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幼兒教育越來越重視,幼兒時期是人一生中成長的關鍵時期,大多幼兒都好動不好靜,常常專注力游離在外,難以集中。而教學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由學生的專注力高低、持續時間長短來決定,幼兒教師一定要尋找到能有效引起幼兒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采用多種授課方式,豐富課堂形式,幫助幼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課堂;注意力;幼兒;有效
一、 教學方法要多樣化
幼兒的注意力持續時間短,自制力差。在相關教育活動的方案中,教師要依照孩子的個性特點,對教學的方案進行細心創設和合理使用,讓幼兒情不自禁就被教學的魅力感染。比如,在“幫幫大黃狗”綜合性活動時,明確主體:通過幫助大黃狗,有效地培養孩子們的同情心,此時,將孩子們的實踐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結合在其中,能夠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隨著游戲的開始,老師將幼兒帶到預先細心準備好的場景中,讓孩子們仿佛身處“小動物的房屋聚居地”。由于環境真實有趣,充分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和熱情。緊接著,老師又安排了一連串的活動來提升孩子們的興趣,比如,大黃狗找媽媽的即興表演;讓孩子穿上服裝扮演大黃狗和其他動物,體驗大黃狗的心情;老師合理使用道具將“大黃狗的經歷”進行栩栩如生的闡述;孩子們發揮想象,編排新的故事情節,并進行表演;鼓勵孩子創新設計大黃狗的道具并改編故事走向等。由于所有教育的過程循序漸進,緊密結合,銜接自然,在不自覺中對孩子們的無意注意力進行加強,同時又間接提高了有意注意。此外,教學方案的創設兼顧了快慢動靜、松緊結合等理念,讓孩子們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能夠交替進行,使幼兒的大腦得到有效調節,讓孩子們能夠持久保持興趣和熱情。隨著多種元素的合理使用,如故事講述、游戲開展、表演感受闡述、身臨其境法等,老師使幼兒在活動全過程中興趣盎然,在專注的過程中認真觀察、大膽表述、積極思維、扮演角色,達到了有效的教育。
二、 選擇有效性的內容
幼兒園的教學內容是根據歷年來得到的幼兒經驗,要符合整體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因此在教學內容的挑選時有豐富多元的特點,同時要抓住孩子們的生活實際,將其融為一體。正如陳鶴琴老先生所言:“生活即學習,生活即課程。”從中可以看出,一切來源于生活的內容都是孩子們能夠學習效仿的。同時要注意其度的把握,難度不宜過高。只有教育內容適合孩子,才是我們的教育目標。
三、 優良學習習慣的養成
(一) 了解幼兒學習特點
孩子的學習動力源于其對知識的渴望和渴求度,這種渴求能夠讓其對教學活動的看法產生積極轉變。尊重他們的積極性和對知識的渴求,鼓勵激發孩子們進行自主學習,才能使孩子們真正成為學習的掌控者。我們應該將“孩子應該要學什么”的思想轉換成“孩子想要學什么”,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幼兒感興趣和需求的內容,進而促進幼兒的積極性并且引導幼兒的學習活動。他們的思維往往要依靠具體的行為來進行,這在一定程度上奠定幼兒的學習模式主要以直接經驗為基石。幼兒必須通過人和物的互相作用,構建起真正理解的新的知識經驗,形成幼兒期所獨有的知識經驗。
(二) 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
一方面,通過給普普通通的事物合理賦予一定的新奇神秘色彩,對孩子的好奇心予以激發。比如進行讀物閱讀時,使用一些激發式的話語,如,“這是什么情況呢?”“寶貝來猜一猜看”等,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通過將簡單的表象進行深入分析闡釋,剖析這些現象和普遍現象背后的道理,讓幼兒提起對身邊簡單事物的關注和興趣,留心現象背后的本質,促進孩子成長。此外,還可以鼓勵孩子動手實踐。這是孩子對新事物了解認知的一個有效途徑,孩子都熱衷于動手,對于學習熱情的提升會有著顯著提升。
(三) 不斷激勵,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年紀尚小,心智不夠成熟,精力旺盛,難以長時間保持對一個事物的專注。依照這個特性,教師需要制訂相應的計劃,改善孩子的專注力差的行為。課堂中有的孩子喜歡東張西望,老師這時給予一個摸頭的提醒,或當請內向的孩子發言時給他們微笑和語言的鼓勵,進而他們會感到開心和小小的驕傲,為了從中得到更多的快樂,也就會自覺地改掉那些不好的行為。
四、 教師要完善自我,注意課堂語言,堅持語言兒童化
孩子們都喜歡看動畫片,正是因為相似的思維和生動的說話語氣深深地吸引著他們。教師要注意對課堂語言的使用,堅持用語兒童化,提升親和力。如果在課堂上一味地展現深奧的詞匯,孩子們聽不懂就會對上課內容失去興趣,更別提幼兒的課堂專注力了。
五、 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一) 創設良好環境
幼兒的自控能力較差,若想要讓他們集中注意認真學習,就必須要事先做好各種準備,排除各種可能分散孩子專注力的因素。在學習前盡量避免讓孩子玩新穎有趣的玩具和游戲,讓孩子保持平靜的心情然后開始學習。為孩子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是集中孩子注意力的必要條件,因此孩子的學習環境力求單純固定。孩子在學習時,若家長走來走去,甚至看電視、聽廣播,孩子的專注力就會嚴重地被破壞。因此,當孩子學習時,父母也最好能保持安靜,坐下來看看書,讀讀報,或者做一些別的不影響幼兒的事。
(二) 制定統一目標
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家長和學校對孩子在教育上取得一致,意味著相同的“信息”每天不斷重復輸入孩子的大腦,促使習慣的形成。若要求不一致,類型各異的教育資源容易造成互相的影響,孩子就會心存疑惑,無所適從,從而致使幼兒養成不好的學習習慣。家長應對此提起重視,并積極幫助幼兒園實現統一目標,可通過訂立約定等方式來完成。學校和家長要在協作過程中交流討論,步調一致,才能獲得良好的教育目的。
(三) 做好榜樣角色
正如上文所述,孩子的思維是具象的。榜樣剛好和孩子的思維特性吻合,因而做好表率十分重要。各種幼兒讀物中的人物形象等有深深的魔力,能夠很好地影響幼兒——幼兒對這些人物會進行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模仿。可以經常給孩子講一些具有傳統美德的故事;念一些陶冶孩子情操的詩歌、兒歌;唱一些對孩子形成良好學習品質的歌曲。
學校和家長要通過合理靈活的方法來培養和提高孩子的專注力,要依據孩子迥異的性格特點來因材施教。在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教師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開拓進取,敢于突破,以此來挖掘孩子的潛能,使孩子獲取良好的知識和形成優秀的學習品質。此外,通過家長的合理協助,運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和先進的教育態度,堅持不懈,定能獲得顯著的成效。
作者簡介:
肖雨,江蘇省蘇州市,江蘇省蘇州市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山湖花園小學附屬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