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亞純,符 浩,郭 濤,段 斌,王昕禧,陳選才
(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泌尿外科,湖南 衡陽 421002)
復雜性腎結石屬于臨床泌尿外科的常見疾病。其中包括:多發結石、馬蹄腎結石、直徑超過3 cm結石、孤立腎結石等多種類型[1]。為了避免損害患者的腎功能,及時采取科學的治療方法非常重要。本組試驗特意選取76例復雜性腎結石患者進行分析,其中對部分患者采用經皮腎鏡氣壓彈道聯合超聲碎石術治療,從治療效果來看,最大限度提高了結石清除率且有效減少了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受到患者的普遍認可。現將具體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76例復雜性腎結石患者進行分析,均為泌尿外科2016年2月~2017年4月間所接收。其中觀察組38例患者中,男27例,女11例,年齡27~72歲,平均(48.62±2.03)歲,對照組38例患者中,男25例,女13例,年齡25~74歲,平均(49.15±2.07)歲,合并泌尿系統感染者占42例,所有患者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對照組:開放手術治療,手術操作嚴格按照規范進行,于患者肋L11~12位置建立切口,無菌下逐層切開皮膚、肌肉組織及其他組織,取出結石,后行腎盞成型術治療。術后,對該組每位患者在X線的引導下,探查結石取出數量及是否存在殘留,如果存在殘留,需在第一次手術后2個月左右再次進行沖擊波碎石術清除結石。觀察組:經皮腎鏡氣壓彈道聯合超聲碎石術治療,對該組每位患者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取膀胱結石位,于患側應用膀胱鏡將F6輸尿管導管插入腎盂內,隨后取側臥位,稍微墊高患者腰背部,于股L12下緣處進針,經B超引導,使用18G穿刺針進針至患者腎盞中,后拔出針芯后完成皮腎通路建立。依據患者結石部位、大小及數量應用氣壓彈道聯合超聲碎石術治療,保證碎石徹底清除。若患者存在腎盂積膿現象,需先用超聲機吸出膿液,后取石;若患者存在鹿角形結石,術中借助B超仔細觀察,確保結石徹底清除[2]。術后沿輸尿管留置雙J管與腎造瘺管。術后3天復查患者結石殘留情況,如果無殘留結石,可拔除造瘺管,并于術后4周后拔除雙J管。如果殘留較大結石,需繼續行Ⅱ期手術。
1.3觀察指標:觀察所有患者圍手術期的綜合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術后綜合指標:結石清除率、術后發熱率、術后鎮痛藥物使用率,詳細記錄數據并比較。

2.1對兩組圍手術期綜合指標進行比較: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較優,差異顯著,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對兩組術后綜合指標進行對比:不同手術方案治療后,觀察組結石清除率為94.74%,對照組為57.89%,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發熱率為5.26%,對照組為13.16%,差異明顯,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鎮痛藥物使用率為13.16%,對照組為23.6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組別例數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術后下床活動時間(d)住院時間(d)觀察組3868.25±2.6449.67±4.385.14±1.029.34±0.64對照組38103.63±2.5176.28±4.418.79±1.3419.37±0.71t值7.6294.5174.0215.734P值<0.05<0.05<0.05<0.05
表2兩組術后綜合指標對比[例(%)]

組別例數結石清除術后發熱術后鎮痛藥物使用觀察組3836(94.74)2(5.26)5(13.16)對照組3822(57.89)5(13.16)9(23.68)χ2值21.61512.05915.427P值<0.05<0.05<0.05
臨床研究發現,腎結石的復雜性與結石的成分、大小、形狀及在腎內分布情況有密切的關系、與腎功能是否正常有關、與是否合并泌尿感染有關[3]。為了有效避免患者腎功能的損害,臨床一致認為,對復雜性腎結石需要及時進行處理。手術依然是臨床治療復雜性腎結石的有效選擇,其目的是提高結石清除率,加快術后機體的康復[4]。近些年,隨著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治療泌尿結石的相關儀器和設備得到了廣泛的提升,經皮腎鏡取石術的應用范圍和效果得到普遍認可,成為臨床治療腎結石的常用手術方式[5-6]。整個手術操作過程中,在B超的引導和定位下,確保建立通道的有效性,保證其與腎臟之間的距離最短,有助于提高結石清除率[7]。此方法減少了經皮穿刺通道的數量,具有相對安全性和微創性,目前已經逐步取代了傳統開放手術方法,成為復雜性腎結石的理想治療選擇[8]。超聲碎石術能夠減少腎盂形成的壓力,保證結石清除率,且不會給患者帶來泌尿感染并發癥[9]。結合研究就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間為(68.25±2.64)min,術中出血量為(49.67±4.38)ml,術后下床活動時間(5.14±1.02)d,住院時間為(9.34±0.64)d,對照組手術時間為(103.63±2.51)min,術中出血量為(76.28±4.41)ml,術后下床活動時間(8.79±1.34)d,住院時間為(19.37±0.71)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皮腎鏡氣壓彈道聯合超聲碎石術可充分減少患者在手術中的損傷程度。此外,觀察組的結石清除率為94.74%,對照組為57.89%,觀察組的手術方案能夠確保良好的結石清除效果,方案整體效果比較理想,再加上觀察組的術后發熱率5.26%、術后鎮痛藥物使用率13.16%,明顯優于對照組的相應數據,更能證實觀察組手術方式推廣的必要性。此外,要求手術醫師,術前周密準備,把握好患者手術適應證和禁忌證,術中仔細操作,術后密切觀察。
綜上所述,經皮腎鏡氣壓彈道聯合超聲碎石術治療復發性腎結石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提高了結石清除率,且利于患者術后機體的恢復,故值得進一步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