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學只有真正讓孩子們在課外書海中徜徉,才能開闊語文視野,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小學課內課外的閱讀,不能孤立開來,它們應該是相互激發、相互促進的。如何使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有機銜接?我認為應該做到“認真指導課內閱讀,相機激趣;有序開展課內外閱讀,重視方法;合理銜接課內外閱讀,講究策略”。
關鍵詞:激趣;重視方法;講究策略
語文教學不能局限于課內閱讀,只有讓孩子們徜徉到課外書海中,才能開闊語文視野,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第三學段的學生,要擴展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而我認為小學課內課外的閱讀,不能孤立開來,它們應該是相互激發、相互促進的。如何使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有效銜接?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
一、 認真指導課內閱讀,相機激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要是自發地帶著興趣閱讀,必將事半功倍。當前,激發其閱讀興趣應該作為語文教師教學的首要任務,這實際上也是一種積極的減負措施。
1. 在五年級下冊第三組課文,要讓學生深切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我與學生一起學完《楊氏之子》這篇文言文,學到楊氏子巧妙回答:“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知道楊氏子同樣禮貌、機智地以姓氏做文章,讓孔君平無以應答,我相機問學生:“在生活中,你見過這樣的例子嗎?你有過同樣的經歷嗎?”我班級的一位同學馬上舉了一個“歌德讓路”的例子。我讓學生參與分析了這個笑話的精妙。同學們聽得興趣盎然,并于課外時間積極收集瀏覽了豐富的充滿語言藝術的故事。
2. 在同組課文《打電話》一文教學前,我先組織同學們一起觀看春晚相聲,調動了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并由此了解了相聲語言的精妙與幽默的特點,學生很愉快地完成《打電話》這一相聲的學習目標,剩下了充足的時間,學生與自己的同伴繪聲繪色、有模有樣地表演起來,教室充滿著同學們陣陣的喝彩聲。這樣的課內閱讀指導,不僅讓孩子輕松愉快地完成課堂學習目標,更是大大調動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打開了課外閱讀的積極通道。
3. 在學習《晏子使楚》一文時,能言善辯的晏子折服了學生,體現了語言藝術的巨大魅力,我也相機引導,一位男生也立即舉了“克林頓白癡”的例子。還反問同學們,如果你是克林頓,你會怎樣回答?同學們議論紛紛,各抒己見。我相機激發:在生活中,有很多書,里頭有很多吸引人的人,吸引人的話,吸引人的故事,相信同學們一定很感興趣吧!回去通過上網查找,翻閱書籍等方式,選擇你們喜歡的笑話或故事讀一讀吧!結果在回顧拓展三的“展示”環節,同學們都帶來了有趣的笑話。這樣,課內閱讀的即時激發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了課外閱讀,很輕松地完成了從課內到課外閱讀的有效銜接。
二、 有序開展課內外閱讀,重視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培養孩子課外閱讀能力,應該重視課內閱讀的指導。
我通常采用“主題教學”的方法——以“單元整合,群文閱讀”策略為指導,每個單元提出總的學習目標,滲透總的學習方法,讓它們有機結合,進而實現課內向課外的延伸。
在五年級下冊的第五組課文,都是關于經典文學名著的篇目。如《草船借箭》《猴王出世》《景陽岡》等,我在整組的課文閱讀中,提出一個總的學習目標:弄清故事的來龍去脈,抓住人物言行感受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從《草船借箭》一文,學生感受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我便相機引出文中同樣能謀善斷、文武雙全的周瑜:先在課末吟誦羅貫中的一首小詩《贊周瑜》,再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閱讀《三國演義》“赤壁之戰”的故事,讓學生把課堂所學方法運用于自己的課外閱讀中去。再拿時間在課內交流周瑜的雄才大略后,激勵學生閱讀《三國演義》全書,去理解引人入勝的故事的主要內容,感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包括《西游記》《水滸傳》等名著的同組課文,也以同樣的方法去進行課內課外閱讀的引導。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三、 合理銜接課內外閱讀,講究策略
除了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給學生可行的閱讀方法外,合理銜接課內外閱讀,還要做些什么呢?
(一) 搭建學生廣泛接受課外閱讀的教育平臺
每個學段的孩子應該讀哪些課外書籍?這些書籍又從何而來?讀課外書籍時應達到哪些要求呢?這些應該都是老師要和學生一起解決的問題。
每個學期開學初,我根據每冊的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學段閱讀目標,先列出本學期所要閱讀的共同書目清單,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開放書吧、班級圖書角,讓大家定期借閱。學校借不到的書,鼓勵大家到縣新華書店借閱,借不到的還可購買。閱讀的書有保障了,便為學生閱讀打開了一扇大門。并且要求大家,不管讀的是哪一本書,試著讀出它“寫了什么,怎么寫,為什么這樣寫”。在閱讀的過程,還可以摘抄下自己喜歡的優美詞句。如果是自己買的書,讀到特別有感觸的地方,還可以作上批注。有了這樣的閱讀平臺,學生再也不用茫然地去思考讀什么,怎么讀了,完全可以全身心置身于書海……
(二) 依托課堂,延伸課外,實現課堂內外的有機銜接
除了之前談到的在課內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外,我還利用一些課堂時間開展課外閱讀指導或者課外閱讀推薦活動,讓同學們互談讀書收獲、心得等,把自己喜歡的書推薦給其他同學。這樣,不但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可以通過這個閱讀平臺,擴大學生的閱讀面。
總之,課堂的相機激發,教給方法以及閱讀平臺的搭建,直接把課內閱讀延伸到了課外,實現了課堂內外的有效銜接。
想讓孩子在家里讀書,最好的辦法是父母也拿著一本書閱讀,想讓學生熱愛閱讀,教師時常跟他們同讀一本書,同議一本書……如果我們的孩子從小受到這樣的家庭熏陶、學校熏陶、社會熏陶,那么大概他們對閱讀也就樂此不疲了吧。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作者簡介:
盧雪華,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城關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