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逐漸推進,社會經濟也在高速發展的情況之下,各國之間的文化不斷融合,外語教學理論在我國不斷發展,跨文化教育的研究在這種情形之下得到教育者的重視。本文旨在通過闡述韓語教學中跨文化教育的基礎意義,對其教育原則進行簡要分析的同時研究其跨文化駕馭的導入策略。
關鍵詞:韓語教學;跨文化教育;導入策略
一、 韓語教學中跨文化教育的意義
由于每個國家之間的語言文化都不相同,所以語言學習作為文化標識的最重要的地方學習起來的過程也是困難重重,推動跨文化教育的意義就在于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學習一門語言。一般認為在教學方面中,韓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教育主要是從三個方面來導入教學:一是最為首要的就是能夠在課堂上利用一些知識分享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韓語的樂趣,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興趣方面會占據學生學習的主導作用,使學生從文化的角度上來進行語言的學習活動,從而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效果狀態。其二則是可以顯著提高韓語學習的效率。由于跨文化教育的導入作用使得枯燥乏味的韓語教學可以變得更加生動,使教學模式不再單一化不再抽象,增加課堂上的活躍氣氛,通過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顯著提升教學效果。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條作用,跨文化教育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提高日常韓語交流水平以及語言的應用能力,我國與韓國都曾經是漢字文化圈,在歷史上以及文化上肯定會有相同之處,但是由于社會文化發展、風俗習慣、歷史宗教信仰以及相關地理因素等各處都存在著差異性,從而形成學生學習語言的阻礙因素。然而更好地利用跨文化教育可以從根本的文化導入上來解決這些存在的缺陷,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站在文化的角度上理解相關知識,學習相關語言。
二、 跨文化教育在韓語教學當中的應用原則
在進行跨文化教育的過程中要時刻秉承著文化教育的導入是服務于韓語言教學的,語言教學占據主體地位的基礎上的二者相互結合,避免本末倒置的情況出現。從教育的整體發展眼光來看,跨文化教育的主要原則體現在以下方面:
文化教育本身內容和韓語教學之間存在的關聯性原則。換個說法也可以說是強調韓語教學的主體性地位,跨文化教育的導入為的是通過科學的渠道來幫助學生學習語言,所以文化教育不能脫離教學教材本身的內容,空談教學,應該立足于教材通過與韓語教材內容上的關聯來讓學生更好學習與應用韓語。從學生的實際角度出發,跨文化教育應該將學生的韓語能力提高作為主旨,保證其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使學生的韓語水平可以得到更好地提高。由此可見,韓語文化是不斷前進不斷發展的,社會的發展進步更要與跨文化教育相結合體現出一致性。
三、 韓語教學中跨文化教育的導入策略
通過上面所述,跨文化教育對于韓語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不順不通的地方導致跨文化教育的進展發生阻礙,那我們面對這種情況該如何解決呢?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簡要地分析并作出相應調整。
1. 調整韓語教學計劃。為了使學生能夠一步步接受,更好地掌握韓語學習,通過課程安排發現如今的教學是分為兩個階段教學模式,一、二年級屬于初級階段,一般側重于通過進行基礎課程、聽力課與會話課來進行對語言基礎知識的理解與培養,為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三、四年級的韓語教學則屬于后期鞏固階段,比較注重學生日常中韓語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包括翻譯課、寫作課、文學課、新聞報刊等。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方法,對于從零基礎起步的學生的語言學習可以取得明顯的成績。不過這種階段模式也存在著很多不足:一是這種階段教學對于韓國文化的學習并不系統性;二是這種情況下關于文化知識的教育主要放在了第三、四階段,不能夠很好地將語言教育與文化教育相結合的教學,應該對于這兩個階段的教學過程適當地增加互融性,從文化的角度來了解語言,學習語言。
2. 將跨文化教育融合進課堂教學。教師利用跨文化教育的導向作用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來實現與韓語教學的完美結合。實現韓國文化與語言知識在課堂上的同步教學,擴寬知識廣度,增強學習中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積極性與參與性。
3. 發揮課外活動在跨文化教育中的引導作用。通過組織學生參與課外活動吸引學生積極地進行對于韓國文化知識的實踐與探索,在提高學生的文化水平的同時提高其文化素養。課余時間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讀報看新聞,或者在學生的興趣基礎上組織觀看些電影、聽講座之類的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參與性與主體性。更多層面的了解韓國文化提高自身的韓語水平。
四、 韓語教學中跨文化教育方法研究
由此可見,跨文化教育在韓語教學中具有其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教育方法包括文化比較法、直接講解法、翻譯對比法以及交際實踐法等各種方法,為的都是盡可能地讓學生主導學習過程。比較常見的就是以下幾種:
1. 啟發誘導法。教師在基礎上進行講解,后面主要靠學生通過自己已經掌握的韓語文化知識再去發現探究與其相關的知識,學生在這種啟發誘導下可以有效地對思維能力進行激發鍛煉,進一步活躍課堂學習氣氛。
2. 文化比較法。將我國的文化與韓國文化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進行對比分析,通過其差異性提高學生的文化敏感度,在我國文化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對韓國文化的理解與記憶,通過這種方法不僅可以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歷史文化還可以更好地避免在韓語語言學習中出現的文化上的不解。
3. 交際實踐法。這是最重要最具有實踐性的方法,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進行一些角色扮演來身臨其境地感受韓國的文化氛圍,加深學生的實際理解。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將課堂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達成文化知識的良好的教學成果。
五、 結束語
考慮到我國關于韓語教育的起步相對較晚,無論是在教學方法上還是在教學基礎理論上來說,我國的教育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之處。跨文化教育的導入一定程度上可以對韓語教學的質量提高有所重要的幫助,同時對傳統的教學進行創新突出語言的知識傳授以及交際能力的相關培養。通過用實踐教學的科學方法為課堂上的教學與課外活動的多個模式的相互結合搭建一個合理的橋梁。
參考文獻:
[1] 楊金花.實踐教學改革中韓語教學的文化導入[J].大眾文藝,2011.
[2] 劉麗娜.韓國語教學中文化教育的問題點[J].科技咨詢導報,2007.
作者簡介:
吳晨,吉林省白城市,白城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