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漢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可愛的草塘》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生字、生詞;理清文章條理;有感情地朗讀,了解草塘的美麗景色、豐富物產,積累好詞好句。
2.通過直觀的圖片和影音的展示以及多讀來體驗語言的美和自然的美;抓住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3.了解北大荒的可愛,培養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感受草塘中的美。
教學重點:了解草塘的美麗景色、豐富物產,體會“我”的思想感情變化。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激趣導入
師:以前我們隨著課文瀏覽過許多美麗的景色。(媒體課件)有黃山的奇峰怪石、遼闊的內蒙古大草原、水上城市威尼斯、雄奇壯麗的長江三峽。同學們看一看這是哪里?(草塘圖片)今天我們就跟隨作者來游覽“可愛的草塘”。(板書課題。)
二、課前預習檢查
1.師:同學們預習了課文后,你知道草塘在哪兒嗎?
(北大荒。)
2.師:聽到“北大荒”這個詞,你有什么感想?
3.師:誰能在中國地圖上快速找到北大荒的位置?(一生找)還有誰知道北大荒的其他情況?你是怎么知道的?(如:氣候、特產)這兩位同學通過上網、查書等方式來學習,真有辦法,真不錯。
4.小組內成員互考生字。
三、整體感知課文
1.師: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師:課文是按著怎樣的順序向我們介紹北大荒草塘的可愛的?想一想課文可以怎樣分段。(初到北大荒—景色優美—物產豐富—風景奇特。)
3.師:讀了課文后,你覺得這個草塘怎么樣?(大、美、物產豐富。)
4.師:現在請大家快速地瀏覽課文,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讀一讀。(學生自由讀,教師巡視。)
5.師:把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小組的同學聽,并說說為什么喜歡。
四、學生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師: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為文章分了段,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師:課文中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寫草塘的可愛的?
(板書:景色美麗,物產豐富。)
師:既然草塘是可愛的,那作者初到北大荒是一種什么感覺?(待膩。)“膩”是什么意思?作者為什么會待膩呢?(那是因為他還沒見過草塘的真面目。)
師:正當“我”無聊之際,小麗帶我來到了草塘,作者第一次見到草塘有什么感受呢?
二、學習“風景優美”
師:自由讀第5自然段,思考:草塘的景色有什么特點?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勾劃出有關的句子。
(句子:這么大,這么美的草塘……茫茫的跟藍天相接。)
師:你能從這個句子中找兩個字概括出草塘的特點嗎?(大和美。)
師:課文哪些句子、詞語寫出了草塘景色是美麗的?(找句子、詞語,談自己的理解。)
抓重點詞: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從以下三方面體會:
(1)草塘面積大:“走了進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樣”“茫茫的跟天相接”可以體會出草塘的廣闊無邊可愛與美麗。(板書:大像海。)
(2)草塘綠多姿:從“綠得發光”“綠得鮮亮”“鮮綠色”“翠綠色”“墨綠色”等詞語,讓學生感受到一個“綠”字,在作者的筆下變得絢麗多彩,草堂一片綠色,而毫無單調寂寞之感。(圖片——從近處、稍遠處、更遠處體會綠色的變化。) (板書:綠多姿。)
(3)草塘動態美:抓住“歡笑著”“翻滾著”“趕”“ 涌”等詞語,幫助學生體會到草塘里的草,像浪花一樣,在不斷地向前涌動,這草塘就是綠色的海洋,感受到草塘的動態美。(板書:動如浪。)
師:誰來把描寫草塘景色的這段話朗讀一遍?大家閉上眼,邊聽邊想,腦海中出現了一幅怎樣的圖畫
師:你對出現的草塘圖有什么感受? (很大,很美麗。草塘太美了!)
師:我們聽和讀都已覺得很美,那親眼見到草塘的作者此時是什么心情怎樣呢?從哪里看出的?
(作者這時非常驚奇,從“我情不自禁……真美啊”看出來的。)
師:“情不自禁”是什么意思? (不由自主的意思。)
師:感情控制不住,看到草塘這么大這么美就不由地脫口而出——(生讀:“這草塘真美啊!”)
過渡:草塘的景色可真美啊!可小麗卻說我來的不是時候,這又是為什么呢?
三、學習 “物產豐富”
自讀課文思考:
1.小麗給我講了哪幾件趣事?
2.小麗自豪地講述使我對草塘又有了哪些了解?這時作者是什么心情?
(1)講解“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
(板書:狍子多、魚兒多、野雞多。)
(2)教學 “逮魚”。
從“仔細一看,擠擠挨挨”看出,魚多得擠在一起,一個挨一個。
“波光粼粼”是什么意思?只是陽光照射水面發光嗎? (不單單說水發光,還有魚在水面上擠擠挨挨,魚鱗也一閃一閃發光,說明魚多得擠到水面上。)
從“我驚叫”“連忙脫掉” “不住” “拾” 等字看出魚多。“拋”換成“扔”好不好?(設計意圖:換詞比較,咀嚼品味理解課文,培養語感。)(板書:留戀、陶醉。)
教師指導朗讀課文。
過渡:當作者還留戀、陶醉在剛才酣暢捕歡快之中,突然出現在面前的一條小河令作者情感再次發生了變化。(出示小河美景片段,伴隨音樂聽朗讀錄音、感受小河的景美。)
3.這幅大自然的畫卷以清凌凌的河水作背景,倒映出綠的蘆葦、藍的天空、白的云朵。這正是可愛的草塘的一個美麗縮影。作者因愛而憐,生怕弄壞了這幅美好的畫卷。
四、總結
師:是呀,草塘里不僅風景優美,而且物產豐富,真是一個可愛的好地方。作者的感情也在隨著對草塘的了解發生著變化——開始初到北大荒時待膩了;到見到草塘美景時的贊嘆;聽了小麗介紹后和親身體驗到水泡子里捉魚,離開時戀戀不舍;最后看到小河奇特景象,陶醉其中。文章字里行間處處洋溢著作者對草塘的熱愛之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對祖國熱愛之情。(板書:熱愛家鄉、熱愛祖國。)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請用本課所學的寫作方法從風景優美和物產豐富兩方面來夸一夸自己的家鄉。
反思:
《可愛的草塘》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清新活潑的筆調寫出了草塘的景色優美、物產豐富,讀來令人神往。這篇課文也是我特別喜歡的一篇,自己很用心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個人認為有成功之處同樣也存在不足,總結如下:
1.能夠從整體入手、準確把握、理清文章脈絡進行教學。
語文教學是個有機的整體,我認為運用整體性原則進行閱讀教學,是符合兒童的認識規律的。所以首先通過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讓學生迅速地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為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接著又提出問題:“作者是按著怎樣的順序寫的?分別寫了什么?”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初到北大荒——景色優美——物產豐富——風景奇特。這樣既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又理清了文章的脈絡,為進一步的學習做了良好的鋪墊。
2.緊緊抓住明、暗兩條線教學來揭示文章中心。
本文條理清晰、情景交融,先寫作者初到北大荒覺得沒意思,然后看到了草塘美景親自下河摸魚,最后領略草塘奇特風光,這是明線,也就是文章的文脈;在敘事寫景的過程中也寫出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這是貫穿全文的暗線。
教學時,我緊緊抓住明暗兩條線的變化,幫助學生揭示文章的中心,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走進這人間仙境,神游草塘的美麗風光,真正感受草塘的“廣闊美”“動態美”豐富多彩的“綠色美”,讓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不由得發出贊嘆:“這草塘真美呀!”再講親歷水泡逮魚、領略奇特風景,讓作者完全陶醉了,揭示出作者熱愛草塘,熱愛北大荒這一中心,也激發了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3.帶領學生品詞析句,走入美的意境。
《可愛的草塘》文字優美、感染力強,是一篇以美的情感去陶冶學生情操的好文章,所以我在教學本課時注意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美詞佳句,細細品味,理解其所描繪的美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如在教學“草塘美景”時,通過理解“置身于大海”,品味“翻滾”“趕”“歡笑”“涌”等詞語,體會這草塘就是綠色的海洋;抓住“鮮綠”“翠綠”“墨綠”讓學生感受到一個“綠”字,在作者的筆下變得絢麗多彩,毫無單調寂寞之感,同時學習作者遣詞造句的方法。
4.能力訓練還應加強。
我認為本課教學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能力方面還存在欠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給學生更多的獨立思考,互相交流的機會。另外朗讀指導做的不夠,雖然在停頓、重音、節奏等朗讀技巧方面有訓練,但如何引導學生把頭腦中想象的畫面通過自己的朗讀表達出來,并與作者一起走進草塘美的意境中,抒發對北大荒的喜愛之情,做得還不夠。今后教學中還應在這些方面多學習,多研究,讓自己得到提高。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保國第一小學)
見習編輯∕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