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教學過程中,開展分層教學有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推動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教師的整體教育下提升學習能力,尤其對于體育教學,分層分組教學的方法能夠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發揮小學生體育鍛煉的熱情,進而提高體育教學效率。
關鍵詞:分組教學;教學組織形式;小學體育教學
新課標的提出,要求我們的教學要以學生主體,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發展學生的潛在力,始終圍繞著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設計教學內容。因此從體育課程教育標準層面而言,學生開展分組練習,更加有助于體育教師的教學授課,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特點,結合教師指導內容,自由選擇運動項目,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更加有助于實現德育教學的目標,因材施教。有利于因材施教,從而更好地提高小學體育教學的教學效果。為了進一步加強小學體育教學的有效性,需要體育教師轉變教學觀念,確立教學目標,制定合理的學習內容,結合學生學習實際狀況,豐富課堂活動,通過分層分組的方法激發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提升體育教學效果。
一、 轉變教學方法,合理劃分跳繩小組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小學生的身心需求,而在小學階段,跳繩作為體育鍛煉的主要形式,更加需要轉變教學方法,提升小學生對于跳繩學習活動的興趣,通過跳繩互動,增強身體素質。在跳繩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開展體育鍛煉,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愛好以及興趣,以及對于跳繩運動的理解能力以及身體素質進行合理分組,將健康的教學貫穿在體育教學的始終。那么如何合理分組,就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知識能力,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能夠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根本分組出發點,結合學生的學習基本規律,發揮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將對跳繩運動感興趣的學生且身體素質較強的學生分為A層,將身體素質一般對跳繩缺乏一定的興趣的學生分組B層,將對體育運動缺乏興趣以及不愿意參與體育運動的學生分為C層。并且將這些學生按照1∶2∶1的比例劃分小組,保證學生的基本參與度,通過跳繩訓練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幫助學生進一步開展體育鍛煉。通過這種分層分組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好活躍體育課堂氛圍,讓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運動能力得以快速地提升,在跳繩教學中,幫助學生更好的投入到體育鍛煉中能夠使的學生的堅韌性、持久性、思想品德得到有效發展,進而以更加高昂的熱情投身到體育運動中,因此小學體育跳繩分層分組教學首先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結合教學實踐,科學合理地劃分小組。
二、 營造和諧氛圍,提升跳繩參與熱情
在小學體育跳繩教學中,開展分層分組教學,既關注到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共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發揮自身的潛在力,開展學習互動。教師開展分層分組教學還可以從教學內容出發,將跳繩的教學形式劃分為多個層面,讓跳繩課堂充分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進而幫助學生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推動自身的全面發展。針對不同的學生特點,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設置為興趣化內容以及身體素質內容,讓學生對跳繩興趣的不同點都得以體現。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身體素質有選擇性地參與體育運動,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具體而言興趣與愛好內容是讓學生能夠針對自身的興趣進行跳繩能力的提升,花樣跳繩,集體跳繩等。而身體素質練習組就是結合自身的基礎能力調整跳繩訓練計劃,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這樣學生能夠在一種和諧的學習氛圍下,開展體育鍛煉。此外還可以根據學生的鍛煉階段,將教學內容分為自由練習和集中練習,推動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挖掘學生的鍛煉潛力。分層的教學方法是進一步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的體現,而分組教學的方法,則是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鼓勵學生開展體育鍛煉。
三、 分層激勵評價,樹立學生跳繩信心
小學生的身心處在發展的重要階段,教師對學生的鼓勵尤為重要,為了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體育鍛煉活動后,要針對學生的表現給予不同程度的表揚,幫助小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推動小學生產生跳繩的興趣,從而能夠發揮自身的學習能力,投身到體育運動中。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參加體育運動活動后,教師根據學生本節課的表現及時做出總結評價,能夠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之處,發揮教學評價的積極作用。體育教師一定要用激勵性的語言幫助建立鍛煉信心。例如在針對乙層學生開展評價時,要觀察這類學生的鍛煉過程,不能將其與甲層學生相比,忽視學生主體性,要以這類學生自身的進步為依據,表揚學生的努力之處。在對丙層次學生的評價過程中,切記避免批評性的話語,即便是學生的表現不好,教師也要保持著充分的耐心,讓學生能夠得到教師的鼓勵,不斷能激發學習積極性。針對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開展多層次的評價,能夠有效發揮小學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幫助小學生建立學習信心。此外,教師還可以定期舉辦一些跳繩競賽,讓小學生以小組參與其中,這種競賽形式有助于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氛圍,同時教師可以開展小組評比,小學生活潑好動,教師對學生的努力肯定,是小學生前進的動力。同時能夠定期檢查學生的鍛煉狀況,激勵學生前進,幫助小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實現小學體育教學目標。
四、 結語
小學體育跳繩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客觀狀況,并且結合體育教學的一般規律,為學生制定合理地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能夠開展合理分組,因材施教,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能夠不斷得到發揮。體育教師更應當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合理選擇與正確運用教學組織形式,發揮素質教育的作用,激發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的跳繩能力,發揮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馮娜,韓倩.任務型教學和學生分組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探討[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10).
[2]李昌鳳.淺談分組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效果[J].科技創業月刊,2011(07).
[3]付玉美.打造高效高中數學課堂——淺談分組教學[J].教育學論壇,2010(04).
[4]李倩.分組教學形式的模式研究[J].出國與就業,2011(01).
作者簡介:
陳艷峰,江蘇省宿遷市,宿遷市宿城區埠子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