笪蓉蓉


中圖分類號:G808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8)05-112-02
摘要 本文通過實驗法,對上海市體育運動學校七年級30名學生進行乒乓步法訓練,通過測量學生身高、體重、反復橫跨和8字繞桿等項目,來評定乒乓球步法訓練對協調性的影響,結果顯示乒乓球步法訓練能夠有效的提高青少年兒童的協調性。
關鍵詞 乒乓球 協調性 青少年
一、前沿
在生活中,良好的協調性是機體更好的協同完成動作的重要保證,通過提高協調能力,能夠提高機體對各種動作的接受能力和分辨能力;在乒乓球以及其他比賽中,良好的協調性能夠使運動員按照自己的意志控制肌肉,以最輕松、最省力、最合理的配合方式來完成動作的能力。調查顯示,近年來中國青少年兒童身體素質下降趨勢顯著,在體育課中容易出現由于摔倒、骨折等問題,一方面是因為肌力不足,另一方面也受到協調性的制約,完成動作時不能夠有效控制機體,且對于青少年兒童協調性的發展處于關鍵時期。
在比賽中,運動員需要防守、進攻,需要控制好擊球時的力量和拍面角度,研究顯示良好的協調性有助于運動員發揮動作技術和力量。為了提高青少年兒童的協調性以幫助提高運動成績,研究選取乒乓球項目,通過步伐訓練來增強學生身體協調素質。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在上海市體育運動學校七年級隨機抽取6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實驗法
本實驗在上海市體育運動學校七年級學生中抽取被試者,隨機抽取60名學生,30名學生三節體育課以及兩節活動課安排最后10分鐘協調素質訓練,協調素質練習為乒乓球步法訓練。實驗時間為2018年1月—2018年4月,每周3次課,4min/次,上課老師由本人承擔,對照組除參加正常體育課、廣播體操、跳繩、跑步等教學內容。主要測量學生身高、體重以及反復橫跨、15米“8”字形繞桿跑成績。
2.數理統計法
數據均由SPSS統計軟件(Spss17.0)處理,參數值以M±SD表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數據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自身前后對比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顯著性水平為P<0.05,非常顯著性水平為P<0.01。
三、結果
干預前,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身高、體重、反復橫跨成績以及8字繞桿成績進測試,經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實驗組與對照組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符合實驗要求。
由表1可以看出,干預后實驗組實驗前后身高、體重2項指標均無顯著性差異,反復橫跨成績以及8字繞桿成績2項指標均呈顯著性差異(P<0.05);由表2可以看出對照組四個測試項目均沒有顯著性差異。由表3可以看出,經獨立樣本T檢驗,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的反復橫跨成績以及8字繞桿成績均呈顯著性差異(P<0.05),但身高、體重兩項指標沒有顯著性差異。
四、討論與分析
干預后數據表明,乒乓球步法訓練對青少年兒童的協調性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反復橫跨實驗體現了乒乓球運動員腿部橫向變換的協調性與靈敏性,在比賽中,橫向移步尤為重要,乒乓球的步伐以橫向步伐為主,反復橫跨成績越好說明運動員的橫線移動能力、協調性等素質越好。在本次訓練中包括單步、滑步、跨步、交叉步以及結合步。在步伐練習中,身體重心的轉換尤為重要,而且對于下肢的肌肉爆發力、肌肉耐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在練習過程中,被試者重心降低,移動時腰、腿以及上肢都要有一定的協調配合。在整個練習過程中通過步伐的練習也鍛煉了運動員的肌肉力量與肌肉耐力。
恩格斯曾經說過:“一切尋在的基本形式使空間和時間,時間以外的存在和空間以外的存在,同樣使非常荒誕的事情。”在比賽中良好的下肢協調性更有利于運動員占據主導地位,建立良好的心理優勢。同樣在體育比賽中,時間與空間的迅速變化都需要運動員迅速的做出判斷,并做出準確的動作變換,那么良好的協調性是運動員肢體動作變換的基礎。
通過乒乓球訓練步法訓練,大腦皮質的興奮與抑制過程在相應的空間與時間內能夠有節奏地轉換,提高了神經對肢體的控制能力;此外步法的訓練提高了肌肉的內部結構,提高了爆發力,提高了感知覺以及本體感受器的適應能力,本體感受器機能的提高,有助于促進動作機能的形成,使得動作技術更加合理、成熟。
五、結論與建議
通過乒乓球訓練能夠有效的提高青少年的協調素質,而且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下肢肌肉力量和乒乓球水平,在訓練中應當注重學生協調性的發展和乒乓球步伐的訓練。可以將乒乓球的步法訓練作為課堂的素質練習,來發展學生的協調素質、力量素質以及心肺功能。將乒乓球步法改變成游戲形式進行練習,提高學生參與度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