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二十一世紀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同時對人才的綜合素質、創新能力的要求變得更高了。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初中教師在教學中必須不斷反省自己的教學方法,并需緊跟時代前沿,學習新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知識水平,受到了廣大物理老師的青睞。本文從案例教學法入手,對初中物理學應用進行簡要探究。
關鍵詞:新課標;案例教學法;初中物理教學;應用研究
自1870年蘭德爾首次將案例教學法引入法學教育,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了。而中國在改革開放后才對案例教學法有所研究和應用,但隨著案例教學法在教育學領域的普及,我們有理由相信案例教學法會得到很好的發展。
一、 初中物理教學中案例教學的綜述
(一) 初中物理教學中案例教學的含義
案例一詞,具有事實、實例等含義。初中物理案例教學法是指將知識融入物理教學所設計的情景中,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老師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研究和分析,找出問題的本質原因,尋找知識形成規律,最后得出相應的結論。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 初中物理教學中案例教學的特點
1. 內容的真實性
從物理教學的內容看,物理學是研究宇宙當中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基本的結構、最一般的運動規律及所使用的實驗手段和思維方法的自然科學。而案例教學法的案例又正好是對現實生活實例的反映,這與物理學科本身特點完美吻合,同時這樣的情景也有利于老師對學生的引導,而學生的求知欲和興趣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 初中物理案例教學的實踐性
初中物理案例教學中會涉及許多不同種類的案例,雖然案例的某些情節可能是虛構的,但其本質性的內容必須依據客觀實際。因此,案例教學能夠讓教學情景與實際情景更加吻合,學生可以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無形當中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應對問題的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3. 初中物理案例的問題性
物理教學案例本質上不是簡簡單單的例子,也不是由理論構成的空洞內容,而是包含有一定思考的內容和問題。案例所包含的問題越能引人深入,越能給學生留下較多的思維空間,教學的效果越好。物理學中的很多現象有一定的奇特性,如高海拔地區的沸騰的水不能煮熟食物,雞蛋能夠浮在鹽水中,重量不同的小球從同一高度落下的時間一樣……這些現象所引出的案例故事往往能夠激發人們的好奇心,吸引學生進行探索。
二、 初中物理教學中案例應用教學的應用策略和建議
(一) 加強在職教師的職業技能培訓
對在職教師的職業技能培訓,應該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教學方式方法的培訓,比如可以開展教師對某一新的教學方式方法的討論會,而且在結束討論后讓教師們通過上臺講演的方式體現自己的思想認識并將之付諸實踐,變為實實在在的課堂教學演示,最后大家一起探討其優缺點,從而達到更深層次的進步。另一方面,培訓應把最新的最前沿的理論、觀點、事物介紹給教師,讓平時大部分時間都專注于教育的老師們能夠及時吸收、理解新的理念、新的教學觀念,促進教師隊伍思想觀念不斷地更新和及時地轉變。
(二) 豐富教師的教學內容
初中物理教師可以通過應用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方式,更好地豐富教學內容。比如,當教師講授到平常生活當中電器的里面主成分電路設計思路時,就可以通過現實生活中家長使用洗衣機為孩子洗衣服的案例現象,讓學生切身體會和掌握電能與物理機械能的轉化的知識內容。在這樣的案例的誘發指引下,學生可以利用相同事物舉例的學習方法,發現在日常生活中電能轉化為風能、電能轉化為熱能的實際應用案例。
初中生已經積累了一定量的生活經驗,且初中生的流體智力逐步達到頂峰,教師對初中生進行物理科目的教學內容時,通過緊抓這個年齡階段學生的成長特色,將物理教學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結合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引發學生的思考。例如,當教師在向學生講解物理大氣壓的教學內容時,就可以在課堂的準備階段,激發學生尋找在日常生活大氣壓的應用實例,并分析思考。引發學生對于潛艇深海探測、載人航天飛船的科學研究進行分析和思考。通過積極動腦思考,加以對現實生活中大氣壓應用現象的舉例論證,學生能夠發現更多存在于周圍生活當中的物理現象,并能對現象進行解釋,最終使物理教學效果達到預期水平。
(三) 培養學生物理知識的動手能力
案例教學法的新型教學模式要求教師能夠在自身教學任務完成的同時,時刻關注學生在相關物理知識內容實踐應用技巧方面的掌握能力。假如,教師講解到有關串聯和并聯的教學內容時,就可以在向班級內的學生介紹有關知識內容后,讓學生積極開動腦筋,通過利用電池、燈泡、電壓表、電流表等物品,自主開展實驗研究,比較并聯串聯之間的區別。當教師為學生講解完有關速度的知識內容后,也可以布置學生探究控制生活中物體的運動特點進行統計計算。通過布置需要自己動手實踐的任務,學生可以在充分吸取課堂物理教學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使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物理知識進行鞏固。
三、 案例教學法的應用條件
案例教學法的推廣,使得許多的學校和教師產生了跟風現象,在并不適合案例教學法的時候對學生進行了案例教學,造成了教師辛辛苦苦付出努力卻得不到收獲的后果,上課方式的轉變也使學生出現了極大的不適應,結果讓人很不滿意。案例教學的實施需要受三方面的限制:
首先,教師需學習并深入了解案例教學的原理方法,并能很好地運用。因此,教師必須接受相關培訓。
其次,案例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它的實施對學生也有一定的要求,學生應努力提高基礎知識,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盡快適應案例教學的新模式。
最后,要對案例教學的內容進行細致的安排,案例教學以學生的主觀積極參與為前提,以教師的有效引導和組織為保證,以設計或編寫出來的能達到教學目的的案例為材料,它是三者之間的有機結合,所以,它需要師生之間經過不懈的探索,共同努力才能發揮它的巨大優勢。
四、 結束語
初中物理教學是學生的科學觀、物理思維、邏輯思維開始成型和發展的第一站,它直接關系到學生將來對問題的思考方式,也對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的發展和塑造有極大的影響。所以在未來的道路上教師要不斷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結合案例教學法所具有的先天性應用優勢的基礎上,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得到平衡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馮華.談和諧教學法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赤子(上中旬),2017(3):220.
[2] 馮杰,劉蘭英,馮迪.物理案例教學的實踐模式辨析[J].課程·教材·教法,2016,36(7):101-107.
作者簡介:
鄭坤,江蘇省揚州市,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大橋鎮嘶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