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年
中圖分類號:G886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8)05-145-01
摘要 新疆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的測試和數據收集,重點從身體機能訓練(有氧與無氧訓練)和力量訓練兩個方面論證了體能訓練中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 新疆 男子 自由式摔跤運動員 體能訓練
一、前言
男子自由式摔跤是兩人直接觸,互相摟抱或抓握,把對方摔倒的一種對抗性運動。運動員需要在2min的時間內保持高強度、長時間的對抗性,并具備在同一天內完成45場比賽的能力,這無疑對運動員的體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時,體能曾練的理論與方法也發生著重大的變化,許多新興的力量訓練方法和手段不斷涌現,如振動、核心、懸吊等,為現代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注入了新的活力;體能訓練中的負荷安排也呈現出不同的周期特征,如線性與非線性周期安排問題等。
雖然這些理念和手段的訓練指向并不十分明確,還需要進一步的實踐來驗證,但無疑為現代科學訓練提供了條件和借鑒。因此,現階段,如何借鑒新的體能訓練研究成果展開對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的研究也成為研究焦點。
目前,新疆對這一項目體能訓練方面的研究趨于一致,主要集中在身體機能和運動素質兩個方面,其中,身體機能研究主要包括能量代謝、機能監控、呼吸機能等方面;運動素質突出對力量能力的研究。但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普遍地是一種定性分析,缺乏相關量化和關系性研究,如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的關系
(二)身體機能研究主要是從能量代謝和機能監控兩個方面展開的,能量代謝普遍從有氧和無氧兩個角度來分析運動員的供能特征,但缺乏訓練學角度的理論研究;)對有氧與無氧能力在訓練上的關系未能從訓練學的角度提出合理化思路,也沒有形成有效的理論導向;)體能訓練手段和負荷安排相對單一,并存在訓練上的偏差,如訓練手段的指向不明。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新疆自由式摔跤隊
(二)研究方法
1.專家調查法
本研究在文獻資料整理的基礎上,就研究中所需的相關指標或問卷進行了專家調查,如關于力量素質測試中的相關指標,調查對象均為新疆摔跤隊運動員。
本研究完成了運動員的wingate30s無氧功測試和最大耗氧量測試,測試由專職人員嚴格按照程序完成,測試地點為新疆體科所,主要目的是了解該項目運動員的無氧與有氧能力,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討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的無氧特征和有氧特征。同時,為了能夠客觀地比較不同體重級別運動員之間的差距,各項指標均采用指數的形式,即除以體重后的數值(體重為測試時體重)如相對最大功率、相對平均功率、功率下降百分比及相對最大耗氧量等。
功率下降百分比是指通過運動功率的遞減來評價疲勞產生的速率,對糖酵解供能系統輸出功率要求高的運動項目應以降低功率下降百分比為目的。
2.力量測試
測試1:力量指標測試。
基于對以往相關文獻資料的研究,在結合新疆摔跤專家調查的基礎上,對確立的力量素質指標進行了測試,在遵循統計學指標篩選的基礎上,完成了力量素質指標的篩選和測試工作。本研究將力量形式分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力量耐力和功能性力量,并均以指數形式進行統計計算(即除以體重后的數值)。當然,對于諸多學者而言,功能性力量在概念和內涵的界定上可能還存在一定的爭議,考慮到這一點,本研究對功能性力量進行了界定,即指不穩定條件下和小肌群的肌肉力量形式,測試指標也依此而確定。
測試2:等速肌力測試。
采用ISOMED 2000等速肌力多關節測力儀,按測力儀提供的方法和標準,由北京體育大學體育科學研究中心專職人員完成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肘關節、腰背關節、肩關節及膝關節的肌力測試,測試分別采用0°/s和180°/s兩種角速度進行,測試結果由儀器輸出端自動打印。
三、結果與分析
(一)新疆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身體機能特征
1.新疆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的無氧能力特征
無氧代謝能力是指運動中人體肌肉的無氧代謝供能系統提供八TP的極限能力,在運動實踐中,通常使用無氧功率來評定運動員的機體無氧代謝能力。本研究通過30s的wingate測試對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的無氧代謝能力進行測試,結果表明:1)隨著運動員水平的提升,相對最大功率也棲對提高,相對最大功率主要是指機體肌肉在短時間內產生高機械功率的能力,即最大力量與速度的乘積,該值毯大表明做功能力越強,爆發性越好;)功率下降(%)呈遞減變化,表示隨著運動水平的提高,下降率越來越小,即保持高功率的能力越來越強;)相對平均功率也隨著運動水平的提升呈遞增變化。相對平均功率主要反映的是30s全力運動輸出的平均值,體現肢體肌肉維持高功率的能力,但該值可能受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可能是速度耐力強,二是可能是無氧峰值高,因此,將該指標結合功率下降率來分析更具有實際意義和參考價值。表明新疆與我國優秀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相比,在高強度保持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實力差距。
(二)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的力量特征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專家調查法對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的力量訓練指標進行了篩選和設計(如布袋組合設計),其基本步驟遵循指標初選、指標復選及指標精選的統計原則,最終確立測評指標體系。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有氧與無氧能力各指標均與運動員的運動水平有著高度的相關性。然而,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經常表現出“慢不下來,快不上去”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一就在于有氧與無氧能力強度控制上的偏執。實際上,新疆的許多項目在訓練中也確實是秉承了這一理念(如短跑、拳擊、摔跤等),認為無氧能力水平的提高是逼上去的,只有不斷提高專項強度,并不斷延長專項速度耐力,是提高無氧耐力水平的最佳途徑。
前面對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不同力量形式的統計顯示,雖然功能性力量與運動水平的相關系數并不顯著,但這并不能成為其被忽視的理由,那畢竟僅是統計學上的一種解釋,并不能完全代表訓練實踐的真正需求。這勢必影響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的力量訓練效果及力量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