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可持續作為前提,從景觀要素的基本構成入手,分析景觀的構成要素,對景觀各要素的特性進行闡釋,從而對可持續景觀的諸多構成要素進行研究。
關鍵詞:可持續;景觀構成要素;景觀材料
[基金項目: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項目(2016SJD760030)]
在景觀設計學的領域中,可持續的景觀設計具有重大意義。可持續發展中的景觀模式使人類在利用資源的同時受到傷害的程度降至最低。因此所有的景觀構成要素共同發生作用,才能最終決定景觀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在此基礎上,從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出發,探討了可持續的景觀構成要素。
一、景觀的構成要素
對于景觀的解釋,在不同的領域、文獻資料中也各不相同。從廣義上來講,是對具有審美、資源價值、文化意義和生態功能的事物的概括。由此可見,景觀是一個美麗而難以說清的復雜概念。一般來說,將景觀劃分為自然景觀、歷史人文景觀和工程設施景觀三大類。每一大類下又會有詳細的分類,層層規整下去也就知曉了景觀的基本構成要素,因此景觀的構成要素很難一一贅述。譬如自然景觀就可以再劃分為山岳景觀、水域景觀、氣候天象景觀、生物景觀。山、水、氣、光、動物、植物等就是自然景觀的基本構成要素,這些自然要素的巧妙結合,就構成了千變萬化的景象和環境。
(一)要素
組成系統中,最小的結構部分就是要素,也稱為構成元素。
元素是構成客觀事物存在并維持其運動的最小單位。它是事物的基本要素,是系統的基本單位,是系統生產、改變和發展的動力。
作為一個系統的基本單元,元素是分層的,相對于系統它是一個元素,相對于構成它的元素是一個系統。該系統是獨立的和支柱的。在一定的結構上,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系統的性質。同一元素在不同的系統中的性質、地位和功能是不同的。如果系統中一個要素與其他要素有過大的差異,那么便會自行脫離或被清除。正如社會制度是一個由個體構成的系統一樣,人是社會動物,以人為本才可以形成一個社會系統。但人也可以被看作是基于細胞的系統。細胞沒有社會屬性,不可能把社會系統分割成細胞。要素還具有與系統不同的明顯特征,即個別性,多樣性,不可分割性。
(二)景觀構成要素
景觀是由景觀系統的各個結構部分組成。所有景觀小的部分相結合,也就是所有的景觀構成要素共同發生作用,各個構成部分的效果也就決定了整個景觀的質量和效果。景觀這個有機體的重要組成要素之一便是景觀要素,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履行其各單元的職責,形成了每一個空間系統,給人們帶來不同的空間印象,承載著可持續發展的景觀使命。景觀材料也可被理解為是景觀構成要素中的重要組成,無論是人工,亦或是自然資源,只要其能夠應用于景觀的設計中,那么都可以稱之為景觀材料。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材料的日趨豐富,以及景觀設計的觀念不斷提升,使得人們對景觀材料的設計和應用的觀念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并且向創新發展的方向不斷前進、完善。所以,其設計在技術、構造以及材料這三個方面都有所改變。因此,景觀材料在景觀設計這一領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某種層面上來講,設計的概念實現與形式,最終落實到材料上,所以材料便是設計所使用的語言。
1.景觀自然材料
景觀自然材料顧名思義是自然存在于景觀之中的資源,能夠應用于景觀設計之中。譬如水景材料、山石材料、植物材料等。
中國園林擅長應用植物題材來表達造園的意境,用花木作為造景主題來創造風景點或著是建設主題花園。譬如杭州西湖的柳浪聞鶯,首先體現主題思想——柳浪聞鶯,柳樹以一定的數量配置于主要位置,形成柳浪景觀。為了體現聞鶯的主題,在聞鶯館的四周,種有多層次的、與假山結合的喬灌木,如南天竹、山茶、玉蘭、雞爪槭、香樟、垂柳等,使聞鶯館隱蔽于樹叢之中,建筑色彩比較深暗,加強了密林隱蔽的感覺,周圍還種有許多瑞香、臘梅、桂花等香花植物,增加了鳥語花香的意趣。拙政園荷風四面亭,位于三岔路口,三面環水,一面鄰山。在植物配置方面,基本上選用較高大的喬木,如垂柳、榔榆等,其中以垂柳為主,灌木以迎春為主,四周皆荷,每當仲夏季節,柳蔭樹密,荷風拂面,清香四溢,體現荷風四面之意。由此可見,植物是園林工程建設中最重要的材料,園林植物的選擇和配置,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園林綠化觀賞價值及藝術水平的高低。
在中國漫長的造園的歷史進程中,奇石在園林中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有具象之美和抽象之意的造園元素,是具有靈性的語言符號,因此成為營造園林意境的理想元素。古人云,“山無石不奇,水無石不清,園無石不秀,庭無石不貴,室無石不雅,居無石不安”。奇石的引用要追求自然之美,增加其野趣,奇石需形象化,做到“片山多致,寸石生情”。
奇石在形式上講究的是“丑、瘦、漏、皺、透”。在安置這些奇石時,根據它的體量大小、形貌特點等因地制宜地去匹配周圍的空間環境。譬如蘇州的冠云峰體量很大,就必須安置于空闊顯豁的空間中。冠云峰因其形又名觀音峰,它充分體現了太湖石“瘦、漏、透、皺”的特點。
2.景觀人工材料
景觀人工材料主要包括了混凝土景觀材料、石材景觀材料、木材景觀材料、燒結景觀材料、金屬景觀材料、玻璃景觀材料、塑料景觀材料等。
譬如景觀石材類地面鋪裝材料主要有三種。一是花崗巖類:如芝麻白、芝麻黑、芝麻灰等,多采用火燒板。二是片巖類:如青石板。三是卵石類:如河卵石(包括碎石米)。
二、可持續景觀
于2009年12月,192個國家的談判代表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峰會商討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減排協議。人們開始關注生態、節能、低碳等方面。在人口增加、環境惡化、能源短缺等問題嚴重的當下,可持續景觀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生態恢復、濕地保護等在整個景觀行業受到熱議。
可持續景觀的定義——景觀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包括視覺享受、美學意義,也包括生態影響、文化內涵等。景觀反映著人類的世界觀、價值觀、倫理道德,景觀規劃設計便是人們實現夢想的途徑。可持續景觀就是節約資源、環境友好、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景觀。
景觀設計和可持續兩者之間本來就不是相駁的,甚至可以說可持續與景觀本該融為一體,是以人類自我為中心和以生態生物為中心的高度統一。就這一點來說,可持續也是景觀設計的立命根本與唯一出路。
早在1993年10月份,美國景觀建筑師協會發表了《ASLA 環境與發展宣言》,并從景觀設計的角度提出了可持續環境與發展的概念。其宣言提出:景觀是支持生命存在和延續的各種自然過程的載體。滿足自己的需求就是要維護和建立完善、健康的景觀體系。
三、景觀構成要素中可持續性的體現
在可持續發展的大環境下,景觀設計中越來越多地融入可持續的元素。在此,以小見大,探討景觀基本的構成要素中可持續性設計的融入。
首先在景觀設計中運用節能技術達到節約資源的目的,營造一種低碳又環保的綠色主題,是當下國際發展的大趨勢。近幾年來,隨著中外交流愈加頻繁,低碳環保材料在我國漸漸普及開來,相對于傳統材料,新型的低碳環保材料既極大程度地節約了資源,保護了環境,成本也相對較低。
在景觀設計中,景觀材料舉足輕重,因為新型環保材料利用節能又環保的生產技術,既節約了自然資源,又做到了不會產生污染物,低能源消耗。這種新型環保材料不僅僅是低碳環保,也會利于人們的身體健康。
(一)新型地面鋪裝材料
在談到可持續生態時,第一想到的便是海綿城市。海綿城市,顧名思義,就是像海綿一樣,能夠“吸水”的城市。平時下雨時集合了吸水、蓄水、滲水、凈水系統,當需要使用時及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其中最重要的材料就是透水磚。透水磚指具有滲透水功能的磚種,起源于荷蘭,是用于解決城市地表硬化,營造高質量的自然生活環境,維護城市生態平衡而隆重誕生的世紀環保建材新產品。具有保持地面的透水性與保濕性、防滑、高強度、抗寒、耐風化、降噪、吸音等特點。透水磚可以重復循環使用:城市建設中由于各種原因,硬質路面會不斷出現重復施工情況,不但增加市政工程費用,而且制造出大量垃圾和不可避免的噪音污染等,但生態透水磚由于產品在設計上的特性,可以重復使用,減少在城市建設中三廢的產生和各種資源的浪費,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透水磚還具有很多特性,比如:
1.具有良好的透水、透氣性能,由于其具有很高的孔隙率,特別是連通孔,其上的降水可以通過本身與地下鋪墊層相通的滲水路徑滲入下部土壤,對于地下水資源的補充具有重要的作用。
2.可吸收水分與熱量,調節地表局部空間的溫濕度,可以保證大地與大氣之間水氣和熱能的交換,能夠減小城市的熱島效應。
3.可減輕城市排水和防洪壓力,對防止公共水域的污染和處理污水具有良好的效果,使馬路上不積水。
4.色彩豐富,自然樸實,經濟實惠,規格多樣化。
5.雨后不積水,雪后不打滑,保護人們出行安全。
6.透水磚表面有微小凹凸,能有效防止路面反光,還能吸收分散噪音,可提高車輛行駛的舒適性與安全性。
目前還出現了自潔式透水磚,自潔式透水磚是一種能利用太陽光線分解泥塵的智能性透水混凝土地磚。自潔式透水磚與普通鋪裝相比,優點在于自潔式透水磚具有良好的滲水保濕及透氣功能。
(二)低碳環保太陽能路燈
低碳,重點在于“低”字,不論是生產還是使用,消耗能量低是低碳環保材料非常顯著的一個特性,通過對其改造運用,達到景觀設計的低碳化。外部景觀重點營造視覺效果,設計和安裝一些彩色節能LFD裝飾燈進行搭配,但是這樣設計與施工乃至今后使用與維護都會增加成本與能源的消耗。因此,在此基礎上,我們在設計與施工過程中使用新的低碳材料和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例如,公園、社區道路的許多部分,現在都使用上太陽能光伏照明設備,太陽能路燈優點是既不用鋪設線纜和交流供電,也不產生電費,還具有很好的穩定性、使用壽命長、發光效果高、后期維護簡便、安全性能高、經濟實用等優勢,太陽能路燈的應用確實起到了省心省事的作用,能節省后期大量的人力和能源。
(三)水能
水能是一種能源,既是清潔能源,又是綠色能源,是指水體的動能、勢能和壓力能等能量資源。現代的水能利用,主要是利用水能進行發電,也就是水力發電。雖然工程投資大、建設周期長但是水力發電效率高,機組啟動快,發電成本低,調節容易。由于利用自然水流,受自然條件的影響較大。水力發電與航運、水產養殖、灌溉、防洪和旅游等組成水資源綜合利用系統,是水資源綜合利用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高水源形成動能,如河流或水庫,到較低的位置。速度的壓力或速度撞擊渦輪以使其旋轉,從而轉換能量。將能量轉化為機械能,然后通過渦輪帶。動態發電機旋轉切割磁線以產生交流。通過這個原則,可以在城市公園內設計出高落差的小瀑布。水的動能和勢能可轉化為電能,可應用于公園內的路燈和裝飾燈。 既低碳環保,又有許多新的景觀設計。
四、結語
通過全文的探究,顯而易見,景觀材料是景觀構成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以及景觀設計生態低碳環保的設計思想的涌現,從景觀基本的構成要素到整個景觀設計都走上了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并不斷地前進。
參考文獻:
[1]李淮春.馬克思主義哲學全書[M].北京:中國人民人學出版社,1996.
[2]陸偉宏,武田田,李翼翔.眾生的回歸——關于可持續景觀設計[J].園林2010,(10):22-25.
作者簡介:
張菲,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裝飾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理論與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