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摘 要:本文從經常賬戶、外匯市場和外匯儲備等多個方面分析了在世界經濟復蘇進程中,各國經濟的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問題,說明實現全球經濟平衡增長,需要各國共同努力,包括順差國適當降低儲蓄率,逆差國適當提高儲蓄率;順差國盡量避免匯率低估,逆差國盡量避免匯率高估。
關鍵詞:經濟復蘇;貿易;平衡;資本;匯率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2265(2018)06-0051-03
DOI:10.19647/j.cnki.37-1462/f.2018.06.007
一、再平衡需要各國共同努力
2017年全球經濟實現了危機后的全面復蘇和較快增長,國際貿易增幅為4.7%,主要發達國家失業率降至低于危機前水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連續三次上調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率至3.9%。
從經常賬戶看,全球經常賬戶差額占GDP比重大幅下降至1.7%,為2003年以來最低水平,目前經常賬戶失衡主要集中在亞洲和北歐的順差國,以及北美的逆差國。2010—2015年,一些亞洲國家和歐洲國家主要依靠出口拉動經濟增長;一些北美和拉丁美洲國家主要依靠內需拉動經濟增長。
從外匯市場看,2017年美元名義有效匯率下行6%,為近10年以來的較大跌幅。國際金融市場對歐洲中央銀行和日本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正?;念A期升溫,是推動美元走低的主要原因,2017年美元實際有效匯率貶值6.8%。在美國主要貿易伙伴國中,大部分歐洲國家和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實際有效匯率都出現了不同程度升值,日本和瑞士等發達經濟體的實際有效匯率出現了一定貶值。其中部分國家的匯率未能向著再平衡的方向調整。
從外匯儲備看,截至2017年末,全球外匯儲備總規模11.4萬億美元,全年增加7110億美元,扭轉了前幾年全球外匯儲備下降趨勢。大部分外匯儲備增長發生在2017年上半年,正好與美元貶值的時間段相重合,貨幣估值變化可能是推動全球儲備增長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國家的外匯儲備較為充足,足以覆蓋短期債務和進口,各國政府應當通過結構改革和政策調整來增強本國經濟的競爭力和韌性,而不是僅僅依靠外匯儲備積累來實現此目標。
二、世界經濟復蘇中的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
(一)美國經濟增長提速,經常賬戶逆差收窄
美國已經進入持續復蘇的第九年頭。強勁的勞動力市場、樂觀的消費者情緒、穩健的居民財務狀況和活躍的商業活動等因素共同支持了經濟恢復。從基本面看,美國勞動力市場持續改善,2018年3月美國失業率下降至4.1%, 為十七年以來歷史最低,工資水平明顯上升。
從財政政策看,美國進行了30年來的首次稅改,旨在促進商業投資,減輕中產階級負擔。稅改、金融監管放松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將推動美國經濟較快增長。2018年2月,美國政府公布了2019年度預算法案,根據這一法案,2018財年美國聯邦政府赤字率將上升至4%以上,2019財年將達到5%峰值,此后逐步下降。預計社會公眾持有的聯邦債務占GDP比重將由2017財年的77%上升至2022財年的80%,此后逐步下降。
從經常項目看,美國經常賬戶逆差占GDP比重大幅下降至2.3%。實際上,自2015年下半年以來,美國經常賬戶逆差占GDP比重一直保持在2.5%的較低水平上。美國貨物貿易逆差占GDP比重為4%—4.5%。
(二)日本經濟增長主要來自出口而非內需
2017年日本經常賬戶順差為1970億美元,創2010年以來最高水平,占GDP比重4%。海外凈收入增長是經常賬戶順差的主要原因。 2017年,日本國際投資凈頭寸占GDP的64%,為七國集團最高;日本對美貨物貿易順差為690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為136億美元,市場對日美貿易失衡表示擔憂。
2017年日本經濟增長率1.7%,此為第八個季度的連續增長,也是30年來最長的增長周期。日本經濟增長主要來自出口而非內需,2017年日元對美元雙邊匯率升值3.6%;但從實際有效匯率看,從 2017年初至2018年 2月,日元對美元貶值2.4%。2017年日本公共債務占GDP比重為240%。日本政府應當抓住當前經濟恢復的有利機遇,實施結構改革,降低政府債務,改善貿易失衡。
(三)韓元低估造成外部失衡
依賴外需仍然是韓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盡管2015年以來韓國內需增加較快,2017年達到5%,為2010年以來最高水平,但是,統計數據表明,2011—2014年凈出口仍然是推動韓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2017年韓國經常賬戶順差占GDP比重為5.1%, 連續六年超過3%,處在高位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從中期看,韓國經常賬戶順差規模過大。
2017年韓元對美元升值13%,實際有效匯率升值3.6%,盡管如此,韓元仍被低估。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韓元被低估了1—-12個百分點。為緩解韓元升值壓力,韓國政府不斷加強對外匯市場干預。2017年韓國政府凈買入外匯90億美元,是短期外債的3倍,是GDP的1/4。目前韓國外匯儲備規模3860億美元??紤]到韓國公共債務占GDP的比重僅為40%左右,韓國政府還有政策空間來擴大內需,降低外部失衡。
(四)印度經常賬戶逆差增加,對美貿易順差擴大
2017年印度貨物貿易逆差占GDP比重為5.9%,經常賬戶逆差占GDP比重為1.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隨著國內需求增加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反彈,印度經常賬戶逆差占GDP比重可能進一步擴大至2%。 2017年印度對美貨物貿易順差為230億美元,服務貿易順差為60億美元,整體貿易順差為280億美元。印度對美國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制藥和信息技術方面;美國對印度的出口主要集中在服務貿易方面,包括旅游和高等教育。
印度盧比沒有被低估。 印度中央銀行表示,盧比價值是由市場決定的,政府只是在匯率出現“過度波動”時才會進行干預。 2013年以前,印度政府較少干預外匯市場,近年來為了遏制資本外流,印度中央銀行開始進行外匯凈買入操作。 2017年印度凈買入外匯560億美元,占GDP2.2%;吸收國外直接投資340億美元和外國證券投資260億美元。2017年盧比對美元匯率升值6.4%,實際有效匯率升值3.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盧比略有高估。但是,印度中央銀行認為,盧比估值與其長期公允價值基本一致,并沒有被高估。
2013年印度外匯儲備規模為2680億美元,是其短期外債的2.3倍,相當于6個月進口總額,占GDP比重14%。 2017年印度外匯儲備規模3850億美元,是其短期外債的3.5倍,相當于9個月進口額和GDP15 %。使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相關指標衡量,印度外匯儲備較為充裕,無須進一步擴大外匯儲備規模。
(五)德國經濟:內部基本平衡、外部持續失衡
德國宏觀經濟政策造成了國內高儲蓄、低消費和低投資,進而形成了較大的經常賬戶順差。 2017年底,德國經常賬戶順差為2990億美元,經常賬戶順差占GDP比重高達8.1%。與此同時,德國對美雙邊貿易順差過大,2017年德國對美貨物貿易順差為640億美元。
德國相關經濟政策抑制了國內消費和投資,這些政策包括提高增值稅及實施緊縮性財政政策。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后,這些政策支持了德國出口,德國凈出口增長支持了經濟恢復,但也造成經常賬戶順差擴大。2015年以來,內需持續增加使德國基本實現了內部平衡,但外部失衡情況仍然嚴峻。作為一個擁有巨大貿易順差的經濟體,德國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促進本國經濟平衡增長,擴大國內投資需求、消費需求和進口需求,提高工資水平,提升實際有效匯率。
(六)瑞士法郎升值壓力緩解
隨著歐元區經濟恢復,以及國際金融市場對歐洲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正?;念A期,瑞士法郎升值的壓力于2017年下半年得到緩解。2016年瑞士經常賬戶順差占GDP比重為9.4%,2017年上升至9.8%。2017年下半年美國對瑞士的貨物貿易逆差為77億美元,遠遠高于2016年下半年的69億美元。
2017年瑞士法郎對歐元貶值了7.4%、對美元貶值1.6%,同一時期瑞士法郎名義有效匯率和實際有效匯率分別貶值5.2%和6.3%。 自2015年瑞士政府取消匯率管制以來,瑞士法郎持續升值, 瑞士中央銀行認為,其本幣被“ 嚴重高估”,為此,瑞士中央銀行曾經使用“負利率”政策和外匯市場干預來抑制匯率升值。2017年瑞士中央銀行購買外匯總額為449億美元,占GDP6.6%。 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瑞士政府逐步減少了對外匯市場干預。目前瑞士外匯儲備占GDP比重為113%。
三、實現平衡增長:失衡與調整
(一)全球失衡的演變過程
20世紀80—90年代,各國經常賬戶差額占全球GDP比重為1.5%,其中石油出口國及東亞國家的順差較多;美國是較大的逆差國,美國經常賬戶逆差占GDP比重為1.6% 。2006年各國經常賬戶差額占全球GDP比重上升至3%。其中,增加的順差部分主要來自東亞地區,特別是那些出口導向型的國家。自2000年起,北歐國家經常賬戶順差也開始增加,尤其是德國。當時在能源價格上漲帶動下,石油出口國的經常項目順差大幅增加,占全球GDP比重大幅上升至30%。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使世界總需求水平下降,國際貿易增速放緩。各國經常賬戶差額占全球GDP比重大幅下降至2%,全球失衡情況改善。但是,從目前情況看,各國經常賬戶差額占全球GDP比重仍較1980—2000年平均水平高0.5個百分點,約為4000億美元。危機后的經常賬戶失衡主要集中于東亞和北歐國家。歐元區的再平衡進程是非對稱性的,邊緣國家的逆差減少,中心國家的順差增加。同時,隨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降,石油出口國的順差轉向亞洲和歐洲等石油進口國,推高了石油進口國的順差水平。最近幾十年,經常賬戶逆差國的情況并沒有發生太大變化,美國占世界各國經常賬戶逆差總額的一半左右,英國及西歐國家所占的份額也比較大。
(二)世界總需求水平的調整過程
順差國應當降低儲蓄率。危機后,包括韓國在內的一些亞洲國家國內總需求水平有所下降,但高儲蓄率的情況未發生改變;包括德國在內的一些歐洲國家,國內總需求水平有所上升,但增速仍落后于GDP增速。2011年日本福島地震后,隨著進口大量增加,貿易順差減少,儲蓄率下降。但后來的情況又發生了一些變化,特別是2014年國際能源價格大幅下跌后,日本經常賬戶巨額順差再次出現。
逆差國應當提高儲蓄率。危機后,美國儲蓄率上升至1995—2005年平均水平,國內總需求水平也有所上升。 但除印度外, 其他經常賬戶逆差國沒有能夠有效地提高國內儲蓄率。全球再平衡需要逆差國也同時采取行動,德國應當通過財稅改革和結構改革,提高國內投資水平。韓國應當擴大社會安全網的覆蓋范圍,擴大內需,增加消費。
(三)各國實際有效匯率的調整過程
順差國應當避免匯率低估。盡管一些國家存在匯率干預,但世界各國實際有效匯率大都沿著再平衡的方向調整。2000—2017年瑞士法郎實際有效匯率升值15%,日元實際有效匯率貶值20%。由于歐元價值與德國經濟呈現非同步性,德國從歐元低估中獲利。
逆差國應當避免匯率高估。2014—2017年,加拿大、 墨西哥、 英國、 法國和巴西的實際有效匯率貶值4%—20%。自2014年起,美國實際有效匯率持續升值??傮w看,美國主要逆差貿易伙伴國的實際有效匯率正在沿著再平衡的方向調整,美國主要順差貿易伙伴國實際有效匯率的調整情況不盡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