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彪
(湖北省荊州市胸科醫院結防科,湖北 荊州 434000)
肺結核是一種慢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其致病菌為結核分歧桿菌,近些年已成為威脅全世界人類身體健康的重要疾病。目前臨床徹底治愈肺結核疾病,不但需要醫務人員及時進行確診并制訂合理有效的抗結核化療方案,還需要肺結核患者能嚴格遵守醫囑、規律服用抗結核藥物和堅持完成整個化療療程[1]。治療依從性是患者在疾病治療期間遵守醫囑和治療方案的程度;治療不依從則是指患者治療期間不遵守醫囑,擅自停藥、減量或加量等不正規服藥表現。相關研究已證實[2],抗結核療效與患者服藥依從性之間存在著密切的相關性關系。還有研究認為[3-4],肺結核相關疾病知曉率低、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高和家庭經濟水平差等均是導致患者服藥依從性差的重要影響因素,但目前關于肺結核患者焦慮、抑郁等心理狀況與服藥依從性之間相關性的文獻報道相對較少。因此,本研究擬分析肺結核患者心理狀況與服藥依從性的相關性關系,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間住院或門診治療的240例肺結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臨床癥狀、痰菌細胞學及肺部影像學檢查均符合診斷標準,且已除外合并有言語交流障礙、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和拒絕此項研究者。其中男142例,女98例,平均年齡(46.0±8.4)歲,病程(4.7±1.3)年,教育年限(9.7±2.8)年。所有患者均知曉本項研究內容并簽署同意書,本研究方案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分組研究:采用Morisky調查量表[5]評估所有患者的服藥依從性,量表內容為四個問題,肯定回答為1分,否定回答為0分,量表總分值為0~4分。240例肺結核患者根據量表分值分為依從性好組(0分,190例)和依從性差組(≥1分,50例)。
1.3心理狀況評估
1.3.1焦慮癥狀評估: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6]評估肺結核患者焦慮癥狀的嚴重程度,量表內容主要為反映焦慮主觀感受的20個項目,每個項目計3分,總分為60分,≥50分認定為焦慮癥,總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焦慮癥狀越嚴重。
1.3.2抑郁癥狀評估:采用流調中心抑郁量表(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depression,CES-D)[7]評估肺結核患者抑郁癥狀的嚴重程度,量表內容主要為反映抑郁主觀感受的20個項目,每個項目計3分,總分為60分,≥16分認定為抑郁癥,總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抑郁癥狀越嚴重。
1.3.3社會支持情況評估:采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8]評估肺結核患者社會支持情況,量表內容主要為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對支持的利用度,共包含10個項目,每個項目計5分,總分為50分,總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社會支持情況越好。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Logistic法分析服藥依從性的危險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臨床資料比較:依從性好組和依從性差組在性別比例、年齡、病程及教育年限等臨床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組別例數性別(男/女)年齡(x±s,歲)病程(x±s,年)教育年限(x±s,年)依從性好組190112/78①45.7±8.2①4.6±1.2①9.8±2.7①依從性差組5030/2046.3±8.54.7±1.49.7±2.9
注:與依從性差組比較,①P>0.05
2.2兩組心理狀況比較:依從性好組焦慮、抑郁發生率及社會支持評分均明顯高于依從性差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兩組心理狀況比較

組別例數焦慮[例(%)] 有 無 抑郁[例(%)] 有 無 社會支持(x±s)依從性好組19018(9.47)172(90.53)60(31.58)130(68.42)35.12±6.07依從性差組5010(20.0)①40(80.0)25(50.0)①25(50.0)30.27±5.49①
注:與依從性好組比較,①P<0.05
2.3服藥依從性影響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分析服藥依從性的影響因素,抑郁和焦慮均為服藥依從性的危險因素(P<0.05),社會支持總分較高是服藥依從性的保護因素(P<0.05)。見表3。
表3服藥依從性影響因素分析

變量bStdχ2值P值OR值OR 95% CI抑郁0.4320.1686.4120.0121.5471.076~2.089焦慮0.8220.2878.2080.0052.2771.282~3.902社會支持總分-0.0610.01126.7260.0000.9150.876~0.953
肺結核疾病治療時間長、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高、家庭和社會成員歧視等較多因素可對患者造成嚴重的心理壓力和沉重的經濟負擔,故較多肺結核患者表現為焦慮不安、抑郁、沮喪等負性情緒。上述各種負性情緒可導致患者出現神經體液平衡出現異常紊亂,自身免疫防御能力明顯降低,進而疾病病情顯著性加重,最終對患者生存質量造成不利影響[9-10]。嚴格遵守醫囑規律服藥是治療肺結核的重要保障,而擅自提前停藥或不規律服藥是導致肺結核疾病復發或產生耐藥結核桿菌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監督患者堅持、規律、早期和全程抗結核治療是對于治愈肺結核顯得極為關鍵,而提高肺結核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則是必不可少的因素[11]。
服藥依從性是一種受到較多因素影響作用的行為問題,而目前醫務人員面臨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的主要問題為:對于阻礙和促進服藥依從性提高的各種因素缺乏綜合考慮。近些年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逐漸完善和認識的不斷提高,社會心理方面的影響因素在疾病進程中發揮的作用受到廣泛的關注。本研究顯示,依從性好組焦慮、抑郁發生率及社會支持評分均明顯高于依從性差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結果提示存在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情緒和社會支持程度較低肺結核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差。國外相關研究也證實[12],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情緒和社會支持情況對患者服藥依從性具有明顯的影響作用。分析原因可能是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情緒使得肺結核患者產生各種消極的認識,進而導致患者出現拒絕規范治療、不遵守醫囑和自我放棄等各種不良行為,而社會支持是保護機體身體和心理健康狀況的重要因素,而能夠獲得主客觀等多方面社會支持的患者則能形成良好的行為。
此外,本研究通過Logistic法分析肺結核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因素,結果顯示抑郁和焦慮均為服藥依從性的危險因素(P<0.05),社會支持總分較高是服藥依從性的保護因素(P<0.05)。
綜上所述,抑郁、焦慮等心理狀況及社會支持情況與服藥依從性有明顯相關性關系,服藥依從性差的患者應積極予以心理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