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渝紅
(重慶市九龍坡區人民醫院,重慶 九龍 400050)
子宮肌瘤是婦科常見良性腫瘤之一,盡管該癥不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但往往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既往臨床常采用開腹手術治療,但開腹手術存在創傷較大、術后康復緩慢、術后并發癥較多等弊端。近年來,隨著微創婦科理念和腹腔鏡在臨床中的推廣應用,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在治療子宮肌瘤中越來越受到重視,但學者對巨大子宮肌瘤治療的研究相對較少。對此本研究將對近年我院收治的47例巨大子宮肌瘤患者予以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并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2015年6月~2017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94例巨大子宮肌瘤患者,年齡35~58歲,平均(47.3±2.4)歲;多發肌瘤81例,單發肌瘤13例,均經超聲檢查最大肌瘤直徑6~12 cm,平均(8.2±0.8)cm,子宮變大如孕12~16周;均符合《婦產科學(第八版)》中巨大子宮肌瘤的診斷標準[1],且經超聲檢查或術后病理檢查確診,經宮頸細胞學檢查排除宮頸惡性病變,排除心肝腎嚴重功能障礙、凝血功能障礙、妊娠及哺乳期婦女、陰道狹窄者、合并其他婦科疾病、惡性腫瘤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予以常規開腹全子宮切除手術治療,在連續硬膜外麻醉滿意后,常規經腹壁切開腹腔,并逐層分離,直至充分暴露子宮,術者常規結扎動脈后切除子宮,再逐層縫合,術畢。觀察組予以腹腔鏡下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具體操作如下: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滿意后,協助患者取截石體位,常規消毒、鋪巾,在臍孔上緣1~4 cm處做一切口1.0 cm,置入腹腔鏡,在左右髂前上棘上方2 cm處各做一0.5 cm切口作為穿刺孔,另在左側髂前上棘,與臍之間連線中點上方做一0.5 cm切口做穿刺孔。常規建立氣腹,氣腹壓控制在12~14 mm Hg(1 mm Hg=0.133 3 kPa),術者通過腹腔鏡探查盆腔情況,用超聲刀電凝切斷雙側子宮圓韌帶、卵巢固有韌帶、輸卵管峽部,電凝切斷雙側子宮血管,打開膀胱子宮反折腹膜,下推膀胱至陰道前穹窿下方。隨后用鼠齒鉗夾宮頸自陰道牽出,沿陰道穹窿環形切開陰道黏膜,鈍性分離直腸宮頸間隙,鉗夾、切斷、縫扎雙側主韌帶、骶韌帶,子宮游離后牽拉宮頸,經陰道螺旋式切開子宮體,取出子宮。用可吸收線縫合陰道黏膜和盆底腹膜,最后依次縫合切口,術畢。
1.3觀察指標:①觀察記錄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②記錄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2.1兩組圍術期各指標比較:兩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康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組別例數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術后排氣時間(h)下床活動時間(d)住院時間(d)觀察組4795.6±20.8①87.3±31.4①21.5±9.5①1.5±0.4①5.7±1.3①對照組47110.7±23.4149.7±28.348.4±10.22.9±0.59.3±1.4
注:與對照組比較,①P<0.05
2.2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率為6.4%,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率為31.9%,兩組術后并發癥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兩組術后并發癥率比較[例(%)]

組別例數切口感染皮下氣腫臟器損傷腹腔感染合計觀察組471(2.1)2(4.3)003(6.4)①對照組475(10.6)5(10.6)3(6.4)2(4.3)15(31.9)
注:與對照組比較,①P<0.05
子宮肌瘤是婦科常見良性腫瘤之一,盡管該癥不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但往往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既往臨床常采用開腹手術治療,但開腹手術存在創傷較大、術后康復緩慢、術后并發癥較多等弊端。巨大子宮肌瘤是一種女性常見良性生殖腫瘤,因其形態較大、手術剝離較困難,常需實施子宮全切術進行治療,但該術式存在諸多弊端,致使術后恢復緩慢,且易因感染而引發盆腔內部廣泛粘連,增加患者痛苦[2]。
近年來,隨著腹腔鏡技術日益成熟,且手術適應證逐漸擴寬,這使得腹腔鏡微創治療巨大子宮肌瘤成為可能,該術式擁有腹腔鏡手術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等特點[3]。本研究中,于術中在臍上置入腹腔鏡,可擴大手術視野,并可獲得滿意的腔內操作空間;腹腔鏡具有擴大和診斷作用,使術野更為清晰,有助于術者在鏡下有效辨認相應的血管位置[4];將子宮主韌帶和骶韌帶切斷后,有利于術者游離子宮,使得術中暴露良好;在腹腔鏡直視下分離切斷子宮血管,可減少術中出血[5];在鏡下分離子宮韌帶、子宮動靜脈,可有效避免損傷周圍組織及器官,減少術后盆腔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并可促進術后康復[6]。然而,該術式對陰道狹窄者操作有一定局限性,在經陰道取子宮時,要避免使用暴力導致陰道切緣撕傷;若因宮體大,不能完整取出,可行螺旋形逐次切除子宮體;必要時可用肌瘤旋切器經腹切除部分子宮體后再經陰道取出,本研究組子宮游離后均經陰道取出,避免了經腹肌瘤旋切時導致的腹腔種植[7]。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腹腔鏡下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對減少手術出血量、縮短患者康復時間、減少術后并發癥有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對巨大子宮肌瘤患者應用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可減少對患者造成的損傷,術后恢復快,且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