潮。通過鏡頭慢放的形式,將本來緊張激烈的氣氛放緩。時間的放大將動作的節奏變慢,形成一種失重感,從而更加有利于動作的展現和情緒的表達。慢鏡頭的展示和具體的故事情節相配合,為本來暴力的場景增添了一絲喜感,使原本沉重的氣氛得到了一定緩解,可謂一舉多得。
相較于同類校園青春題材電影,《閃光少女》最大的特點便在于民俗樂的引入。在中國電影市場上,以音樂為題材的電影十分稀少,以民俗樂為主題的影片更是屈指可數,音樂作為故事的潤飾和情緒的擴展在很多電影中都未能受到充分重視。因為受眾范圍狹窄,民俗樂作為小眾音樂一直得不到大眾的了解和認可,一些人甚至對民俗樂存在著偏見和歧視,認為民俗樂是上不得臺面的音樂。電影中,鋼琴首席王文就曾直言不諱地對陳驚說:“揚琴也能算樂器?”影片以這一小眾的題材為切入點,以新取勝,將音樂作為電影的主要元素而非配角來增強電影的感染力,利用人們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來增強電影的吸引力,為民俗樂正名。同時通過隱形敘述的手法,將音樂元素與故事內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不同于傳統電影偏向使用的線性敘述手法,隱性敘事帶有的顛覆感更加濃厚:它并不刻意營造固定形式,而是強調靈活性和多變性,敘事手段只是為內容服務,使整體形成多個自足結構。多個自足結構讓影片能夠獨立地使用反復、漫畫插入、閃回等手段而不顯突兀,實現內在的和諧一致。恰到好處的音樂投放令觀眾在享受一場音樂盛宴的同時,也能增強對民俗樂的感知,提高電影的觀賞性,增強電影的完成度。
二、 引入二元時空,穿插動漫風鏡頭
如果說劇情是一部電影的基礎,那么人物就是一部影片的核心和靈魂。受市場因素的影響,校園青春題材的電影基本上都帶有濃重的商業運作痕跡,普遍選擇當紅明星出演,通過明星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來提高電影的票房。必須承認,當紅明星的加盟的確有利于電影的營銷,但是過分關注演員而忽略電影角色就是本末倒置了?!堕W光少女》作為一部反傳統的顛覆性青春電影,并沒有將注意力專注在明星的選擇上,而是堅實地扎根于角色創作,讓每一個角色都具有符號性,讓觀眾能感受到每個角色的成長,在角色中發現自己的影子。例如片中精靈古怪、敢愛敢恨的“神經女”陳驚,不是柔弱無助的“灰姑娘”,也不是光芒萬丈的“小公主”,而是一個學習揚琴的普通女生:從最開始調皮搗蛋遭到全校批評,告白師兄卻被無情拒絕,到后來當自己喜歡的事物受到威脅時能直面困難、勇敢面對??此破椒驳纳睿瑓s充滿了真實感和煙火氣,看似不經意的成長卻激勵了每個人,讓每個人為之熱血沸騰。
作為創作了《失戀三十三天》等多部膾炙人口的作品的知名編劇,鮑鯨鯨十分清楚如何充分運用后現代表現主義的手法來迎合觀眾的口味,滿足觀眾的需求。后現代表現主義主張突破傳統的表現方式,重塑美學影像。因此除了通過刻畫貼近現實的人物來吸引大多數群體的注意力,《閃光少女》還刻意為人物增加二次元、古風、洛麗塔等元素來迎合少數觀眾,增強電影的傳播度。例如,影片中對于推動情節發展至關重要的“502宿舍”:高冷的小霾、活潑的貝貝醬和塔塔醬、孤僻的櫻仔都是二次元文化的代表人物。原本寂寂無名的怪異學妹,居然是社交網絡上追隨者眾多的千指大人,而看似邋遢的二次元粉絲竟然是才華橫溢的大帥哥。影片通過幾個簡單的轉折,充分調動觀眾的情緒,滿足觀眾在現實中難以實現的幻想,贏得觀眾的好感。同時,導演大膽地用插入漫畫的方式剪輯影片,將真實和虛幻連接,運用拼貼剪輯的方法,生動幽默地展現了主人公為組建樂隊而拼搏的情景,漫畫獨有的熱血氣氛也能給觀眾以代入感,讓觀眾更加充分地融入劇情之中。
不得不承認,當今的電影市場通常只關注社會主流群體的呼聲,而忽視社會少數群體的需求。二次元這種文化雖然爆紅卻因自身的封閉性而不能得到廣泛的認同,《閃光少女》首次在大熒幕上融入二次元的舉動,實際上也是在二次元潮流下順應趨勢,不斷創新發展的表現,具有借鑒意義。
三、 突破文化壁壘,實現多元素碰撞
無論是何種題材的影片,究其本質,都是對現實的反映與折射。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現代文化呈現出撕裂狀的兩極化發展模式:借助大眾傳媒的主流文化和借助網絡成勢的青年亞文化?!皝單幕?,泛指與社會主導性文化的價值體系存在一定差異的群體文化。以往的青春電影將目光過多地放在滿足主流大眾的需求上,旨在通過簡單的矛盾和膚淺的敘事編織美夢來彌補觀眾的青春遺憾?!堕W光少女》更多地將目光投向了“亞文化群體”:強調二次元和三次元的碰撞。二次元,是相對于三次元而言,建立在漫畫和游戲基礎上的虛擬世界,更多的用來指動漫愛好者基于趣緣認同而形成的幻想社群?;诖嬖跅l件和話語方式的差異,主流社會普遍與“二次元世界”存在著隔離感。正如電影中陳驚對二次元的評價:“他們不是正常人。”恰恰用最簡單的方式表達了大多數人對于二次元的偏見。
《閃光少女》的突破性就在于它打破了“次元壁壘”,將二次元融入三次元之中,將“青年亞文化”與民族主義相結合,讓次元文化與傳統藝術相輝映。美國著名學者漢斯·科恩認為:“民族主義是一種狀態,一種意識,是個人與群體增強族群自信,連接內部成員的一種精神。”[3]而“亞文化”與民族主義從定義來講似乎就是兩個相互矛盾的存在,但是《閃光少女》創造性地將二者融合了。更重要的是,導演并沒有選擇直接的方式警醒人們,而是再次使用了隱性復調敘述的手法,聰明地用音樂做載體,強勢地為他們發聲。服裝怪異,性格孤僻,言行古怪,這些在大眾看來怪異的元素在電影中得到了強化。通過陳驚和“502宿舍”的直接接觸突出二次元與三次元的反差,隨后,反其道行之,將二次元與民俗樂結合,通過“502宿舍”在漫展上精彩的民俗樂演奏將二次元與民俗樂進行和諧銜接,向觀眾展現了二次元的真正魅力。也許電影在二次元元素的處理上有些用力過猛,但必須認識到,對二次元的夸張表達確實能夠讓人印象更加深刻,強烈的反差更能突出影片想要強調的認同感。
多元化的時代,人們應當容忍多種意識形態、多種文化形式的存在。作為一部以校園青春為題材的電影,影片所傳遞出的敢于嘗試的勇氣和勇于突破的決心令人贊嘆。存在即合理,我們應該尊重每一種文化的存在,應當謙虛地學習而非盲目自大地輕視他人。因為,大眾文化不代表絕對真理,我們應當用公正的眼光平等對待多種文化形式的特點。
結語
從題材選擇到人物設定再到多元素的融合,電影《閃光少女》算得上是一部校園青春題材影片創新的破冰之作。雖然在電影的銜接和矛盾的處理層面上仍舊存在些許問題,但是無論從影片的立意、故事的構思、情節的推動還是從影片整體的完成度來進行考量,此片都能稱作是近幾年國產校園青春題材影片的佼佼者。拒絕青春疼痛,不再拘泥于懷舊,而是真切地立足現在,順應時代的發展,演繹當下人的青春,密切關注當下的文化風潮,牢牢把握現代人的需求和情感依托,為青春片提供另一種思路,這才是校園青春題材影片的出路。《閃光少女》用實踐證明,青春片也可以是勵志卻不膚淺,迷茫卻不頹廢的,它讓人血脈賁張,也讓人冷靜沉思。因此,不再墨守成規,要打破局限束縛,用商業的思維進行多樣的藝術創造,這是當前電影產業急需的改變?!堕W光少女》為之作出了嘗試,雖不完美,卻可稱為校園青春題材影片一次跨步發展的契機。
參考文獻:
[1]董雪.詹姆斯情緒理論新釋[J].心理學報,2011(5):23.
[2]趙雨晨.長鏡頭在紀錄片創作中的作用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6:2.
[3]俞可平.民族和民族問題理論[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