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俏 吳志文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8)05-097-01
摘要 運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邏輯分析法、問卷調查法、數據統計分析等研究方法,以運城市四所院校為個案研究對象,針對轉型提質背景對公共體育課教學發展的影響進行調查對比。調查結果表明:轉型提質的提出對運城市各大院校公共體育課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著一定的困難。
關鍵詞 運城市 轉型提質 新建本科院校與高職高專院校 公共體育課教學
一、轉型提質
轉型提質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教學、科研、師資隊伍等方方面面,轉型提質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急于求成。在實施的過程中,要善于抓住重點、分步實施、穩步推進。轉型提質的重點可以概括為:一個平臺、二個抓手、三個支撐。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運城市新建本科院校和高職高專院校的公共體育課教學現狀為研究對象,以運城市四所院校(運城學院、運城師范高等專科院校、運城職業技術學院、運城護理職業學院)為調查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圖書館、中國知網電子期刊等媒介,查閱與收集國家相關部門下發的文件以及相關的博碩論文、期刊論文,了解國家對公共體育課教學發展的相關法規政策等相關內容。
2.訪談法
針對運城市四所院校(運城學院、運城高等師范專科院校、運城職業技術學院、運城衛校)的公共體育課教學現狀與四所院校的公共體育部負責人、體育教師進行訪談,了解實際情況并對公共體育課的重要性、課程目標、課程設置及存在的問題與未來發展狀況進行詳細了解。
3.問卷調查法
問卷主要包括封閉式問題和部分開放l生問題,問卷采用網上和現場分層發布兩種。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公共體育課場地設施現狀分析
據問卷調查得知:四所院校由于經費缺乏原因,全部沒有修建游泳館,只有新建本科院校(運城學院)的田徑場、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網球場以及其他等場地設施數量符合《目錄》中的基本配備類要求,其他三所高職高專院校的體育場館設施配置嚴重不足,場館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另外,在與體育部教師訪談以及學生的調查問卷中得知,三所高職高專院校有些體育項目的器材配備嚴重缺乏或者老化,由于學校對公共體育課的重視不足以及經費短缺的原因,場館器材設施的新建、維修或更新所需資金缺乏,這不僅會導致體育課正常教學、課外體育活動和課余訓練、競賽不能正常進行,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校公共體育課的發展空間。
(二)公共體育課程設置現狀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運城學院在一、二學年兩年中開設的總課時數達到標準要求,但理論課課時開設不夠,學生無法掌握充足的理論知識。三年級學生一周一節體育選修課,符合標準要求。另外三所大專院校只開設兩年公共體育課,學生在大三學年沒有體育課上,幾乎不接觸體育活動;另外,高職高專院校學期時間較短,實訓課也占用大量體育課時,每學年體育課時的安排不能達到《基本標準》的要求標準。
運城學院開設的項目主要以籃球、足球、排球三大球,乒乓球、羽毛球兩小球以及武術、體育舞蹈為主,定向越野、散打、網球等項目也在逐漸開展,但總體而言,由于場地設施的不齊全及師資力量的短缺,體育項目開設還是不足,學生在大學期間體育課上可以學習到的體育項目為5—8個之間,并沒有達到學生內心真正想接觸、學習的內容數量。其他三所大專院校教學內容的安排也不合理,基本只有籃球、足球、田徑、體育舞蹈等,體育項目的短缺壓制了學生個人的興趣愛好,學習興趣隨之降低,學生體育技能得不到發展提高。
(三)轉型提質開展情況
1.轉型提質的提出讓院校及學生提高對公共體育課的重視程度,但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校體育文化氛圍以及體育健身理念依然淡薄,公共體育課程建設薄弱,學校對于體育課的重視點以及學生自身的學習目的存在偏差。
2.運城學院作為新建本科院校,正處于建校時期,很多地方需要資金的大量投入,硬件設施的完善仍需要一個過程。而三所高職高專院校由于不斷擴招以及辦學規模的壯大,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學校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來建設教學樓、宿舍樓和實驗樓等設施,學校體育設施的經費撥款短缺嚴重,硬件設施的完善無法迅速落實。
3.高職高專院校公共體育課教師想要在自身實力上得到提高,需要接受繼續教育。
四、結論
(一)新建本科院校與高職高專院校的辦學條件存在差異,人才培養目標不同,學生數量差別較大,新建本科院校對于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略優與高職高專院校,高職高專院校體育教學的發展較落后于新建本科院校體育教學的發展。
(二)無論新建本科院校還是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健身理念意識缺乏,校園體育文化氛圍淡薄,學生體育鍛煉態度不夠積極。
(三)轉型體質的提出對公共體育課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各大院校對學校體育的重視程度逐漸加強,在軟件與硬件設施上共同努力,公共體育課的教學狀況會逐漸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