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不同表達方式的判定、區分和靈活運用,一直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2011年版的《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了七至九年級學生在閱讀和寫作方面,不僅要會判定和區分不同的表達方式,還要能夠靈活運用。閱讀方面,“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能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和說明性文章”。寫作方面,“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根據表達的需要,圍繞表達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能變換文章的文體或表達方式等,進行改寫”。這其中,正確判斷和區分不同的表達方式是基礎,可是對于初中生來說,卻常常在表達方式的判定方面一知半解,甚至模糊混淆,因此,我認為,很有必要幫助學生掌握這方面的知識。
關鍵詞:語文現代文;初中語文;教學
表述特定內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語言方法、手段,叫作表達方式。它是文章構成的一種形式要素。初中階段六冊語文書中,大約一百二十篇現代文,接下來從這些現代文中擷取一些句子,談談五種表達方式的判定方法。
敘述是指講述一件事情,記載、述說人物活動的一般情況和事件的開端、發展、高潮或結局。例:
1. 十歲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賽中得了第一。(《合歡樹》)
2. 可誰知道狗日的反動派不知從哪個屋頂上撂下顆手榴彈來,手榴彈就在我們人縫里冒著煙亂轉,這時這位同志叫我們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撲在那個東西上了。(《百合花》)
例1講了一件事情:我十歲時作文就在比賽中得了第一。例2講的是:小通訊舍己救人犧牲的具體過程。敘述最大的特點,就是“言之有物”,一般是講了一件事。
說明是指對事物的外形、性質、構造、功能、作用、關系等作客觀的介紹。一般是理性思考的結果。例:
1. 當外界的一種笑料變成信號,通過人的感官傳入大腦皮層,大腦皮層接到信號,就會立刻指揮全身肌肉或一部分肌肉動作起來,于是出現了笑。(《笑》)
2. 荔枝不耐貯藏,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南州六月荔枝丹》)
例1說明了“笑”這一動作行為產生的生理機制。例2引用白居易說的話說明荔枝不耐貯藏的特點。說明就是用簡明的語言真實地反映客觀世界中的各種事物或事理,它在五種表達方式中出現的頻率是最低的,也是大量使用后學生最不喜聞樂見的。
議論是指對人或者事物的好壞、價值、特點、功能等所表示的意見。例:
1.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為人民服務》)
2. 只要我們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為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為人民服務》)
例1表達的觀點是:人難免一死,但死的意義大有不同。例2的觀點是:評價任何組織(包括中國共產黨)的存在和發展,應以是否是以人民的利益為根本出發點為標準。議論就是表達觀點、表明態度或者提出主張。
描寫是指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對人物、事件、環境所做的具體描繪。例:
1. 她步履蹣跚地走了幾步,忽然站住,定定地打量著路邊的一棵古槐,瞪大了的眼睛里流露出恐懼和絕望,雙手也不由自主地哆嗦起來。(《南京大屠殺》)
2. 烏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積伶積俐,加上一雙剪刀似的尾巴,一對勁俊輕快的翅膀,湊成了那樣可愛的活潑的一只小燕子。(《海燕》)
例1是關于年過半百的靜緣師太再次看到古槐樹時的動作和神態描寫。例2從羽毛、尾巴和翅膀三方面具體地描寫了故鄉的小燕子的外貌。描寫是五種表達方式中形式最多樣、語言最活潑的。
抒情是指抒發、傾吐感情的一種表現手法。例:
1. 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長大了的你的兒子,我敬你、愛你!(《大堰河——我們保姆》)
2. 啊,鄉愁呀,如輕煙似的鄉愁呀!(《海燕》)
例1作者以詩歌的形式直接抒發了對乳母的崇敬、熱愛和懷念之情。例2作者舉重若輕地表達了鄉愁的那種剪不斷、理還亂,揮之不去的感覺。
綜上所述,我們發現,五種表達方式,在定義和作用方面,有非常明顯的差別,我們可以記住這樣的口訣:描寫刻畫人或景,它注重印象;敘述生動又傳神,它注重過程;抒情直接或間接,故事感人引共鳴,它注重情感;議論評價人或事,作者觀點要顯示,它注重的是觀點的表達;說明一般不常用,簡明扼要寫特征,它注重的是介紹。
在區分五種表達方式的同時,還要注意以下幾種情況:
1. 從寫作方式方面考慮,不同體裁的文章(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中,某一種或者兩種特定的表達方式占據主導地位,如記敘文的主要表達方式就是敘述和描寫,議論文的主要表達方式就是議論。
2. 從寫作內容方面考慮,不同的文學體裁(小說、詩歌、散文、戲劇)對于表達方式的偏好又有很大差異,如小說主要為了塑造人物形象,就會有很多人物描寫,像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和心理描寫。詩歌大部分是要抒發某種感情,在行文中免不了有較多的抒情。散文基本上也偏重抒情。
3. 有些句子同時使用兩種甚至兩種以上的表達方式,如夾敘夾議,借記敘抒情,借議論抒情等等。舉例子:
(1)半個世紀過去了,美麗壯闊的南京城已難尋覓舊時容顏,可先輩們痛苦的哀號將永遠在我靈魂深處回蕩。(《南京大屠殺》夾敘夾議)
(2)在紀念抗日戰爭50周年前夕撰寫這篇文章,我又感到欣慰——今日之中國,已非任人宰割的羔羊;作為80年代的青年軍人,我又感到自豪——在我們的鋼鐵長城和火熱的胸膛前面,絕不允許歷史悲劇再次重演!(《南京大屠殺》借議論抒情)
(3)半個世紀過去了,浩浩長江依然奔騰向前,無止無息。(《南京大屠殺》借記敘抒情)
作者簡介:
黃彬彬,福建省晉江市,福建省晉江市紫華中學。