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
中圖分類號:G84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8)05-190-01
摘要 本文對首都體育學院休閑與社會體育學院101名羽毛球專項學生運動損傷的狀況進行調查與分析,顯示出這101名羽毛球專項學生中常見的運動損傷部位及其所呈現出來的特點,并提出針對性的建議,促進我院羽毛球專項學生更好地開展羽毛球運動與訓練提供理論依據和實際幫助。
關鍵詞 羽毛球 運動損傷 專項學生
羽毛球運動是一項隔網對抗性運動項目,在參與者的力量,耐力,速度,協調性等各方面的綜合素質的配合下完成,很容易在運動訓練造成運動損傷。特別是羽毛球專修學生每節課要進行多個技術動作和力量動作的練習,難免會造成一定的損傷。當前國內對于專業羽毛球運動員的損傷研究較多,對于體育專業院校羽毛球專項生損傷研究較少,尤其在體育專業院校教學中運動損傷的發生缺乏理論研究,為我院羽毛球專項學生羽毛球運動損傷預防提供參考,促進我院羽毛球專項學生更好地開展羽毛球運動提供理論依據和實際幫助。
一、調查結果
(一)被調查者發生或曾經發生損傷的人數和損傷率
首都體育學院休閑與社會體育學院羽毛球專項學生關于運動損傷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101人的被調查學生中,其中有77人發生或者曾經發生運動損傷,占總調查人數的76.23%。其中男生89人,發生過運動損傷的學生有70人,占男生的78.65%。女生共有12人,其中有7人前后受過不同程度的運動損傷,占女生的調查總人數58.33%,數據顯示受傷率普遍較高,而且男生受傷率高于女生。
(二)發生損傷的部位
運動損傷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踝關節損傷占到25.74%,居第一位。踝關節損傷多在騰空大跨步救球或者上網撲球時單腳起跳落地時發生。它的發生與運動人員下肢力量以及身體各方面狀態,其次部分由于活動場地不平造成。膝關節受傷率占22.77%,位居第二。羽毛球運動中無論是擊打、扣殺以及吊、挑、推、撲、撥、勾球時,都要求有基本的步伐動作,必然就會有膝關節的屈伸動作,步伐的標準與否都會影響到膝關節是否造成損傷。肘關節損傷占到18.81%,位居第三。肘關節受傷是羽毛球運動中易出現的損傷,因為肘關節周圍附著很多控制手指、手腕和前臂的肌肉。在羽毛球運動中,屈腕,伸腕,內旋動作比較多,而且都是較大用力。腰部損傷占到總發生率的11.88%,在羽毛球運動中,側身準備,靠腰部肌肉轉動帶動上半身轉體擊球,肌肉做功幅度大,變向速度快,移動中腰部不均衡承重發力過多,負荷過大,容易造成腰部的急性損傷及慢性勞損,其中豎脊肌損傷最為常見。肩部損傷占9.9%,打羽毛球肩部關節和肌肉是活動多的,受傷也經常發生。常見的就是肩部拉傷,很有可能是運動前準備活動沒做足,或者是肩帶動大臂發力過度。所以打羽毛球之前一定要做好準備活動,讓全身的關節都活動開來。腕關節損傷占9.9%。手腕關節損傷是青少年運動員較多出現的損傷,由于羽毛球的技術要求,無論是擊打、扣殺及吊、推、撲、勾球時,都要求手腕有基本的后伸,外展動作,然后隨不同的技術要領手腕快速伸直閃動鞭打擊球或手腕由后伸外展到內收,內旋閃動切擊球,手腕在這種快速的后伸,鞭打動作中,還不斷做不同角度內,外旋及屈收動作,因而手腕部的薄弱環節三角軟骨盤不斷受到旋轉碾擠造成損傷,腕關節痛的另一好發病患是月骨區紊亂痣。手指受傷占3.96%,在羽毛球運動中羽毛球運動中無論是擊打、扣殺以及吊、挑、推、撲、勾球時,都要求有基本的手上動作,在握拍方式轉換中手指反復做屈伸動作和與拍柄反復摩擦,容易造成指關節的損傷與手指皮膚的損傷。
綜上所述,首都體育學院休閑與社會體育學院羽毛球專項學生運動損傷發生率較高,主要是踝關節、膝關節、肘關節、腰部、肩關節、腕關節、手指的損傷,與羽毛球項目的技術特點有關。
二、結論與建議
我院羽毛球專項學生運動損傷率較高,運動損傷多發部位是膝關節、踩關節、肘關節、肩關節、腕關節部位。建議休閑與社會體育學院羽毛球專項學生應加強羽毛球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掌握羽毛球運動技術特點,對羽毛球運動損傷對自身的危害有全面的認識。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外,還要加強技術動作的練習,使學生在完全掌握正確技術動作的前提下進行比賽。做準備活動時應注意各關節及肌肉拉伸方面的練習。學生應注重運動損傷后的康復訓練,促進運動損傷的恢復。提高對恢復訓練重要性的認識,強調恢復訓練的手段,做到既有針對性又有多樣性。選擇合適的運動裝備與器械,注意運動場地周圍的,及時清理場地中間的雜物與水漬,創造良好的運動環境,消除因場地器材不合格而出現的損傷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