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
中圖分類號:G82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8)05-153-01
摘要 短跑比賽有時會受到濕熱環境的負面影響。除了訓練,通過適當的熱訓練和熱適應為短跑比賽做準備,可以防止疲勞和促進運動員的環境適應能力等。熱環境中限制人體運動能力的因素包括:肌糖原的快速消耗、脫水、體溫過高和運輸氧的能力下降,其中體溫過高是主要限制因素。
關鍵詞 熱環境 短跑 體能 溫度
一、前言
2014年巴西世界杯淘汰賽上,“飛翔的荷蘭人”在福塔萊薩險些中暑“墜地”,更適應濕熱天氣的墨西哥“仙人掌”給荷蘭人制造了不小麻煩,其主要原因是高溫導致運動員的體力不支,由此可見,環境的溫度和濕度與體育運動密切相關。運動員對不同環境的適應直接影響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的發揮狀況。
短跑運動員在全年參加各種比賽,面對不同的場地和氣候,需及時作出相應的調整。人體的溫度保持相對的恒定是機體進行正?;顒拥那疤?,人對內部溫度只能耐受4度左右,超出這個范圍將對機體產生不良的影響.
二、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短跑運動員在熱環境中的最佳表現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以“短跑”、“熱環境”和“競技能力”等為關鍵詞,通過中國知網等網絡期刊庫進行檢索,并收集有關本研究的相關文獻,為研究的順利進行奠定理論基礎。
2.邏輯分析法
對檢索和收集的相關文獻,進行歸納、分析和總結,分析之間所存在的聯系。
三、討論與分析
(一)短跑項目的特點分析
短跑項目具備距離短、時間短、高強度和快速度等特點。短跑極具競技性和觀賞性,是田徑項目中非常精彩的一部分,在最短的時間內把人體的速度發揮到極致。
(二)熱環境在短跑運動時的生理反應
田徑短跑項目是一種具有速度力量型特點的周期性運動項目,在整個項目的進行過程中,人體機制的功能還主要是以無氧功能方式為主。在熱環境中運動,肌肉需要大量的氧氣,而肌肉代謝產生的熱量增加,只有通過血液將熱量運送到體表。隨著出汗和呼吸的增加,需要攝取更多的氧氣和消耗更多的能量。所以降低體溫、增加散熱是十分重要的。生理性體溫調節系統通過體內體溫調節系統如:肌肉收縮、血管收縮、汗液分泌使體溫保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三)熱環境限制短跑運動能力的因素
在熱環境中進行短跑運動會增加運動員的疲勞感,這表示熱環境中存在抑制運動能力的因素,這些因素主要包括:肌糖原的快速消耗、脫水、體溫過高、運輸氧的能力下降等。
1.肌糖原的快速消耗
肌糖原是肌肉中糖的儲存形式,在劇烈運動消耗大量血糖時,肌糖原能分解功能。疲勞開始出現時是肌糖原供應不足的表現。短跑項目的能力供應過程中,ATP-CP系統主要提供的是運動所需要的加速能力,而糖酵解系統主要負責的就是速度與耐力的供應。
2.脫水
在熱環境中運動,汗液蒸發是機體主要散熱的方式,因為汗液的分泌常常多于攝水量,所以機體易發生脫水、脫水再引起運動能力的下降。無論是在熱環境還是在舒適的環境中,脫水都會降低機體的散熱能力。并且隨著脫水程度的增加,機體不能及時散熱,體溫的升高幅度也增加,每丟失1%體重的水,體核溫度會升高0.10—0.23。
3.體溫過高
熱環境中運動,由于產熱增加,而散熱能力又受到影響,所以體溫會大幅度提升。
4.運輸氧的能力下降
皮膚散熱運輸熱量所需的血液與肌肉供氧運輸氧氣所需的血液一樣多,二者之間就會產生矛盾;此外,汗液的大量外排會使血漿量下降,從而影響血液循環,使運輸氧的能力下降。
(四)在熱環境中提高短跑運動員的最佳表現的策略
1.確保訓練有足夠的專項體能水平和熱適應經常處于高溫環境中,熱應激蛋白的合成會增加,使人體的耐受力增強。以后再進入高溫環境中,人體細胞的受損程度就會明顯減輕。因此進行耐熱訓練,主動去適應熱環境,可加強血液循環和呼吸功能,促進汗腺分泌,通過發汗,有效地維護和強化機體散熱功能。
2.確保在比賽前有足夠的營養和水合作用在熱環境中進行短跑比賽,肌糖原的消耗大于低環境,并且汗液的分泌使機體內排出大量。汗液中含有一些電解質成分,包括鈉、氯、鉀、鎂、鈣等。所以運動時不僅要補充水分,還要適當的補充電解質,保持機體內電解質的平衡狀態。
3.減少動態熱身的組數或改變活動距離
在熱環境中進行短跑比賽,準備活動可能不利于運動能力。因為準備活動會使機體提前達到“疲勞溫度”。減少機體的代謝水平和心血管系統的負荷,推遲熱衰竭,從而提高運動能力。
4在休息時加入冷卻方式(冰毛巾、帳篷/遮陽板、風扇、冰桶和冷運動飲料和水)外界環境造成機體的體溫過高是限制運動能力的主要因素,并且熱環境對人體的過強的刺激,超出正常的神經功能指標,會引起運動員不愉快的感覺。利用物理降溫的方式可以短時間內抑制機體體溫的上升。
四、結論
熱環境導致機體運動能力降低,因此應注意需要針對運動員的各自身體條件,制定個性化的方案,幫助運動員的比賽成績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